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廿年虞弘夫婦合葬墓研究回顧與展望①
        ——以虞弘族屬與魚國地望為中心

        2020-10-15 03:33:10馮培紅
        西域研究 2020年2期
        關鍵詞:墓志

        馮培紅

        內容提要:山西太原虞弘夫婦合葬墓發(fā)現(xiàn)至今已有廿年,這廿年間學界發(fā)表了大量論著,集中討論了虞弘族屬、魚國地望、石槨圖像等問題,眾說紛紜,觀點各歧。本文回顧梳理了廿年來的學界研究成果,加以歸類并作評騭,指出了以往研究中的成績及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對未來的研究工作指出方向,特別是在墓志解讀、圖像識讀、發(fā)掘史料等方面進行拓展,轉換研究視角,展望新的具有總結性的終極性成果。

        學界常說的“虞弘墓”,確切地說,應該叫虞弘夫婦合葬墓。二人分別于592、598年先后入葬,墓葬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qū)晉祠鎮(zhèn)王郭村,東距汾河不到3公里,西去懸甕山3公里許。1999年夏,此墓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便驚動于世,被評為當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之一。發(fā)現(xiàn)以后廿年間,中外學者圍繞虞弘族屬、魚國地望、石槨圖像等問題,進行了多方考證與熱烈爭論,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觀點。尤其是關于前二者,為學界爭論之焦點,歧說頗多,至今未獲一致性的認識??偟膩砜?,學者們仍然停留在對“魚國”的猜測性解讀上,涉論石槨圖像的也僅得出中亞粟特或波斯風格的寬泛結論。如何走出舊的解讀模式,實現(xiàn)根本性的突破,徹底解決“魚國”之謎,亟須從總結學術史、深挖相關信息、轉換研究視角等方面入手,庶幾才能發(fā)現(xiàn)魚國之秘密,從而破解這道困惑學界長達廿年的歷史難題。

        歷史上,許多民族都有相對固定的居住區(qū)域,并深染該區(qū)域之文化,打上鮮明的烙印,因此族屬與地望具有密切的關聯(lián)。學界討論虞弘族屬與魚國地望,也往往一并加以討論。因此,本文以族屬、地望為中心,總結回顧廿年來虞弘夫婦合葬墓的研究成果,兼作評議,并嘗試探索新的解讀模式,對未來研究提出展望,尋求突破。

        關于虞弘的族屬,學界無一例外都判斷為胡人,但是具體的族屬及魚國的地望,則眾說紛紜,意見各異。下面以學者們提出族屬的時間先后為序逐一述評。

        一 高車說

        1999年虞弘夫婦合葬墓發(fā)現(xiàn)后,翌年張慶捷、姜伯勤就刊布相關信息并作了初步討論,指出墓葬圖像與西域,特別是與粟特、波斯及祆教有著密切的關系。(1)Zhang Qingjie et al.,“Brief Reports of the Stone Sarcophagus of Yu Hong”,A.Carved Reliefs on the Stone Sarcophagus of Yu Hong at Taiyuan (by Zhang Qingjie),B.The Pictorial Program of the Reliefs on the Stone Sarcophagus of Yu Hong (by Jiang Boqin),China Archaeology and Art Digest:Zoroastrianism in China,vol.4,no.1,2000,pp.30-34.從第三年起,學界討論虞弘族屬與魚國地望的論文迅速增多,其中張慶捷提到了虞弘與高車袁紇的關系。高車又稱鐵勒、敕勒,種類繁雜,分布極廣,從漠北到西域皆有其部落。有些學者通過對虞弘墓志中的“魚國”“尉紇驎城”二詞進行分析,提出了高車說,然因對“尉紇驎”的語言學分析有異,盡管都認為出自高車,但具體部族卻有所不同,甚至有人把魚國與尉紇驎城從族屬上區(qū)別開來,認為前者指柔然,后者屬高車袁紇部。持高車說者人數(shù)不多,但涉及的內容卻頗為復雜,茲列作表1于下:

        表1 高車說諸家觀點

        1.高車袁紇部說

        2001年,張慶捷在考釋虞弘墓志時說,魚國是西域的一個小國或部落,并且提到“尉紇驎”與高車部族之一的袁紇/韋紇之關系,稱“韋紇與尉紇驎前兩字讀音相近,又都在西域柔然勢力范圍內,兩者是否有聯(lián)系?或者說,尉紇驎是否是韋紇的一座城呢?魚國和袁紇有無聯(lián)系?甚么關系?這些問題,都有待進一步探研”。(2)張慶捷:《虞弘墓志考釋》,榮新江主編:《唐研究》第7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147頁。不過他只是揭出了這層關系,卻未作進一步的探討。

        2004年,楊曉春對虞弘墓志所記史事進行編年考證,推測志文中“弈葉繁昌,派枝西域;倜儻人物,漂注□□”中所缺二字為“北地”,遂將魚國考定在漠北,虞弘祖父“□奴棲”所任魚國領民酋長為柔然官職。(3)楊曉春:《隋〈虞弘墓志〉所見史事系年考證》,《文物》2004年第9期,第75頁。三年后又撰文考證“魚國”“尉紇驎城”二詞,對于后者,他把“尉紇驎”拆分為“尉紇”“驎”兩部分,認為“尉紇”即“韋紇/袁紇/回紇(UyCur)”之另譯,省譯為“魚”,把“魚”當作音譯漢字,而非實有其義;“驎”為其后綴。這樣,魚國與尉紇驎城有著共同的來源,魚國就是韋紇(回紇/袁紇),役屬于柔然。他甚至指出,尉紇驎是一操突厥語的部族名,未必真有一城,而是魚國的牙帳所在地。(4)楊曉春:《隋〈虞弘墓志〉所見“魚國”、“尉紇驎城”考》,《西域研究》2007年第2期,第113~120頁。關于墓志中“漂注□□”中的缺字,若是補作“東夏”,可能比“北地”對仗更工,更為準確;而且,虞弘祖孫三代的名字“□奴棲”“君陁”“莫潘”,具有典型的西域胡風特征,且墓志中提到“派枝西域”,以及石槨浮雕人物皆為高鼻深目、多髭須的西域胡人形象,魚國當位于西域,而非漠北。

