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梅
文題亮相
人們常說:“最美不過家鄉(xiāng)水,最親不過家鄉(xiāng)人?!弊哌^千溝百壑、萬水千山,最美的依然是家鄉(xiāng)不加修飾的綠水青山,最甜的依然是未經(jīng)處理的淙淙清泉,最動聽的依然是親朋好友樸素的方言,最安逸的依然是家中依水而建的那座小院。無論身處何方,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一瓦一石……都牽動著你的心,讓你魂牽夢縈、難以忘懷。
請以“家鄉(xiāng)風物”為話題,寫一篇作文。要求:(1)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不限,詩歌除外;(2)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手法;(3)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點撥
第一,可供選擇的家鄉(xiāng)風物有很多,但我們要選擇最具代表性的風物。這里的風物可分為以下幾類:物趣類、況味類、風俗類和景物類。物趣類,如玩文物,品香茗;況味類,如喜洲粑粑,年糕,粽子,北平特產(chǎn)的小白梨與大白海棠等;風俗類,如皮影戲,山東呂劇,陜西秦腔,河北梆子等等;景物類,如蘆葦,紅葉,荷花,菊花等。
第二,要抓住家鄉(xiāng)風物的特點,寫出其獨特的風格。介紹家鄉(xiāng)風物時,不求面面俱到,但切入點要小,要透過對這種風物的描繪,探尋到家鄉(xiāng)這方“獨特水土”的特殊味道。具體寫作時,角度要靈活多變,甚至可以運用想象或聯(lián)想手法,把搜集來的傳說、詩詞加進去。此外,還須在遣詞造句上多下功夫,尤其是恰到好處地運用一些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引用等,使筆下的風物更具藝術(shù)魅力。
第三,融入自己真摯的情感。寫作時,要借助“物”來表達對故鄉(xiāng)的“思”。風物和情感意象物經(jīng)常重合,也就是說,同一個物象承載了兩種功能,許多情感意象物是建立在情味的基礎(chǔ)上的。即便是直接和情感相關(guān)聯(lián)的物象,也無法逃開情感本身的酸甜苦辣。尤其要注意傾注了作者感情的物象,有可能會作為感情線索存在。如吳伯簫《記一輛紡車》,魯彥《故鄉(xiāng)的楊梅》等。
【寫作角度一】
借物抒情,關(guān)注家鄉(xiāng)獨具特色的風物,表達自己對故鄉(xiāng)的思念。
葦韻故鄉(xiāng),一生鄉(xiāng)情
◎?qū)O紫睿
站在河塘邊,曉風在耳畔吹拂。我輕輕地撥弄著微涼的河水,無意中觸到了它,我的雙頰感到潮熱。不由得念起故鄉(xiāng)來,猶如羈鳥戀著舊林,池魚思著故淵。
當別的景致在記憶中漸漸褪色淡化的時候,故鄉(xiāng)的蘆葦仍偶爾在眼前搖曳。那一叢叢蘆葦挺直身軀,迎接著四季的更迭。有時起了興,便隨手折下一根,細細端詳。嗬,還是個標致的美人呢。正值初秋,半綠半黃的葦葉層層疊疊地臥在葦桿上,再往上便是風姿綽約的葦花,小小的,似白孔雀的尾翎般飄逸,又像蒲公英的種子般柔軟,毛茸茸地聚攏在一起,仿佛一把可愛的小刷子,刷得河水清澈見底,刷得天空蔚藍如洗。
小時候常聽大人們說:“別看蘆葦長得小,那東西可神奇著哩!”醇香的糯米懷抱甜蜜蜜的香棗,再裹上一層蘆葦葉,清香中帶著甜,墨綠的華美中含著質(zhì)樸,滿滿的童年味兒,滿滿的故鄉(xiāng)味兒。葦葉不僅僅是美食,還能入藥,清胃火、除肺熱……街坊鄰居不論是誰受涼或咳嗽了,總說:“煮點兒蘆葦根喝!”久而久之,便成了互相問候關(guān)心的口頭禪。
那時在家中練夠了字、算夠了數(shù)便被允許出去玩。幾個小伙伴前一晚便約定好,折下一根蘆葦放在集合點。每每看到太陽快下山時,我們便心照不宣地來到葦塘邊。脫了鞋,席地而坐,腳在水里胡亂撲騰,濺起朵朵水花?!翱?!我這個花比你的高多了!”“你這個算什么,看我的,嘿!”……我們稚嫩的笑聲在水面上此起彼伏地飄蕩著。一叢叢蘆葦隨風搖晃著身子,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窸窸窣窣地摩挲著,“沙啦啦——沙啦啦——”撓得腳底直癢癢……
