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發(fā)展,各個行業(yè)也取得一定成效。大數據時代,舊的傳播形式、內容和模式不能適應新形勢。為此,利用新的傳播技術來實現縣區(qū)信息傳播的高質量發(fā)展,成為縣級縣級融媒體中心重點考慮的內容。技術在信息傳播過程需要先行,在具體的應用中進行新聞傳播內容優(yōu)化,進行建設的準確定位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關鍵詞:縣級;融媒體中心;大數據時代;傳播技術;新聞傳播? ? ? ? ? ? ? 中圖分類號:G206?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134(2020)08-063-03? ? ? ? ? ? ? ? ? ? ? ? ? ? ? ? ? ?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0.08.013
本文著錄格式:林勇 .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中新聞傳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傳媒科技,2020(8):63-65.
2018 年8 月21日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這一論述為縣域新聞媒體發(fā)展指明了方向,同時也說明了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緊迫性、重要性。融合發(fā)展是當前媒體發(fā)展現狀與趨勢,媒體融合已經進入了快車道,媒體融合如何深入發(fā)展,新聞媒體如何向融媒體實質性邁進,如何真正實現“融為一體、合而為一”這一目標,都是新的研究課題,需要把握好方向和質量,從而開創(chuàng)新聞傳播的新格局。[1]
1.當下我國縣區(qū)信息傳播存在的問題
1.1語境化解讀的偏差
當前縣級新聞媒體進行地方政策的解讀和地方信息宣傳方面存在相應的問題,表現在傳播渠道單一,內容不豐富等。當前對文本的解讀有兩個看法,即高語境和去語境。高度語境化是指受眾接收信息時,是站在傳播者的角度對文本進行解讀;去語境化就是受眾從自身關注的角度進行解讀文本。[2]一方面?zhèn)鞑フ呦M鼙妼ζ渲袀鞑ヒ庾R了解,站在自己的角度,以“高度語境化”方式去了解顯現,希望提升傳播的效果,但是囿于受眾自身觀點和媒介素養(yǎng)所限難以實現。另一方面,受傳者想自主理解相關的政策和信息,就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部分,這樣就導致只關注自身,利用“去語境化”方式進行信息的理解和分析,進而出現了信息傳播的矛盾。[3]
1.2互動環(huán)節(jié)缺失
市場參與者因掌握信息的差異,其所處的位置也是不同的,這對信息傳播領域同樣適用,縣級區(qū)域信息傳播也存雙向的不對稱特點。傳播者是信息的把關者,相對于受眾,對信息數量和質量的掌握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是傳播者對信息的傳播會有所保留,從新聞傳播目的和傳播效果出發(fā),對信息選擇之后進行公布。受眾需求受限。[4]另一方面,受眾獲取信息的渠道也非常多,通常會利用人際傳播的方式實現一定的目標,但是這些信息難以得到傳播者認可。在縣級區(qū)域,信息傳播很多情況也是單向進行的,信息互動與反饋渠道缺少,從而導致信息雙方不對稱,傳播效果難以保證。[5]
1.3地方傳媒運營模式有待創(chuàng)新
互聯(lián)網時代,縣級融媒體中心可以利用技術進行傳播溝通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同時建立更為合理的傳播模式。目前,全國縣級融媒體中心已迎來建設高潮,但是部分縣級媒體結構的設置還是順延以往的模式,也就是根據新聞板塊的不同設立不同的部門,分工不同的欄目。在傳統(tǒng)媒體階段,這種設置有其科學合理性,因為縣級媒體主要有電臺、報紙和電視,新聞部門在單位要求下開展工作。而到了媒體融合階段,需要對傳播模式、運行思維進行創(chuàng)新和研究。
1.4地方特色和原創(chuàng)能力不足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講好中國故事”。地方也要講好地方的故事,這樣才能提升媒體的影響力。但是部分縣級媒體的報道本地特色有限、報道內容不足、宣傳形式單一,而且缺乏深入地挖掘。原創(chuàng)性內容較少是地方媒體的一大缺陷,在當前互聯(lián)網信息日益發(fā)達的情況下,原創(chuàng)的信息內容依然具有重要的價值。自身的原創(chuàng)度不高,導致媒體吸引力下降,傳播輻射不足,受眾缺少“黏性”,沒有關注度,反過來又導致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熱情進一步降低?!皟热轂橥酢笔敲襟w持久生命力的根本,內容原創(chuàng)和特色展示是媒體創(chuàng)新能力的要求,而這方面的缺失導致縣級媒體發(fā)展舉步維艱。
2.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定位
從縣級融媒體中心建立面臨的問題來看,首先是需要對媒體進行定位,需要把專業(yè)媒體與機構媒體結合起來。專業(yè)媒體主要負責信息的采集和發(fā)布,但另一方面,各級政府部門自主發(fā)布的信息也屬媒體信息的范疇,政務機構媒體的發(fā)展與時代息息相關。因此,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立,不僅僅是專業(yè)媒體的定位,而且還應承擔機構媒體的職責。具體來講,縣級媒體的建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定位。[6]