        2.高車紇突鄰部說

        2002年,羅豐指出“所謂魚國尉紇驎或即突鄰之異譯,或為與之有關聯(lián)之相鄰部落,‘尉’也許即‘魚’雅化后用字,尉紇驎或即魚紇驎”;“紇驎”即史籍中常見的“賀驎”“紇突鄰”,遂提出高車紇突鄰部說。他又提到,柔然初主木骨閭曾依附于紇突鄰部,認為魚國與柔然有密切關聯(lián),因居住在“水出大魚之地”而名;虞弘祖上“派枝西域”,是說魚部族可能隨柔然向西擴張而抵達西域,尉紇驎城是柔然在西域修筑的城;虞弘的祖父“□奴棲”擔任魚國領民酋長,該職“大都是北方部族的酋帥,而鮮有西域、中亞之民族”,這與高車紇突鄰部位于漠北正相符合。(5)羅豐:《一件關于柔然民族的重要史料——隋〈虞弘墓志〉考》,《文物》2002年第6期,第78~79頁。其實,“派枝西域”一語是追溯顓頊、特別是虞舜的一支后裔遠赴西域,盡管這只是墓志的一種虛構敘述,但顯然不是說柔然時期魚部族隨之西征。關于“尉紇驎城”一詞,羅豐、楊曉春的解讀完全不同,“尉”或“驎”究竟哪個是前綴或后綴,兩人均在猜測。領民酋長也不是必為北方部族之酋帥,《魏書》卷113《官氏志》稱“諸方雜人來附者,總謂之‘烏丸’,各以多少稱酋、庶長”,(6)〔北齊〕魏收:《魏書》卷一一三《官氏志》,中華書局,1974年,第2971頁。這里說的是“諸方”而非“北方”,可見烏丸也不完全指東胡,而是對諸方來附者的統(tǒng)稱,諸方部落的首領稱酋長、庶長。參照此,領民酋長自然不必非北方部族之酋帥,來自西域魚國的酋帥也可稱領民酋長。

        3.茹茹(柔然)亡國后歸魏的高車袁紇部說

        2016年,張金龍考察了漢隋間的魚氏與虞氏,所涉及的魚(虞)氏人物較為廣泛,拓展了虞弘夫婦合葬墓的研究視界。他認為虞弘與虞慶則、魚俱羅同族,皆出自茹茹統(tǒng)治下的高車袁紇部;魚豢、魚遵、魚玄明為漢人,是春秋巴地魚國的后裔。關于“尉紇驎城”,主張“尉紇驎”與“韋紇/袁紇”屬于同音異譯,后者是前者的省書,為北魏高車六部之一,被安置在六鎮(zhèn)東部之四鎮(zhèn)轄區(qū)的某一城戍;他推測,北魏孝文帝末年,虞弘的祖父“□奴棲”以領民酋長的身份參與袁紇樹者領導的叛魏行動,率領部民投奔茹茹國,其子君陁、孫虞弘皆仕于茹茹,故以“茹”為姓,但到茹茹滅亡前夕,出于自保而以“魚”姓代替“茹”,原因是“茹”“魚”二字音近,作為胡族譯語可以互相替代,既而又改為“虞”,提出魚國即已經(jīng)亡國的茹茹國之觀點。(7)張金龍:《隋代虞弘族屬及其祆教信仰管窺》,《文史哲》2016年第2期,第91~113頁。

        張文的邏輯相當復雜,推測成分較多。首先,魚遵和魚俱羅屬同一家族,皆為馮翊魚氏,把同一家人分屬胡漢,顯然失當。他說:“魚俱羅更有可能原本出生在北齊,周滅齊時被徙居關中。若此,則其原居地當在晉陽,為虞弘同宗子弟的可能性甚大”。然《隋書》卷64《魚俱羅傳》記其為馮翊下邽人,是魚氏首望馮翊魚氏的代表人物,其家族自十六國前秦魚遵以來就世居于此;(8)〔唐〕林寶著;岑仲勉校記:《元和姓纂(附四校記)》卷二“魚”條,中華書局,1994年,第1冊,第195~196頁。而虞弘則屬于晉陽魚氏,(9)敦煌文獻BD.8679《氏族志》云:“□(晉)陽郡三姓并州:儀、景、魚”,見任繼愈主編:《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第103冊,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第385頁。又參〔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四〇《河東道一》“并州”條,中華書局,2007年,第2冊,第841頁。與馮翊魚俱羅無涉。其次,墓志中同時出現(xiàn)“魚國”和“茹茹國”二詞,而且各出現(xiàn)了兩次,顯然不是指同一國;最后,張氏認為“尉紇驎”之“驎”字為省書,這與楊曉春把“驎”當作后綴一樣,均非正解。

        二 粟特說

        虞弘墓志記其字“莫潘”,許多學者認為出自粟特語,加之石槨上雕繪有祆教圖像,而粟特地區(qū)信奉祆教,由此容易給人造成虞弘出自粟特的印象。粟特說不但倡論較早,而且從起初的模糊不定到后來逐漸占據(jù)上風,儼然成為學界最主流的觀點。甚至有些學者將虞弘籠統(tǒng)地視作粟特人,而根本不作任何論證。也正因此,粟特說大有清理驗判之必要。(10)楊泓在分析康業(yè)、安伽、史君、虞弘墓以后,對粟特說持謹慎態(tài)度,認為粟特民族只是一個假定,本來就沒有統(tǒng)一的民族文化,見《中國漢唐考古學九講》,文物出版社,2005年,第186頁。為方便起見,茲將持粟特說的諸家觀點列作表2,以便概覽。

        表2 粟特說諸家觀點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學者大多籠統(tǒng)地提出粟特說,但也有個別人考論較具體,如提出魚國即昭武九姓之一的火尋國,或者是居住在粟特Gava,或以為出自粟特但居住在漁陽國。此外還有人認為魚國人是居住在粟特地區(qū)的Massagetae、丁零、大月氏等族。

        下面對以上諸文逐一述評,其中未作論證而徑言虞弘為粟特人者,統(tǒng)置于最后。

        2001年,馬爾沙克率先提出粟特說,他逐一考察了虞弘夫婦合葬墓各幅圖像,并與美秀、安陽、天水的石棺床進行比較,分析了圖像中的祆教特征,認為主要體現(xiàn)了粟特人的特點,但同時也雜糅突厥、印度,甚至可能還有阿拉伯的文化因素。(11)〔俄〕Monsieur Boris Marshak,“La Thématique Sogdienne dans l’Art de la Chine de la Seconde Moitié du VIe Siècle”,Comptes Rendus des Séances de l’Académie des Inscriptions et Belles-Lettres,145e Année,N.1,2001,pp.252-259.

