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
【思羽評榜】
格倫農(nóng)·多伊爾的2020 年新作《桀驁不馴》(Untamed)位于美國榜單的首位。斯蒂芬妮·梅爾的小說《午夜太陽》(Midnight Sun)緊隨其后。
《不忠不義:唐納德·J.特朗普總統(tǒng)的前私人律師的真實故事》(Disloyal: A Memoir: The True Story of the Former Personal Attorney to President Donald J. Trump)的作者邁克爾·科恩在2006 到2018 年間擔任唐納德·特朗普的私人律師。他在前言中形容特朗普是個“作弊者、大話精、詐騙犯、恃強欺弱者、種族主義者、掠奪者、大騙子”。書中爆出特朗普的各種丑事,指出特朗普“不管做生意或生活方式,向來就是不惜一切手段,只求勝利”。白宮方面則表示,科恩的作品沒什么可信度,該書除了主角是特朗普本人,和特朗普的經(jīng)歷沒有什么共同點,因此只能算是一部同人小說。
肖恩·漢尼蒂的《自由活下去或死亡:美國(及世界)生死一線間》(Live Free Or Die: America (and the World) on the Brink)位于榜單第4 位。漢尼蒂是美國廣播和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作家、保守派政治評論員,也是唐納德·特朗普的鐵桿支持者。
榜單第5 位的《老友記官方日歷》(Friends: The Official Advent Calendar)盡管說是日歷,但打動粉絲的其實是附帶的各種小周邊。2020 年里,劇終15 年的《老友記》推出了一期特別節(jié)目,引來無數(shù)觀眾懷念。
《活在愛意中:共同成長,經(jīng)歷人生變化》(Live in Love: Growing Together Through Life's Changes)的作者勞倫·阿金斯是美國鄉(xiāng)村音樂歌手托馬斯·瑞特·阿金斯的妻子,兩人于2012 年10 月結(jié)婚,于2017 年收養(yǎng)了一名烏干達女嬰,之后又生了兩個女兒。
伊莎貝爾·威爾克森出生于1961 年,大學時就擔任校報主編,1994 年擔任《紐約時報》芝加哥分社主編時,榮獲普利策新聞獎之特稿寫作獎,成為首位榮獲普利策新聞獎項的非洲裔血統(tǒng)女性。后文化發(fā)展出版社引進過她的《他鄉(xiāng)暖陽:美國大遷移史》一書。她的新作《等級:我們的不滿的源頭》(Caste: The Origins of Our Discontents)位于榜單第7 位。
其后分別是迪莉婭·歐文斯的長篇小說《蝲蛄吟唱的地方》(Where the Crawdads Sing)、香農(nóng)·奧爾森創(chuàng)作的繪本《我們的班級是一家人》(Our Class is a Family)和抨擊特朗普總統(tǒng)的《貪欲太多并永遠不夠:我的家族如何創(chuàng)造出天下最危險的男子》(Too Much and Never Enough: How My Family Created the World’s Most Dangerous Man)一書。
戴夫·皮爾奇的《神探狗狗》系列又有新作,《神探狗狗:垢與罰》(Dog Man: Grime and Punishment)處在榜單第11 位。原書名玩了文字游戲,向名著《罪與罰》致敬,翻譯后就很難傳達這層意思。
《寫罷即焚》(Burn After Writing)的形式像一本未完成的日記,作者提出若干問題,需要讀者自行回答,并在這個過程增進對自己的了解。
特雷·高迪1964 年生,畢業(yè)于南卡羅來納大學法學院,擔任過二十多年地方檢察官,從2011 年起在南卡羅來納州第4選區(qū)當選為美國眾議院議員(共和黨籍),連任4 屆后退出政壇,重新當起律師?!秵栆矡o妨:用問題的力量去溝通、聯(lián)絡(luò)和說服別人》(Doesn't Hurt to Ask: Using the Power of Questions to Communicate, Connect, and Persuade)位于榜單第13 位。作者利用他在司法界和國會工作的經(jīng)驗,介紹有效傳達信息所需的工具和思維方式,教讀者如何有效地溝通和說服他人。
《小點點線上學習:虛擬課堂守則的故事》(A Little SPOT Learns Online: A Story About Virtual Classroom Expectations)是黛安娜·阿伯爾創(chuàng)作的兒童書籍,它的出發(fā)點是在越來越多孩子不得不上網(wǎng)課的背景下,教育他們?nèi)绾螒獙π迈r的學習方式。
榜單第15 位的是繪本作家安·惠特福·保羅的代表作《如果動物晚安也親親》(If Animals Kissed Good Night)。在它之后,是美國學者羅賓·迪安杰洛2018 年的作品《白人脆弱性:為何對白人來說討論種族主義如此之難》(White Fragility: Why It's So Hard for White People to Talk About Racism)。
伊布拉姆·X.肯迪是美利堅大學歷史和國際關(guān)系學教授、反種族主義研究和政策研究中心創(chuàng)始主任,他的2019 年作品《如何做一名反種族主義者》(How to Be an Antiracist)在榜單第17 位。作者的另一本著作《天生的標簽》已經(jīng)有了中文譯本。
美國非洲裔女作家布里特·本尼特的首部長篇小說《母親》就是《紐約時報》暢銷書,她的第二部作品《消失的一半》(The vanishing half)是以上世紀60 年代美國為背景,以非洲裔女性為主角的小說,HBO 已經(jīng)對其產(chǎn)生興趣,或許會將它翻拍成劇集。
榜單第19、20 位分別是繪本《好餓的毛毛蟲》(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和《露西的口罩》(Lucy's Mask)。后者十分應景,講述當世界各地的小孩不能上學,只能待在家中,見不到好朋友,出門都要戴著口罩,他們要如何應對這巨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