2.1發(fā)揮好“橋梁”“紐帶”作用
“黨媒姓黨”即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牢記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運用互聯(lián)網等現代技術創(chuàng)新黨媒的傳播方式,更加精準地分析不同受眾的習慣,做好政策傳播與宣講,提升新聞媒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另一方面,要俯下身子,及時了解社情民意,對發(fā)現的問題及時處理,調整社會輿論推動實際工作,從心理上拉近媒體與群眾的距離,讓民眾對媒體的公信力得到提升,進一步提新聞媒體的傳播效果。
2.2生產本地新聞信息
對于媒體來說,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的主要任務就是收集信息,進行編輯、加工,再進行傳播與反饋等。因此,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同樣把新聞媒體內容的生產作為重要的目標,不斷豐富新聞內容,促進縣級新聞媒體的健康發(fā)展。[7]
2.3提供公共服務
媒體除了報道事實、對事實真相進行還原之外,報道中還要體現人文情懷,這樣才能讓媒體的作用真正發(fā)揮出來。這需要新聞媒體把公共服務作為自己的責任,例如,增加天氣預報、市場變化,還有開展各種活動等貼近、服務人民生活的信息比重,把融媒體中心打造成有情懷、有責任的媒體機構,為社會發(fā)展提供重要的力量。
2.4宣傳本地形象
縣級融媒體中心為本地發(fā)展服務,這是一個基本的定調。由于我國地域面積大,人口眾多,縣級處于基層,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就需要對本地具有特殊優(yōu)勢和特點進行宣傳,發(fā)揚地方特色、傳播優(yōu)秀文化的要求。[8]而縣級融媒體中心可以利用信息平臺,對這些地方信息和內容進行加工,讓當地和其他地方的民眾了解真實的區(qū)域內涵,豐富地方文化。
2.5慎重開展廣告業(yè)務
相對于大城市來講,縣級城市人口較少,也比較分散,但是并不是沒有廣告市場?;ヂ?lián)網時代需要廣告更精準地投放。[9]例如,微信中,你就能發(fā)現周圍商超、熟悉的產品也在進行廣告推廣,有利于受眾對產品的選擇。因此在縣級區(qū)域,有效利用公告,也有很大的市場效益。縣級融媒體的構建需要考慮自身發(fā)展,需要獲取相應的利益,進而才能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標。
因此,對融媒體中心的建設,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思考,但是這些思考是經驗性的,還需要進一步構思和研究。在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具體建設中,在對目標明確的同時,結合縣域的實際,準確定位融媒體發(fā)展,并創(chuàng)新媒體發(fā)展的模式。
3.互聯(lián)網時代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對策
對于縣級區(qū)域新聞傳播所遇到問題,需要進行深入地分析,并制定具體的對策,把重點放在傳播效果上來。受眾和信息的接收方式也在發(fā)生變化。過去是獲取外界信息,如今除了這些,還要在接收信息同時建立與他人的關系。[10]在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中,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即時性,讓受眾在信息接受中進行良好的體驗。因此,互聯(lián)網時代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1以融合提升新聞傳播質量
建設融媒體中心要改變以往傳播載體和傳播方向,需要對生產方面進行融合。新聞媒體報道方式的變化,需要相應的技術支持??h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需要對新媒體技術進行利用和融合,改變以往傳播媒體的弊端。互聯(lián)網時期,碎片化信息以及閱讀習慣的改變,需要融媒體關注這些。[11]因此,在當下信息傳播中需要利用視頻、音頻、文字等等多種信息元素融合并傳播,把這些多元化的方式呈現出來,讓受眾接收信息時產生現場感和體驗感,用最佳的方式把新聞事實呈現出來。另外,縣級融媒體可以利用新媒體形式對相關政策進行解讀,促進觀眾接受和理解。因此做好縣級融媒體建設,新聞記者要和民眾的語境一致,提升融媒體中心新聞傳播的實效。
3.2提高原創(chuàng)并展現地方特色能力
縣級融媒體中心內容生產方面需要關注政治、經濟,文化、人文等多個方面,新聞的多樣化才能滿足不同受眾需求。為了能夠讓受眾接受傳播的信息,關鍵還是讓他們形成情感上認可,形成共振。原創(chuàng)性的內容對于媒體來講就是靈魂所在,也是媒體的核心內容。建立縣級融媒體中心,需要新聞內容生產環(huán)節(jié)進行重構,不是只進行新聞內容的轉載,還需要增加其報道特色,增加生產新聞的專業(yè)團隊,保證新聞的創(chuàng)新性和原創(chuàng)性。例如,海島融媒體中心,海島融媒體與縣旅游局共同進行了旅游宣傳報道,每周分別在融媒體新聞欄目中進行報道,同時利用融媒體中心微信公眾號和旅游局新聞網站進行圖文和視頻播放,給當地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帶來很好的宣傳。在突出特色的同時,還要解決情感上的地緣傾向,吸引更多的民眾接受信息。[12]
3.3加強與用戶互動,增強用戶黏性