        2002年,余太山對虞弘墓志中的重要文句逐一進行考釋。首先,他推測“□□應箓,徙赤縣于蒲坂”中所缺二字為“虞舜”,并據(jù)“派枝西域”一語認為,“虞弘之先為虞舜枝裔,曾隨虞舜徙蒲坂,旋即遠赴西域”。其次,根據(jù)銘文中的“潤光安息,輝臨月支”,認為魚國一度與帕提亞波斯、大月氏有密切關系,并據(jù)此推測“虞弘之先可以追溯之居地應該在媯水即阿姆河北岸的索格底亞那(Sogdiana)”,原因有四:一是波斯、大月氏、粟特均緊鄰媯水,粟特深受波斯文化影響,這與石槨圖像中的波斯風格相一致;二是虞弘檢校薩保府,這個管理胡人的官職與粟特人有關;三是石槨圖像中的粟特祆教色彩;四是虞弘的字“莫潘”多為粟特人所用。最后,在魚國位于粟特地區(qū)的基礎上,將其比定為希羅多德《歷史》所記粟特地區(qū)的Massagetae人,他們傍錫爾河而居,以捕魚為生,Massagetae一說原意為魚。(12)余太山:《魚國淵源臆說》,《史林》2002年第3期,第16~20、68頁。余氏推補“虞舜”二字,或可信從,蒲坂是傳說中虞舜的都城;稱虞弘是虞舜的枝裔,實際上是因地理相近、姓氏音同,虞弘攀附了中華古帝虞舜。至于說虞弘的祖先隨虞舜遷徙蒲坂,事涉渺遠,自然是不足征信的;所言“遠赴西域”也是站在傳統(tǒng)的中原立場上,對渺不可及的遠古祖先所作的虛擬描說,事實上虞弘家族原本就是西域人。余氏僅據(jù)銘文中提到安息、月支,便將魚國推斷在粟特地區(qū),雖然舉出了四條理由,但均非核心證據(jù),不足以資證其說。Massagetae人只是一種猜測性說法,缺乏嚴密的邏輯考證,僅聊備一說而已。

        同年,吉田豊、影山悅子合作發(fā)表論文,從虞弘夫婦合葬墓、安伽墓、固原史氏墓群出土及美秀美術館藏的粟特墓葬,討論了東遷粟特人及其喪葬禮儀。他們不僅把虞弘直接當作粟特人,而且還指出虞弘的字“莫潘”是粟特名Mkhfarn(月神的光榮)的漢字音寫。(13)〔日〕吉田豊,影山悅子:《ソグド人—典籍を補う最新の出土資料から》,《月刊しにか》第13卷第10號,2002年,第44頁。

        2005年,考古報告《太原隋虞弘墓》正式出版,由張慶捷執(zhí)筆的第八章《石槨裝飾圖像》在逐一介紹槨壁浮雕、槨外壁墨繪、槨座浮雕、槨座后壁彩繪圖像內容后,對石槨圖像中的男性人物從發(fā)式上進行分類統(tǒng)計,指出有短發(fā)、波浪形長發(fā)、長披發(fā)三種,并根據(jù)這三種發(fā)式將他們認定為粟特人、波斯人和突厥人,稱“這三種人中粟特人的數(shù)量最多,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圖像人物以粟特人為主,則魚國的地望和文化背景也應該與粟特有關”。(14)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晉源區(qū)文物旅游局:《太原隋虞弘墓》第八章《石槨裝飾圖像》(張慶捷撰),文物出版社,2005年,第149頁。而在此之前,張氏尚不認可粟特說,如Zhang Qingjie et al.,“Brief Reports of the Stone Sarcophagus of Yu Hong”,A.Carved Reliefs on the Stone Sarcophagus of Yu Hong at Taiyuan (by Zhang Qingjie),China Archaeology and Art Digest:Zoroastrianism in China,vol.4,no.1,2000,pp.30-33;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晉源區(qū)文物旅游局(張慶捷等執(zhí)筆):《太原隋代虞弘墓清理簡報》,《文物》2001年第1期,第27~52頁;張慶捷:《〈虞弘墓志〉中的幾個問題》,《文物》2001年第1期,第102~108頁;《虞弘墓志考釋》,《唐研究》第7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145~175頁。皆未談到虞弘的族屬問題,僅言魚國位于西域或中亞。2003年,他發(fā)表《太原隋代虞弘墓圖像中的波斯文化因素》(載葉奕良編:《伊朗學在中國論文集》第3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237~255頁)一文,指出石槨圖像中至少有波斯、突厥、印度、魚國四種文化因素;該文后來收入其個人論文集《民族匯聚與文明互動——北朝社會的考古學觀察》(商務印書館,2010年,第455~480頁)時作了修改,即第455頁正文及注③在“魚國”后面分別加了括注,即“魚國(應屬粟特地區(qū))”、“魚國(粟特)”,顯然是吸收了《太原隋虞弘墓》中他本人的觀點,認為魚國屬于粟特地區(qū)。張氏判斷族屬的依據(jù)是發(fā)式,但如其所說,“古代中亞人普遍留著短發(fā)”,中亞人的分布范圍比較廣,他指出焉耆、悅盤、嚈噠、康國人皆為短發(fā),甚至匈奴人也留著有髻短發(fā),因此僅以短發(fā)來判定魚國與粟特有關,尚不能徹底坐實。

        2007年,森安孝夫出版《絲綢之路與唐帝國》一書,在第二章《粟特人的登場》第四節(jié)《進入東方》中專列“虞弘墓發(fā)現(xiàn)的沖擊”一小節(jié),指出“虞”雖非粟特姓氏,但從虞弘家族的出身、虞弘字“莫潘”為粟特語Mkhfarn,以及石槨圖像的構造和拜火壇等出發(fā),再參比安伽墓、史君墓、康業(yè)墓,將虞弘判定為粟特人。(15)〔日〕森安孝夫:《シルクロードと唐帝國》,講談社,2007年,第122~124頁。

        同年,王小甫在研究拜火教與突厥時,提出虞弘出自粟特火尋說。他指出,虞弘家族從西域東遷而來,虞弘的字“莫潘”是拜火教祭司Mōbad的音譯,源出于波斯語*magupati,本義為穆護首領(祭司長);“虞(魚)”字古音與Khīwa相堪同,魚國即Khwrazm/Khīwa,也就是阿姆河下游的貨利習彌(又曰火尋)國,屬于粟特昭武九姓之一;而“尉紇驎”古音與相堪同,是火尋國的首府。(16)王小甫:《拜火教與突厥興衰——以古代突厥斗戰(zhàn)神研究為中心》,《歷史研究》2007年第1期,第32~33頁。對音問題十分復雜,比如“莫潘”一詞,王氏與林梅村、森安孝夫、卓鴻澤、王丁等人所釋均不相同;又如“虞(魚)”的對音,也與下述卓氏觀點有所區(qū)別。

        2008年,麥超美根據(jù)周偉洲所持之大月氏說,進一步闡述“大月氏國即粟特國,大月氏是種族名稱,粟特是國名”,(17)麥超美:《從〈隋虞弘墓志〉看府兵制度的發(fā)展》,《西南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第163頁。將大月氏與粟特相等同,是不準確的。

