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
吳浩今年四十出頭,在縣文化館工作,這些年,他在文學(xué)上小有成就,加入了春江市作協(xié)。
這天,吳浩下班回家,一進家門,就沖老婆吼道:“讓你幫我找篇文章,你就敷衍了事,這回好了,露餡了!”
老婆也急了,說:“剛回家,你發(fā)什么神經(jīng)?”
吳浩稍微平靜了一下,坐在沙發(fā)上,講起了“離奇事件”的經(jīng)過。三個月前,市里組織“春江杯”短篇小說征文比賽。誰知,吳浩這次靈感枯竭,一個多月的時間,還沒把稿子交上去。文化館的領(lǐng)導(dǎo)一個勁地催,吳浩卻沒有絲毫靈感,情急之下,他就讓在縣圖書館工作的老婆,從舊書堆里幫他找?guī)讉€短篇,說不定能“借鑒”點情節(jié)。
老婆領(lǐng)會了老公的意圖,從舊書堆里找出一本名為《南山文學(xué)》的雜志,書頁泛黃,封面破損。吳浩仔細一看,它出版于20世紀(jì)80年代初。老婆說:“在我們館里,這本雜志從來沒人借過,我費了好大勁才找到!”言外之意,自然是書中的故事,可以放心“用”。
吳浩點點頭,他仔細看了目錄,作者都是些沒名氣的人。他隨便翻了一頁,看見一篇名為《荔枝汁》的短篇,署名“易一”。易一?沒聽說過。吳浩心里想著,繼續(xù)往后看,文末還附了一個作者簡介,說這是作者二十歲的處女作。吳浩又看了一下情節(jié),寫的是民國時期的愛情故事。
“就這篇吧!”吳浩懶得看別的了,反正是應(yīng)付差事,獲不獲獎根本就無所謂。吳浩毫不費力地將故事改成了“自己”的文章。修改方法也很簡單,人物姓名一換,故事發(fā)生的地點、時間一改,其余照抄,就算是大功告成。原先的題目叫《荔枝汁》,故事發(fā)生在夏季,吳浩就把時間改在了秋天,題目改成了《桂花露》。
吳浩把文章交了上去,誰料想兩個月后,《桂花露》成功入圍復(fù)評。吳浩看到復(fù)評的評委名單,腦袋一下子就大了。評委會主任叫易明晨,旁邊括號內(nèi)注了幾個筆名,有一個是“易一”!
吳浩揉了揉眼睛,仔仔細細看了又看,沒錯,就是易一。吳浩又上網(wǎng)搜了一下,說易明晨二十歲開始文學(xué)創(chuàng)作,對比《南山文學(xué)》上易一的年齡,吳浩驚出一身冷汗。冤家路窄??!他是不偏不倚地撞在了槍口上。這可是明目張膽的抄襲行為,證據(jù)確鑿,萬一被舉報到單位,他會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吳浩一著急,就把火氣往老婆身上撒了。他也知道,這事兒和老婆一點關(guān)系也沒有。
聽完吳浩的話,老婆只能安慰道:“評委也不一定每篇文章都看,你放心,沒事的?!?/p>
吳浩怎么能放下心呢?之后的兩個星期里,他茶飯不思,竟瘦了十來斤。終于到了頒獎的那一天,吳浩哪敢去參加什么頒獎禮?他自稱病了,沒有去。中午時分,代替吳浩去參會的文化館王館長打來電話,說吳浩得了二等獎。
等吳浩掛斷了電話,老婆悄聲說:“我說的吧,易明晨沒有看到你的那篇文章?!?/p>
吳浩搖搖頭:“不可能!一、二、三等獎一共就那幾個人,聽說獎項是評委們一起研究決定的,他不可能沒看到??!”
“會不會是他忘了自己當(dāng)年寫的那篇文章?”
“那更不可能!你沒寫過東西,你不知道,作者對自己的每篇文章都深思熟慮,哪會忘?何況那還是他的處女作!”究竟咋回事呢?夫妻兩人百思不得其解。
沒一會兒工夫,王館長又打來了電話,說市里相關(guān)領(lǐng)導(dǎo)要在下午見一下獲獎作者,進行一個簡單的座談。王館長說了,叫吳浩務(wù)必參加。這下,吳浩可不能繼續(xù)裝病了,只得硬著頭皮去了。
春江賓館寬敞的會議室里,領(lǐng)導(dǎo)、評委和獲獎?wù)咦诹艘黄稹?/p>
易明晨六十出頭,頭發(fā)花白,他環(huán)顧了一下四周,然后代表評審委員會,對每篇獲獎作品開始簡短點評。吳浩在下面忐忑不安,等啊等啊,終于聽易明晨提到了《桂花露》。在吳浩的想象中,易明晨會突然起身,當(dāng)著大家的面,指著他的鼻子大聲吼道:“你抄了我的作品,還有臉來這兒領(lǐng)獎?我就是要你在眾人面前出丑!”
但吳浩想到的最壞結(jié)果根本沒有發(fā)生,相反,易明晨著重強調(diào),《桂花露》這篇稿子他仔細讀過好幾遍,他對吳浩的寫作風(fēng)格大加贊賞,說這不失為一篇情節(jié)精彩、可讀性非常強的好作品。
聽了易明晨的點評,吳浩大跌眼鏡,總感覺哪里不對勁。
吳浩捧著獎狀和獎金,滿腹狐疑地回到家中,他的心情仍無法平靜。“易明晨根本不認(rèn)識我,他為什么沒有揭穿我?”
轉(zhuǎn)眼事情過去了好幾個月,可每當(dāng)想到這事,吳浩的心頭就是一緊,心里那塊石頭總是落不了地。
這天下午,吳浩在文化館附近的文化街閑逛,路邊,一個舊書攤吸引了他的目光。吳浩隨便翻了幾本舊書,其中,一本民國短篇小說集引起了他的興趣。吳浩蹲下身仔細看了起來,這一看就是一驚,有一篇名為《桃花飲》的小說,情節(jié)竟然和易明晨的《荔枝汁》一模一樣。
吳浩恍然大悟,從情節(jié)上說,《荔枝汁》“復(fù)制”了《桃花飲》,《桂花露》又“復(fù)制”了《荔枝汁》。今天,他這二手“復(fù)制者”竟然意外地看到了原版。
想到易明晨那天會上的奇怪表現(xiàn),吳浩不禁暗自苦笑:“易明晨怎么會忘記《荔枝汁》啊?他之所以不揭穿我,是因為他不確定,我究竟是看過《荔枝汁》還是看過《桃花飲》。我怕他揭穿我,其實他更怕我揭穿他呀!”
(發(fā)稿編輯:陶云韞)
(插圖:豆?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