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旭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2600)
我國石灰?guī)r地層分布較廣,特別是西南地區(qū),巖溶地質非常普遍[1],而且?guī)r溶地質的地貌形成最為完善[2]。巖溶對隧道設計、施工的影響極大,處理十分困難[3]。在西南巖溶地區(qū)長大隧道進行方案設計時必須充分考慮巖溶的危害,采取合理的設計方案,盡可能地減少遇到巖溶時的經(jīng)濟損失以及工期損失。
以云南南部某巖溶長隧作為研究對象,其進口巖溶段落較長,全隧為單面坡。從該隧道的輔助坑道選擇、施工組織、不良地質的處理措施等多方面進行分析,確定該隧道的總體設計方案,指導后期的設計與施工。
隧道位于云南南部蒙自市境內,起迄里程AK43+529~AK52+336,全長8807m,最大埋深約290m。AK43+909.931~AK45+628.346段位于半徑R=3000m的右偏曲線上,其余段落位于直線上。受兩端接線影響,隧道內為20.1‰單面上坡。
隧址區(qū)地下水主要為基巖裂隙水和碳酸巖裂隙溶洞水,巖溶中等-強烈發(fā)育,易產(chǎn)生突泥、涌水。其中進口約2800m為巖溶強烈發(fā)育區(qū),剩余6007m為巖溶中等發(fā)育區(qū)。
本隧道長度達8.8km,通過設置輔助坑道是縮短建設工期的有效方法。對于一般山嶺隧道而言,輔助坑道主要有以下類型:斜井,橫洞,平行導坑,豎井等[4-5]。
一般而言,在地形滿足前提下,應優(yōu)先選擇橫洞[6],相比于斜井,其施工排水可順坡自排,相比于平行導坑,其布置靈活,節(jié)約工程量;其次為斜井,因為斜井技術成熟,布置靈活多變,能有效保證施工進度;當無法采用橫洞與斜井時,才考慮設置豎井[7];因為平行導坑其工程量大,一般情況下不首選,但由于地形限制,無法設置橫洞、斜井時,或存在其他特殊原因時,如本隧道涉及的巖溶,可考慮采用平行導坑。
通過地形,本隧道無設置橫洞的條件,也暫不考慮采用豎井的方案,本隧道主要從斜井與平行導坑中進行選擇。
對于巖溶水發(fā)育的隧道應優(yōu)先選擇平行導坑,主要原因有:
(1)一般平行導坑與正洞坡度相同,具有自排水能力。
(2)巖溶地區(qū)地質條件復雜,平行導坑可作為正洞的超前地質導洞,可提前揭露隧道前方地質情況,可使正洞提前做好處理措施(如圖1示意),避免發(fā)生大的施工事故。
(3)若在施工過程中正洞不幸遭遇溶洞,可通過平導繞過溶洞區(qū)繼續(xù)向前施工,同時進行溶洞段落處理,可減少長時間溶洞處理帶來的工期損失(如圖2示意)。
本隧道進口約2.8km為巖溶強烈發(fā)育區(qū),采用平行導坑作為輔助坑道,對其余中等發(fā)育段落,根據(jù)地形情況,采用斜井作為輔助坑道。
本隧進口段巖溶強烈發(fā)育段落長約2.8km,于進口迎水側設置長度3km的平行導坑,以進行超前地質探測、兼顧施工與運營排水,降低巖溶風險。根據(jù)地形條件,出口段有以下兩種方案:
方案一(圖4):AK48+000處與AK50+000處設長度為930m、430m長的無軌雙車道斜井,隧道土建工期38月(含3個月施工準備,不含無砟道床施工)。
方案二(圖5):AK49+000處設置長度為970m的無軌雙車道斜井,隧道土建工期42月(含3個月施工準備,不含無砟道床施工)。
方案一比方案二增加一座斜井,斜井總長度增加390m,但工期縮短了4個月,反坡施工長度減短400m,改善了施工排水、通風條件,綜合比較后,推薦采用方案一,即3km平導+930m斜井+430m斜井方案。
除從輔助坑道設計上最大程度減少巖溶帶來的不利影響外,尚需考慮遭遇巖溶施工時的具體處理原則:選線時采用高線位通過,縮短隧道長度;巖溶區(qū)隧道應走行于垂直滲流帶中,而不宜布置在水平循環(huán)帶。
即使選線遵循上述兩選線原則,但仍不可避免會遭遇巖溶,針對不同的巖溶類型,可取如下處理原則與預案[8]:
(1)巖溶水處理:宜采取疏導為主的處理原則,維持或恢復既有排泄通道,必要時增設排水通道;對地表生態(tài)環(huán)境有較大影響的地段,應采取注漿預加固措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2)部分充填貧水巖溶:根據(jù)巖溶形態(tài)、規(guī)模、與隧道空間位置關系、巖層產(chǎn)狀、巖層層厚、巖層傾角、節(jié)理裂隙、埋深等因素,對巖溶洞壁穩(wěn)定性及充填物特性進行綜合分析評價。根據(jù)評價結論,巖溶洞壁可采取清危、噴錨網(wǎng)、護墻、護拱、立柱支頂、錨索等措施處理;設置穩(wěn)固可靠的基礎,基礎型式可采用拱跨、板、梁、樁、注漿、換填、復合地基等。
(3)全充填貧水巖溶:根據(jù)充填物特性,結合巖溶規(guī)模、形態(tài)、與隧道空間關系等,確定隧道超前預加固和預支護措施。充分考慮溶洞充填物流失對隧道結構的影響,設置穩(wěn)固可靠的基礎,基礎型式可采用樁、板、梁、復合地基等。
(4)富水巖溶裂隙:根據(jù)發(fā)育程度及穩(wěn)定性可采取超前帷幕注漿、超前周邊注漿、徑向注漿等措施;高壓富水巖溶裂隙采用超前鉆孔等措施排水減壓。
(5)富水巖溶管道:采取疏導為主原則,維系其原有的過水通道,必要時增設排水洞、管涵等措施。
(6)富水充填溶洞:采用釋能降壓降低施工風險,對溶洞充填物進行注漿加固,并采取超前管棚等措施保障施工安全。
巖溶水發(fā)育地段、受季節(jié)性地下水影響地段、斷層破碎帶及可溶巖與非可溶巖接觸帶等富水地段,襯砌結構設計時需考慮承受部分水壓的作用。
針對云南南部某長隧道巖溶發(fā)育的特點,確定采用斜井結合平行導坑的設計方案:隧道進口巖溶強發(fā)育段采取更為穩(wěn)妥的平行導坑,巖溶中等發(fā)育地段采用布置靈活、更為經(jīng)濟的斜井方案;針對不同巖溶類型給出了不同的處理原則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