        2009年,卓鴻澤考證了虞弘墓志中的三個胡名,指出魚(虞)為*gav-之對音,稱“‘魚國’殆指中亞粟特(Swγδyk)人居地Gava(在Sogdiana)”;又根據(jù)《資治通鑒》卷93所記“丁零翟斌,世居康居,后徙中國”,認為“虞弘族屬實有二種可能,或系粟特人,或為粟特化之丁零人”。(18)卓鴻澤:《〈大隋故儀同虞公墓志〉中三胡名擬測及粟特胡、丁零胡問題〉》,原載《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集刊》第2輯,科學出版社,2009年;修訂后改題為《〈大隋故儀同虞公墓志〉中魚國胡名擬測及粟特胡、丁零胡問題〉》,收入其《歷史語文學論叢初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18~120頁。后一種推論純屬臆測,缺乏論證。

        2011年,石見清裕在綜列前人諸說的基礎上,指出石槨圖像雖然呈現(xiàn)出波斯文化,但胡旋舞、祆教拜火壇與所祭之神卻具有粟特風格,這與稍后在西安發(fā)現(xiàn)的史君墓、安伽墓具有相似性;他還認為虞弘字“莫潘”,很可能是他的本名,即粟特語mkhfarn,而檢校薩保府是粟特社會特有的稱號,遂判斷他是粟特人,并稱之為“粟特系柔然”。(19)原載《史滴》第3號,2011年;此據(jù)〔日〕石見清裕:《ソグド人墓誌研究》,汲古書院,2016年,第138~143頁。

        同年,曾布川寬在研究中國出土的粟特石刻畫像時,雖稱虞姓不屬于昭武九姓,但根據(jù)虞弘的字“莫潘”為粟特語的漢字音譯,也把虞弘夫婦合葬墓當作粟特墓葬一并討論。(20)〔日〕曾布川寬,吉田豊編:《ソグド人の美術と言語》第5部《中國出土ソグド石刻畫像の図像學》(曾布川寬撰),臨川書店,2011年,第268頁。

        同年,王丁對虞弘墓志中的“君陁”“莫潘”二詞進行考釋,認為它們都屬于粟特語。他從音韻的角度判斷,虞弘之父名“君陁”與印度河上游粟特行客題壁中的人名kwnt接近,但稱“該詞的詞源本義不明”;關于“莫潘”的對音,他批判了林梅村、卓鴻澤的比定,認為是粟特名m’xprn的音寫。確定了這兩個詞的粟特語源,他進一步設想,這一表征是否暗示了虞弘家族的母語背景?(21)王?。骸吨泄疟尽懕局械臐h胡語文札記(一)》,羅豐主編:《絲綢之路上的考古、宗教與歷史》,文物出版社,2011年,第238~243頁。通過語言學的考察,王氏傾向于虞弘出自粟特?!澳恕睘樗谔卣Z當無疑問,而“君陁”一詞很可能就是余欣作過專門考證的“軍達”“莙荙”“葷陁”之另譯,來自中古波斯語,指的是一種葉用甜菜。(22)余欣:《中古時代的菜蔬與外來文明:諸軍達的伊朗淵源》,《復旦學報》2013年第6期,第71~77頁。

        2018年,沈睿文考察了太原金勝村發(fā)掘的一組唐墓,從無棺葬習俗及第5號墓出土的波斯薩珊銀幣、嵌有白色琉璃的銀戒指等物,論證它們是入唐粟特裔祆教徒的墓葬,尤其是第5號墓還出土了一方墓志,志蓋上刻有“□君墓志”四字,從發(fā)掘者描摹的志蓋文字看,所缺之字似為“虞”,不過虎頭下部的“吳”雖由“天”“口”組成,位置卻互為顛倒,他“頗疑二者不能完全吻合,很可能是墓志書寫者漢文水平較低或是描摹過程中出現(xiàn)的偏差”。沈氏甚至認為,“這批太原金勝村唐墓墓主便很可能與虞弘所轄種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可能為虞姓粟特胡”,“金勝村一帶應是初唐政府特意安葬太原地區(qū)粟特貴族首領的一個墓地。其規(guī)劃恐跟隋時虞弘夫婦安葬于此存有某種關聯(lián)”。(23)沈睿文:《太原金勝村唐墓再研究》,沙武田主編:《絲綢之路研究集刊》第2輯,商務印書館,2018年,第7~32頁。從整篇墓志文字看,撰寫者的漢文水平確實不高,對于筆畫較為繁復的“虞”字而言,寫起來有難度,以至于部分筆畫出現(xiàn)倒書的情況,這正是魚國人在漢化過程中的特點。金勝村與王郭村距離不遠,均屬于晉源區(qū),從虞弘檢校薩保府及掌領并、代、介三州鄉(xiāng)團看,整個虞氏的勢力遍布河東地區(qū),虞弘與虞祖出自同一部族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否必為粟特人則仍可討論,因為無棺葬習俗并非粟特人所獨有。

        同年,王素認同林梅村所持虞弘出自稽胡(即步落稽)的觀點,但進而又提出稽胡即契胡、羯胡的觀點;又據(jù)《爾朱彥伯墓志》所記“惟安命氏”“姓寔安建”,認為出自契胡的爾朱彥伯本姓安,是粟特人,這樣就把爾朱彥伯、虞弘都當作步落稽(稽胡、契胡、羯胡)乃至粟特人,稱他們“實為同族”;魚國為漁陽國的省稱,虞氏從粟特來到中國,居住在漁水之陽,故以“漁”亦即“魚”為姓。(24)王素:《北魏爾朱氏源出粟特新證——隋修北魏爾朱彥伯墓志發(fā)覆兼說虞弘族屬及魚國今地》,《故宮博物院院刊》2018年第5期,第63~69頁。筆者也贊同步落稽說,但王氏把稽胡、契胡、羯胡及粟特人等同起來,卻很難經(jīng)得起推敲?!侗笔贰肪?《齊本紀上》記高歡“乃詐為書,言爾朱兆將以六鎮(zhèn)人配契胡為部曲,眾皆愁。又為并州符,征兵討步落稽”,這里同時出現(xiàn)“契胡”“步落稽”,兩者顯然不是同族。(25)卓鴻澤對此也作了駁論,見《羯胡、契胡、稽胡之若干基本問題》之“九、‘契胡’是否即‘羯胡’?”,《歷史語文學論叢初編》,第112~115頁。其次,爾朱彥伯是否原本姓安,也頗可懷疑,墓志中在“惟安命氏”后面緊接著說“降參作相”,在“姓寔安建”后也有“惟參比何”,志主原本應當姓曹,“參”指漢相曹參,其始祖為曹安。(26)〔唐〕林寶著;岑仲勉校記:《元和姓纂(附四校記)》卷五“曹”條,第1冊,第564頁。最后,王氏把魚國考定在漁陽,也與魚國原本位于西域不符。

