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大倫
◎文/李艷如 (北京市宣武中醫(yī)醫(yī)院急診科主任醫(yī)師)
一位老人,日常家務操心勞神,素來陰虛,耳鳴日久,聽力也逐漸喪失,近在兩米左右的距離,都聽不清楚。我給她開了一個方子,喝完一服,聽力就有所提高;之后幾天,聽力逐漸改善,耳鳴越來越輕;七服藥以后,恢復到?jīng)]有患耳病時的狀態(tài)。這是一個見效非常明顯的例子,一般老人耳聾,多數(shù)情況認為很難治療,多主張戴助聽器,但如果能夠調(diào)理過來,則努力一下,還是值得的。
用這個方子的前提是“心肝火旺”,“肝腎之陰不足”導致的耳鳴。我一般只判斷兩點,第一是患者有情緒波動歷史;第二是舌質(zhì)顏色不是淡白的,而是紅色或者暗紅。
我推薦的方子,是著名的中醫(yī)大師干祖望老先生的思路——
黃連1.5克、淡竹葉6克、柏子仁10克、丹皮6克、熟地15克、生地10克、麥冬10克、白茅根10克、黃柏6克、知母10克、地骨皮10克、丹參10克、炒酸棗仁10克、菟絲子10克、覆盆子10克、桑葚子10克、靈磁石30克、路路通10克、石菖蒲10克。這個方子瀉心肝之火,滋補肝腎之陰,稍佐開竅通絡。
這個方子,我學習來以后,基本用的是原方,目前調(diào)理耳鳴患者,一般都是三服藥明顯見效。建議如果用了三服藥沒有見效,就不要再服用了,要另外換個思路。
昆蟲活動猖獗時,人們在黃昏或夜間常被蚊蟲叮咬,既癢又痛,讓人很難受。遇此情況,不妨采用苦參百部涂搽治療,可獲得很好的止癢效果。
具體方法:取苦參10克、百部15克、苦楝皮10克、大蒜10克、花椒3克。水煎取藥液,待冷后涂搽患處皮膚,每日數(shù)次,每日1劑。
方中,苦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祛風殺蟲、利尿散結的功效,可用于皮膚瘙癢、膿皰瘡、疥癬諸證。百部味甘、苦,性微溫,歸肺經(jīng),可潤肺止咳、殺蟲滅虱??嚅ぴ从诖ㄩ臉淦ぜ案?,味苦性寒,能殺蟲解毒、燥濕止癢,主治蛔蟲病、疥癬、濕瘡等。大蒜味辛,性溫,可殺蟲、解毒、溫中、通竅?;ń肺缎?,性熱,可溫中、散寒、止痛、殺蟲、燥濕。諸藥合用,有祛風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適用于蚊蟲叮咬導致的奇癢。
值得注意的是,蟲咬后避免過度搔抓,以防繼發(fā)感染;少食魚腥及辛辣食品,多食蔬菜和水果。
◎文/李艷如 (北京市宣武中醫(yī)醫(yī)院急診科主任醫(yī)師)
慢阻肺是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以持續(xù)氣流受限為特征。主要癥狀包括慢性咳嗽、咯痰、氣短或呼吸困難、胸悶喘息等。慢阻肺進入穩(wěn)定期后,堅持中藥治療是積極有效的方法。治療應以健脾補肺、益氣扶正為主。在此介紹一個方子,適合穩(wěn)定期患者長期服用。
取黨參、茯苓、山藥、生白術各20克,四味藥混合,加適量水,超過浸泡的藥物約3厘米,煎煮30分鐘即可。每日服用2~3次,每次服用100~200毫升。方中,黨參歸肺、脾經(jīng),補中益氣、生津養(yǎng)血;山藥歸脾、肺、腎經(jīng),益氣養(yǎng)陰、補脾、肺、腎;生白術歸脾、胃經(jīng),補氣健脾、燥濕利水;茯苓歸脾、腎、心經(jīng),具有健脾、利水、滲濕的功效。四味藥共同發(fā)揮健脾補肺、益氣扶正的功效,通過健脾達到補益肺氣的目的。長期服用,還能起到提高患者運動耐力、保護肺功能和延緩病情進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