令人懷念的還有那一條條由我們掌舵的“小船”。蘆葦葉兒扁平細長,抖抖上面的露珠,找四個點依次撕成拇指大小的長條,首尾一系,打個花結(jié),放在水中任其漂流。三五成群的伙伴們一人一條蘆葦船,起好各自的名字,明知那船不會漂得很遠,可還是得意洋洋地將它們放在微動的水面上,煞有介事地許好愿,然后輕輕一推,任由它們隨風漂流……
離鄉(xiāng)回城的前一晚,濃重的月光沉淀在葦塘。母親說:“葦兒與你們一樣,一直一直扎根在這片土地上,你看——”母親的手向遠處一指,只見一排大雁從天空飛過。蘆葦?shù)挠皟褐校且环轃o關(guān)歲月、不論風雨的守候……
(山東桓臺縣實驗學(xué)校)
點 評
習作用細膩、柔婉的語言描寫了蘆葦?shù)娘L姿、在鄉(xiāng)民心中的地位以及兒時小作者與伙伴們一起玩樂、嬉戲的場景,真切而美好,讓人沉浸其中,難以自拔。全文語言靈動,充滿了詩情畫意,給人美的享受。
【寫作角度二】
選擇家鄉(xiāng)的某種美食,通過描述其制作過程,表達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或抒發(fā)對故鄉(xiāng)的人的懷念。
“酥”中濃情
◎呂易欣
夜,是包羅萬象的滄海,也是情感泛濫的溫床。每當夜幕降臨,家家戶戶便燈火通明。暖橙色的光芒驅(qū)散了些許黑暗,讓夜變得纏綿、柔軟起來,卻掩不住街道的空曠寂寥。什么時候疫情才會過去?此時此刻,我不覺生出幾分思念,它們像雨點般敲擊著我的心房。我想念姥姥、姥爺,還有他們做的酥鍋……
“嘎吱——”推門的聲音打斷了我彌漫的思緒。原來,母親回來了。
她簡單地收拾了幾下,便喚我吃飯。飯桌上,一個保鮮盒映入我的眼簾,一下子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斑@是什么?”我驚奇地問,可母親卻笑而不語。我不由得幻想出一幅幅美食的畫面,促使我快快打開它。手指剛撬開盒蓋,鮮香便在空氣中氤氳,這好像是——
是酥鍋!我心旌搖曳,那保鮮盒里被高高簇擁的肉塊,卷卷深色的海帶臥在盒子的一角,湯汁從空心處冒出,在燈光的映照下,宛若琥珀。藕片在盒里微微隆起,猶如踴躍的丘陵。幾片腐竹擺在藕片旁,像女子的裙擺,是那樣美妙,動人。我趕忙夾了一塊肉放入口中,松脆可口,酸咸甜香,在舌尖縈繞。這酥鍋的“酥”真是妙不可言!
“這是你姥姥特地讓我捎回來的,就知道你想吃?!蹦赣H笑道。此時,我好像感受到了姥姥、姥爺?shù)男囊?,“酥”中多了一種別樣的味道。我心潮澎湃,對姥姥的感激和吃到美食的歡快交織在一起……
酥鍋是淄博的名吃,是我故鄉(xiāng)的風物。過年時,一家人常常在一起做酥鍋。早年窮人們煮酥鍋,放魚頭、雞爪一類食物,富人們煮酥鍋,放整雞、整魚,正所謂“窮也酥鍋,富也酥鍋”。酥鍋是人人都吃得起的美食。他們把自己對過年歡聚一堂的欣喜和對來年的憧憬融入酥鍋特有的“酥”中,讓它溢滿真情。那一刻,姥姥做酥鍋的身影和姥爺擇菜的動作一一浮現(xiàn)在我眼前。他們的音容笑貌是那么清晰,霎時化解了我的思念,心頭涌動出股股暖流。
吃著吃著,我又忽然想到,酥鍋原料豐富,它是一道特色菜,像一個家,更像一個國。正是有了這形形色色的不同成分在,酥鍋才獨特,家才完整,國才強大。目前疫情的緩和,離不開各行各業(yè)人們的努力。白衣天使們在抗疫前線同病毒做斗爭,志愿者們在不同地區(qū)奔波,而我們普通人則聽從指令……千萬情,匯成了家國真情,融在酥鍋那特有的“酥”中,化為信念進入我的肺腑。我不由得在心中默念:疫情會過去的,春天就要到了……
我夾起一塊魚,放入口中?!班?,‘酥中有真情?!?/p>
(山東淄博市臨淄區(qū)雪宮中學(xué))
點 評
習作以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酥鍋作為描寫對象,以真摯、深情的語言介紹了酥鍋的歷史,回憶了姥姥、姥爺做酥鍋的情景,結(jié)尾,將酥鍋聯(lián)想成一個家,一個國,進一步提升了文意,深化了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