        以上學者從各個方面論說了虞弘為粟特人,魚國位于粟特地區(qū),有的甚至得出了比較具體的結論,如火尋、Massagetae、丁零、大月氏等??偟膩砜?,這些論說大多顯得籠統(tǒng),在論證上也存在不少缺環(huán),但都根據(jù)各種資料與視角作了或多或少的猜證。而另外一些學者則徑稱虞弘為粟特人,或者是承襲前人觀點,但未作任何論證,如:2004年,德凱琳在研究虞弘石槨圖像時,懷疑虞弘是粟特人,但不能完全肯定,所以打了個問號;(27)〔法〕Catherine Delacour,“Les Banquettes en Pierre une Partiquelarité des Coutumes Funéraires des Chefsde Comm-unautés Sogdiennes Inhumés en Chine au VIe Siècle”,Guimet Musée National des Arts Asiatiques(ed.),Lit de Pierre,Sommeil Barbare:Présentation,après Restauration et Remontage,d’une Banquettes Funéraires ayant Appartenu à un Aristocrate d’Asie Centrale Venu s’établir en Chine au VIe Siècle,Musée Guimet,2004,p.13.2006年,服部等作考察了石槨浮雕圖像中的座具、座像及其起居、饗宴的習俗,認為具有西域、尤其是粟特祆教的特征,其論文題目為《粟特人虞弘墓浮雕上所見座像與饗宴的光景》,徑定虞弘為粟特人,把它當作一個不需驗證的先天性定論;(28)〔日〕服部等作:《ソグド人虞弘墓の浮き彫りにみる座像と饗宴の光景》,〔日〕荒川正晴主編:《東トルキスタン出土“胡漢文書”の総合調查》,平成15年度~平成17年度科研費補助金[基盤研究(B)]研究成果報告書,大阪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2006年,第87~102頁。同年,畢波在考辨虞弘夫婦宴飲圖時,也是把它放在粟特墓葬的系統(tǒng)里來論說的,尤其是從粟特人信奉的祆教神祇的角度,更加強化了這一認識;(29)畢波:《虞弘墓所謂“夫婦宴飲圖”辨析》,《故宮博物院院刊》2006年第1期,第66~83頁。2007年,羅新在考釋虞弘墓志所見柔然官制時,也直接稱虞弘可能是粟特人;(30)羅新:《虞弘墓志所見的柔然官制》,北京大學歷史系編:《北大史學》第12號,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51頁。2014年,孫武軍在考察入華粟特人墓葬圖像時,稱“由于與其他入華粟特人葬具圖像的相似性,筆者這里也將虞弘墓列入討論范圍”;(31)孫武軍:《入華粟特人墓葬圖像的喪葬與宗教文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第69、84~93、204~205頁。2019年,趙世瑜考察太原晉祠及周邊地區(qū)的寺廟,稱“虞弘家族來自西域魚國,為粟特人,不贅”,并略為言及石槨床座上的火壇和半鳥半人祭司的浮雕,指出大多學者認為表現(xiàn)了祆教拜火儀式,也有學者認為體現(xiàn)了佛教的影響。(32)趙世瑜:《多元的標識,層累的結構——以太原晉祠及周邊地區(qū)的寺廟為例》,《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19年第1期,第8頁。從嚴格意義上講,這些成果關于虞弘族屬的認定并不具有研究性。

        總之,粟特說大多屬于猜測,顯得較為籠統(tǒng);個別學者雖有具體的指認,但仍不足以成為定論,論證缺環(huán)較多,不足征信。

        三 步落稽說

        此說由林梅村于2002年提出,他認為“虞弘家族實乃十六國以來活躍于中國北方的稽胡,族源或與中亞突厥系統(tǒng)民族有關”。林氏指出,稽胡的族名“步落稽”,古音可讀buo-lak=kiei,疑為突厥語balag(魚);并以隋代名將虞慶則(本姓魚)、魚俱羅作為輔助論證,判定他們都是步落稽,而出自魚國的虞弘與虞慶則一樣,原本姓魚,魚國為步落稽之意譯。他得出結論:“總之,稽胡屬于講突厥語的北狄系統(tǒng)民族,至少在4世紀中葉,就從歐亞草原某地遷入黃河流域,最初在山西永濟至陜西渭南一帶定居。5世紀初,魚氏祖先入仕夏國赫連氏,遷到薄骨律城。北魏破薄骨律后,虞弘祖父任北魏領民酋長。大約5世紀,虞弘之父離開薄骨律城,隨柔然降戶亡命漠北,改仕柔然汗國”。關于“尉紇驎城”,林氏認為該城在柔然境內,并將之比定為敦煌、吐魯番文書與中外史籍中的“木來”“磨克里”“m(a)kīn(篾克鄰)”“b(a)kīn(別克鄰)”“ba-ker-pa-lig(磨賀婆力)”,而墨離為“木來”之別稱,位于伊州北部天山地區(qū),最后考定為今新疆伊吾縣下馬崖鄉(xiāng)西南3公里的下馬崖古城。

        他還討論了步落稽的族源,指出與南匈奴無涉,根據(jù)虞弘墓志中“派枝西域”一語而認為主體來自中亞,是個漁獵兼畜牧的部族;進而從中亞找到了一個位于大湖之畔、從事漁獵的比千部落,將之與步落稽相勘同。他指出,許多粟特人融入了鐵勒部落,虞弘的祖先隨粟特、鐵勒向東方遷徙的浪潮,從西域輾轉遷入中原;并從虞弘字莫潘、檢校薩保府等方面,判斷是一名火祆教徒。(33)林梅村:《稽胡史跡考——太原新出隋代虞弘墓志的幾個問題》,《中國史研究》2002年第1期,第71~84頁。