傳播的主要樣態(tài)包含獨白和對話的兩種形式。獨白就是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進行單向的傳播,把信息傳遞給受眾。而對話就是一種雙向的互動和交流,需要考慮受眾的感受,對話式的新聞傳播需要受眾積極參與到傳播過程中,不是簡單地進行信息的接收。為此,縣級區(qū)域的信息傳播中,需要改變過去的單向傳播方式,在進行新聞傳播的過程中對受眾的心態(tài)進行揣摩,并考慮到他們的想法,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其中。當前融媒體文字和視頻信息的發(fā)布,都有論壇的板塊,民眾閱讀后可以進行評價。通過受眾的信息反饋,就能實現信息互動。在與受眾的互動中發(fā)現自身傳播存在的問題,或者了解新聞信息中需要處理的問題等,這都是有利用新聞媒體的改進和對相關問題的解決;對于受眾來說,有效的互動可以獲取滿足,從而增加了受眾的黏性。
3.4分析受眾閱讀情況,確保內容生產方向
掌握受眾的閱讀情況,能夠發(fā)現用戶需求重點在哪里。傳統(tǒng)媒體中,對受眾閱讀習慣的獲知比較困難,而通過新媒體,傳播者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用戶的閱讀行為,進而掌握他們的閱讀情況,實現內容生產的精準化,讓傳播的效率得到提升。另外,也可以建立單篇文章的分析機制,對新聞閱讀情況進行數據可視化的分析,通過整理后進行決策,進行新聞生產策略的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有效獲取受眾的閱讀興趣和關注點,能夠提升媒體對客戶的掌握情況,把內容生產的焦點投向用戶感興趣的部分。因此,了解受眾閱讀情況,對新聞信息內容的優(yōu)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推動新聞傳播質量的提升。
總之,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對我國新聞傳播工作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ヂ?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與使用,促進了媒體融合和信息傳播的發(fā)展??h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需要做好技術的融合,生產內容的優(yōu)化。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融媒體平臺構建提供機遇和挑戰(zhàn)。為此我們要深入研究和思考,進行各個方面的協(xié)調,根據縣域情況,進行資源的整合,并合理利用信息傳播技術,開拓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傳播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安文龍.當前我國部分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問題與對策探究——以陜西省旬邑縣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13):5-6+8.
[2]黃錚.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在媒體融合發(fā)展中的基礎性作用[J].科技傳播,2019,11(10):28-29.
[3]胡麗. 瑞金市“紅都云”融媒體中心建設現狀與發(fā)展問題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9.
[4]韓敏敏.從“獨自探索”到“百家爭鳴”——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廣播電視,2019(06):187-188.
[5]謝新洲,朱垚穎,宋琢謝.縣級媒體融合的現狀、路徑與問題研究——基于全國問卷調查和四縣融媒體中心實地調研[J].新聞記者,2019(03):56-71.
[6]張建星.交流合作共建共享切實推動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J].中國報業(yè),2019(01):14-15.
[7]羅尤禮.論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J].傳媒論壇,2018,1(21):9-10.
[8]陳國權.中國縣級融媒體中心改革發(fā)展報告[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9,41(04):15-23.
[9]涂博文.“以省帶縣、借梯上樓”——湖北省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實踐探索[J].中國記者,2020(03):69-71.
[10]王豫陽.縣級媒體融合路徑探索——基于青田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探討[J].新媒體研究,2020,6(04):103-104.
[11]廖宗鈺,曹興文.少數民族地區(qū)縣級融媒體融合模式探索——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百色靖西融媒體中心為例[J].新媒體研究,2020,6(03):71-72+122.
[12]馮旭東.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優(yōu)化路徑探析——以杭州市余杭區(qū)融媒體中心建設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02):164+237.
作者簡介:林勇(1970-),男,山東萊西,編輯,研究方向:廣電、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