        林氏從語言學角度入手,指出突厥語balag在漢譯時,音譯為步落稽,意譯為魚,是很有見地的。虞弘祖父“□奴棲”為魚國領民酋長,(34)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太原隋虞弘墓》,第87、91頁。筆者頗疑也是balag的漢譯另寫,所缺之字音ba,可寫作“步”或“白”等,其名字本身就是魚的意思。在石槨圖像中,虞弘所戴頭冠的本體部分,也雕刻了一條魚的形狀。(35)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太原隋虞弘墓》,第108頁,圖147。中古時期,西域地區(qū)形勢復雜,各種勢力競相角逐,造成大量部族四散遷徙,遷徙時往往整個部落一起移動,魚國即是如此。林氏將虞弘與同時代的胡人虞慶則、魚俱羅進行關聯(lián)考察,是極有必要的,他們無疑都屬于步落稽,但需加注意,部族的遷移時間和路線并不是單一的,后兩者的祖先早在十六國時就已經(jīng)東遷,生活在靈武、關中等地;而虞弘家族晚至南北朝時才進入柔然,在北魏分裂以后再南下,定居于并州太原。因此,說虞弘之父君陁先至薄骨律城,再進入柔然,不僅添加了不少猜測成分,而且把虞弘與虞慶則完全地捆綁到一起,也是沒有必要的。

        墓志雖然說虞弘是魚國尉紇驎城人,但未必如林氏所說是柔然之城,此城與木來、磨克里、m(a)kīn、b(a)kīn、ba-ker-pa-lig、墨離、麥克零、乜克力的關系,作者更多地是在勘同后八詞,而對它們與尉紇驎之間究竟存在怎樣的關系,則闡述薄弱,因此尉紇驎城是否就是伊吾境內的下馬崖古城,則成了無源之水。林氏將魚國比定為中亞地區(qū)的鐵勒比千部落,僅憑他們生活在湖邊,靠漁獵生活,猜度的成分未免過大。(36)與其把魚國比定為“比千”,還不如位于“伊吾以西,焉耆之北”天山一帶、同屬鐵勒部族的“薄落職”更為近似。見〔唐〕魏征,令狐德棻:《隋書》卷八四《北狄·鐵勒傳》,中華書局,1973年,第1879頁。

        林氏提出的步落稽說,后來僅得到郭平梁的支持,和者甚寡。不過郭氏又說:“步落稽并不是魚國的本身,而是魚國亡后其遺民的統(tǒng)稱”;并稱步落稽雖為突厥語“魚”的譯音,但“將這個詞音譯作步落稽則尾音欠妥”,其尾音當另有所本,他猜測是突厥語的附加成分“-?”,意為“什么什么的”或“什么什么人”,所以主張把步落稽理解為以魚為姓,或魚國人。他根據(jù)虞慶則“本姓魚”,其祖先居于靈武、仕于赫連夏國,以及《太平御覽》所記鳳翔元年(413)“五月,雨魚于統(tǒng)萬”,把魚國比定為夏國;又認為尉紇驎與薄骨律在組詞時讀音相近而勘同為一。為了說明墓志中“派枝西域”的問題,除了虞弘家族所仕之柔然曾將勢力伸入西域外,他甚至把夏國也納入到廣義泛稱的西域。(37)郭平梁:《〈虞弘墓志〉新考》,《民族研究》2006年第4期,第64~70頁。郭氏肯同步落稽說,但僅據(jù)虞慶則的祖先曾仕于夏及“雨魚”現(xiàn)象,就把魚國認定為赫連夏國,則不確切,因為仕于夏不等于赫連夏國就是魚國,這只能說明虞慶則家族居住在夏國靈武城;至于“雨魚”之怪兆,除了赫連夏國外,在漢、唐、明諸朝皆有所見,(38)〔漢〕班固:《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下》,中華書局,1962年,第1431頁;〔后晉〕劉昫等:《舊唐書》卷182《高駢傳》,中華書局,1975年,第4711頁;〔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三六《五行志三》,中華書局,1975年,第938頁;〔清〕張廷玉等:《明史》卷二八《五行志一》,中華書局,1974年,第437頁。難以用來證明赫連夏國即魚國。郭氏自己也說,尉紇驎、薄骨律“讀音也不甚相同”,很難比定勘同。柔然確曾控有西域,但把夏國也納入到廣義泛稱的西域,則顯得過于牽強。

        此外,姜伯勤在2001年已指出虞慶則是靈武回樂人,仕于赫連夏國,認為虞弘祖父所任之“魚國領民酋長,或在靈武”,“服屬赫連氏之魚姓,或為匈奴所屬之胡人”。(39)姜伯勤:《隋檢校薩寶虞弘墓石槨畫像石圖像程序試探》,巫鴻主編:《漢唐之間文化藝術的互動與交融》,文物出版社,2001年,第29~30頁。這里所說的“匈奴”當指“匈奴右賢王去卑之后,劉元海之族”的赫連勃勃,但是“胡人”之說則嫌寬泛。

        四 大月氏說

        此說由周偉洲于2004年提出。他認同虞弘是虞舜的后代,墓志中的“派枝西域”是說上古時期虞舜一族的一支后裔西遷西域,并將之與西漢時西遷的大月氏等同起來,認為“月氏”即先秦典籍中的“禺知”或“禺氏”,禺、月、魚三字音近,遂將魚國與大月氏相勘同,居住在“媯水(今阿姆河)北”。關于尉紇驎城,他否定了羅豐所持的紇突鄰說,言紇突鄰又名紇豆陵,后來改姓為竇而非魚;尉紇驎城只能在大月氏境內求之,自然位于阿姆河以北一帶。(40)周偉洲:《隋虞弘墓志釋證》,榮新江,李孝聰主編:《中外關系史:新史料與新問題》,科學出版社,2004年,第247~258頁。

        然而對于這樣的解釋,周氏自己也認為存在不少疑問。比如,他提到墓志中同時出現(xiàn)了“魚國”“月氏”二詞,遂解釋為虞弘進入北齊以后,依托其先祖為黃帝之裔有虞氏,“不愿直書其原為戎狄月氏之名,故以月氏之‘月’(魚)為其國名和姓氏”。如同張金龍把墓志中同時出現(xiàn)的“魚國”“茹茹”相勘同一樣,周氏將“魚國”“月氏”等同起來,也是不對的。至于墓志中不愿直書作為戎狄之名的月氏,放在隋朝的時代背景中也是很難解釋得通的。

        又如,銘文中有“潤光安息,輝臨月氏”之語,周氏把月氏當作虞弘的祖國,而稱安息為鄰國。這樣的解釋僅是擇取于己說有利的月氏,是有偏頗之嫌的。

        再如,針對史籍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支胡”及支姓人,周氏將之解釋為小月氏以“氏(支)”為姓,而大月氏以“月”為姓,改姓為魚(虞)。此說十分牽強,事實上很多大月氏人以支為姓,如“王充,字行滿,本西域人也。祖支頹禾辱,徙居新豐”,后來祖父去世,年少的祖母嫁給王粲為小妻,父親支收隨祖母改嫁,改姓王氏,“充卷發(fā)豺聲”,(41)《隋書》卷八五《王充傳》,第1894頁。顯然是一位大月氏后裔,以支為姓。

        五 地中海種族說

        此說由韓康信、張慶捷于2005年提出。他們通過分析虞弘夫婦合葬墓石槨上近60個人物圖像的相貌,從發(fā)形和發(fā)色、眼裂和眼色素、膚色、鼻形、唇、面部突度、頭型、再生毛、身高等九個方面進行歸類分析與討論,得出其群體的綜合特征為:“直形或波形的深色發(fā),相應的眼色和膚色也應該是深色的,男性年長者顯示有濃重的再生毛,具有長狹而強烈突起的鼻梁和直形或突形的鼻背,下垂或向前方向的鼻尖和鼻基底,小的鼻翼和唇薄等。同時還應該有前突而立體感很強的面形與有些長化的腦顱,身高不高等”,從而判斷該族類群主要分布在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島、小亞細亞乃至印度和非洲的北部等廣闊地區(qū),其中以地中海地區(qū)最具代表性,“反映了墓主人濃重的西亞情結,折射出虞弘先祖與古代地中海種族的血緣聯(lián)系?!?42)韓康信,張慶捷:《虞弘墓石槨雕刻人物的種族特征》,《太原隋虞弘墓》,第189~198頁。

        此文收入考古報告《太原隋虞弘墓》,這一觀點與同書中張慶捷所撰第八章《石槨裝飾圖像》根據(jù)石槨圖像中男性人物的發(fā)式研究所得出的粟特說不同,而此后他一直堅持認為魚國在粟特。因此,地中海種族說更多地代表了韓康信的觀點。不過,強調西亞乃至地中海的說法在距離上似乎顯得過于遼遠。

        六 突厥說

        2006年,安尼塔·朱里安諾(Annette L.Juliano)考察虞弘夫婦合葬墓石槨圖像中的佛教因素,將虞弘與安伽、康業(yè)、史君相區(qū)別,認為后三者是粟特人,而虞弘則有游牧民族背景,更像是突厥人。(43)〔美〕Annette L.Juliano,“Converging Traditions in the Images of Yu Hong’s Sarcophagus: Possible Buddhist Sourc-es”,Journal of Inner Asian Art and Archaeology,vol.1,2006,p.29.不過,對虞弘何以是突厥人,并未進行具體的論證。

        七 波斯說

        此說由齊東方于2006年提出。他詳細分析了墓志石槨各壁的9幅人獸搏斗圖像,稱這種搏斗圖在中國境內極為罕見,題材十分新穎。他指出,強調用動物表現(xiàn)神是西方文化的特征,人獸搏斗不屬于中國的圖像系統(tǒng),騎駱駝或大象斗獅子的題材常見于中亞和西亞。這種搏斗圖的畫面血腥慘烈。齊氏對圖像內容進行討論辨析后認為,“虞弘墓石槨圖像主要內容、文化淵源和藝術特色,與波斯美術關系密切”;“虞弘墓石槨上圖像并非簡單地模仿異域,應該說就是波斯文化的內容”,最后得出結論:“由于虞弘墓石槨圖像總體風格和主要取向屬于波斯文化,虞弘出身的魚國與波斯有關的可能性最大”。同時,他通過與安伽墓、史君墓、康業(yè)墓等粟特墓葬的對比,更加強調了虞弘墓的波斯文化背景。(44)齊東方:《虞弘墓人獸搏斗圖像及其文化屬性》,《文物》2006年第8期,第78~84頁。

        此前三年,張慶捷已經(jīng)注意到石槨圖像中的波斯文化因素,并作過詳細考證,只不過他認為波斯文化因素只是其中之一,另外還有突厥、印度、魚國的文化因素。(45)張慶捷:《太原隋代虞弘墓圖像中的波斯文化因素》,《伊朗學在中國論文集》第3集,2003年,第237~255頁。從虞弘夫婦合葬墓石槨圖像來看,具有波斯文化背景是毫無疑義的;虞弘本人的圖像也更傾向于波斯風格,而非粟特或其他西域城邦諸國。不過,對于圖像中的祆教內容及特征,齊氏基本沒有談及,而姜伯勤、楊巨平則對此作了詳細解讀,后者認為虞弘是一位祆教徒,但未明確判斷其族屬,關于魚國也只是籠統(tǒng)地認為位于西域或中亞。

        此外,還有一些學者出于謹慎起見,對虞弘的族屬、魚國及尉紇驎城的位置未作明確判斷,僅籠統(tǒng)地稱虞弘是北方民族或西北民族或中亞人,以及魚國位于中亞或西域。(46)Zhang Qingjie et al.,“Brief Reports of the Stone Sarcophagus of Yu Hong”,A.Carved Reliefs on the Stone Sarcophagus of Yu Hong at Taiyuan(by Zhang Qingjie),China Archaeology and Art Digest,vol.4,no.1,2000,p.30。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張慶捷等執(zhí)筆):《太原隋代虞弘墓清理簡報》,《文物》2001年第1期,第50頁。張慶捷:《〈虞弘墓志〉中的幾個問題》,《文物》2001年第1期,第106頁;《虞弘墓志考釋》,《唐研究》第7卷,2001年,第147頁。鄭巖:《青州北齊畫像石與入華粟特人美術——虞弘墓等考古新發(fā)現(xiàn)的啟示》,《漢唐之間文化藝術的互動與交融》,第73頁。〔美〕A.L.Juliano & J.A.Lerner,“The Miho Couch Revisited in Light of Recent Discoveries”,Orientations,2001,pp.54-61(此據(jù)安尼塔·朱里安諾,朱迪斯·勒內著;陳永耘譯:《根據(jù)新近的發(fā)現(xiàn)對美穗(Miho)石榻的再認識》,《西北民族論叢》第1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第288~305頁)。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太原隋虞弘墓》,第160頁。楊巨平:《虞弘墓祆教文化內涵試探》,《世界宗教研究》2006年第3期,第103~111頁。孫武軍:《入華粟特人墓葬圖像的喪葬與宗教文化》,第69頁。榮新江最初稱“虞弘出自北方民族”、“虞弘雖然屬于北胡系統(tǒng)”(見《隋及唐初并州的薩保府與粟特聚落》,《文物》2001年第4期,第85頁),但同年將“北方民族”修正為“西北民族”,見上文修訂稿,收入《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1年,第71頁;收入同書的《北朝隋唐粟特聚落的內部形態(tài)》稱虞弘是中亞人,并言“魚國是中亞的一個國家”,第113頁;又見其《粟特與突厥——粟特石棺圖像的新印證》,《西北民族論叢》第4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第1~23頁。他在《北朝隋唐粟特人之遷徙及其聚落》“太原/并州”條未列虞弘(見《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修訂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4年,第91~93頁);至《北朝隋唐粟特人遷徙及其聚落補考》“太原/并州”條補列了虞弘,不過仍稱“虞弘的族屬尚未確定,但肯定是西北民族”(見余太山,李錦繡主編:《歐亞學刊》第6輯,中華書局,2007年,第172頁)。最堪注意的是,2005年謝承志等人檢測了虞弘左側股骨和牙齒中的線粒體DNA序列,得出結論為:“虞弘本人的線粒體DNA序列具有歐洲序列特征,而虞弘夫人的線粒體DNA序列則同時具有歐洲序列和亞洲序列的特征”,“魚國地望原位于中亞”。(47)謝承志,崔銀秋,劉樹柏,張全超,周慧,朱泓:《虞弘墓出土人類遺骸的線粒體DNA序列多態(tài)性分析》,《太原隋虞弘墓》附錄五,第206~207頁。兩年后,謝氏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周邊地區(qū)古代人群及山西虞弘墓主人DNA分析》為題完成博士論文,指出“虞弘的單倍型類群U5是西部歐亞大陸特有的單倍型,而虞弘夫人的G型主要分布在東亞人群中”,并推測魚國可能位于“帕米爾高原的塔吉克斯坦和新疆的喀什地區(qū)”。事實上,在謝氏所討論的現(xiàn)代中亞和新疆范圍內,單倍型類群U5亞型的分布頻率主要在塔吉克斯坦,2個在喀什,另外還有2個在哈薩克斯坦,1個在烏茲別克斯坦,(48)謝承志:《新疆塔里木盆地周邊地區(qū)古代人群及山西虞弘墓主人DNA分析》,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學位論文,2007年,第62~63頁??梢婔~族在整個中亞及新疆西部都有分布,古代魚國位于這一帶是確切無疑的。

        以上各種說法,有的從意譯的角度,認為魚即突厥語“balag(步落稽)”,或西方史籍所記之Massagetae,或指有水出魚的地方;有的從讀音的角度,認為魚(虞)是從月氏之“月”、茹茹之“茹”轉化而來,或是“尉紇”之省譯后的雅化字,或與Khwrazm/Khīwa、*gav-z對音勘同;有的從石槨圖像風格及宗教的角度,考證為中亞粟特或西亞波斯乃至地中海種族;有的從無棺葬的習俗,判斷金勝村虞祖等墓是信奉祆教的粟特后裔墓葬,并推測與虞弘種落有關;有的甚至將稽胡、契胡、羯胡進行勘同,并從契胡爾朱彥伯本姓安,進而把虞弘考定為粟特人。這些說法雖然各有理據(jù),但有些判斷失之籠統(tǒng),有些推測過于輾轉,大多或有可商之處。從虞慶則之子孝仁“以駱駝負函盛水養(yǎng)魚而自給”來看,(49)《隋書》卷四〇《虞慶則傳》,第1176頁。魚國顯然有水有魚,不可能是“月”“茹”“尉”或Khwrazm/Khīwa、*gava之音轉。林梅村說中亞比千部落附近有大湖,羅豐言柔然水出大魚,余太山說Massagetae人居住在錫爾河邊,這些雖然都是有水有魚之地,但皆屬推測之論,尚缺乏更強有力的證據(jù)。郭平梁以“雨魚于統(tǒng)萬”來證明赫連夏國即魚國,證據(jù)過于薄弱。虞孝仁盛水養(yǎng)魚,是需要有水有魚,但此話的寓意顯然又不止于此,其所養(yǎng)之魚固然有食用之可能,但虞孝仁既然因之被稱為“性奢華”,更應該考慮其所統(tǒng)領的魚氏部族在舉行某種祭祀儀式(順天神)時需要用魚,且場面應當很大。林、羅、余、郭等氏僅僅注意到物質層面的魚,而缺乏對信仰層面的魚的關注??傊?,學者們大多從虞弘墓志中的“魚國”一詞出發(fā),對虞弘族屬與魚國地望作了猜測性的解讀,如同盲人摸象,許多不免失之片面,亦難以證實;個別學者對虞弘夫婦合葬墓石槨圖像所作的考察,都是從整體上討論風格特征,而個別關鍵細部則缺乏觀察,故有遺珠之恨。

        學界對虞弘族屬、魚國地望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魚國”及“尉紇驎城”二詞的猜測性詮釋,以及對石槨圖像的內容解讀與風格分析。竊以為,今后的研究應該在批判吸納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細致解讀墓志、圖像并將之充分結合起來,以及從同時代的西域歷史中去尋繹相關線索。茲簡述要點如下:

        (1)細審虞弘墓志文字,徹底解決兩處“魚”字的挖改問題。從左側遺留的遺痕可以判斷為“氵”,再結合隋代史籍可知原字為“漕”;虞弘的祖父“□奴棲”即突厥語balag(魚),這與他擔任魚國領民酋長相合。

        (2)細察石槨圖像,筆者發(fā)現(xiàn)虞弘所戴頭冠是條魚形,這跟漕國國王戴金魚頭冠相合。

        (3)虞弘生活在北朝后期及隋代,魚國位于西域,必須從當時的史籍來尋繹相關資料,首先是正史《西域傳》中有一個漕國,國王戴金魚頭冠,祭祀順天神用魚脊骨;其次根據(jù)其他史料可以知道,順天神從蔥嶺北面兩度遷徙到阿富汗南部,其源頭實際上位于蔥嶺東北的阿克蘇地區(qū)。

        只有結合墓志、圖像、史籍三方面的資料,才能夠解決廿年來的魚國之謎。

        猜你喜歡
        墓志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遼耶律公迪墓志考
        遼代《韓德讓墓志》疏解
        南陽出土兩方唐代墓志
        遼《楊從顯墓志》補考
        遼代《耶律弘禮墓志》考釋
        從《賈養(yǎng)材墓志》觀明末之二三事
        金《張岐墓志》考釋
        遼《馮從順墓志》考釋
        遼代《馬審章墓志》考釋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果冻|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品二品三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天海翼|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av| 亚洲va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色噜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男吃奶玩乳尖高潮视频|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潮|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激情在线观看视频网址| 日本三级吃奶头添泬|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中文 在线 日韩 亚洲 欧美| 国产区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产久久久| 粉嫩极品国产在线观看免费一区|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看|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国|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看看| 国产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www| 极品尤物高潮潮喷在线视频| 亚洲一道一本快点视频|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第按摩|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永久免费看黄网站性色| 操风骚人妻沉沦中文字幕| 香港日本三级亚洲三级| 91精品久久久久含羞草| 三级国产自拍在线观看|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视频| 欧美成aⅴ人高清免费| 色av色婷婷18人妻久久久| 日本黑人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狼人久久久久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