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幼兒
廈門鵬岳市政建設有限公司
廈門市某小區(qū),景觀建設面積約63993m2,該小區(qū)為建成投入使用的既有小區(qū),為積極響應廈門市“海綿城市”的建設要求,對小區(qū)予以“海綿化”改造。此項目依據“海綿城市”的綠化改造設計要求,主要包括道路廣場改造、雨水花園改造、生態(tài)停車場改造、凈化調蓄設施改造等多方面內容。
(1)既有小區(qū)的綠化改造施工中,可供利用的場地較小,需要改造的各項設施都散布在既有小區(qū)的不同位置,而且施工現場范圍過小,施工占用小區(qū)的公共交通、綠地和停車位等,都會影響小區(qū)居民的正常生活。(2)海綿城市改造工程雖然施工難度低、工藝簡單,但是排水層、過濾層以及土壤改良回填等,各個層次以及各個環(huán)節(jié)材料的選取以及對施工技術的要求都十分嚴格,且直接影響著后期工程的吸納、滲水、蓄水、凈化等功能與效果。因此,“海綿城市”綠化改造所用材料務須要依設計要求,選取優(yōu)質、達標的原材料。(3)既有小區(qū)地下管線、管道往往縱橫交叉十分繁雜,因此,也給改造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有時常常因對地下管線的情況了解不透徹而不得不對原設計改造方案予以調整,甚至被迫中斷施工。(4)在既有老舊小區(qū)內實施“海綿城市”改造,常會出現因小區(qū)住戶對改造工作不了解,而出現不支持、不配合甚至阻撓施工的現象,以致改造位置不得不重新規(guī)劃調整,從而影響海綿化改造的成效與進度。
(1)總體規(guī)劃,合理布局。在對現有的生活小區(qū)開展綠化改造時,要把海綿城市的總建設目標放在首位,綜合考慮每個個體和整體的關系,包括:綠地、景觀、道路、綠化等各個方面,防止因考慮不到位而導致重復規(guī)劃或者缺項、漏項。同時,根據規(guī)劃設計內容中的不同功能、不同類型等做好合理統(tǒng)籌布局,避免盲目組合而影響其實用性和整體性。
(2)降低硬質,補綠透水。傳統(tǒng)生活小區(qū)的道路以及休閑廣場中硬質鋪裝的所占比例往往較大,其直接影響著雨水的自然滲透、自然凈化、自然積存。因此,在對既有小區(qū)實施綠化改造時須優(yōu)先使用透水鋪裝,以實現雨水的自然下滲與積存。
(3)因地制宜,技術集成。既有小區(qū)的綠化改造工程復雜而又煩瑣,為確保以最小投入來實現海綿城市的建設目標,須結合改造場地的地理、水文條件,并根據當地降水以及內澇防治等情況,合理確定各項改造技術參數與指標,選用適宜的改造技術與技術集成。
(4)建管結合,不斷改善?!爸亟ㄝp管”是影響居住區(qū)海綿化改造實施效果的關鍵因素。因此,既有小區(qū)的綠化改造務須要重視“建管結合”,真正將建設與管理結合起來,做好改造設計與施工的全方位監(jiān)管,對不滿足建設要求的應及時予以整改,以為居住區(qū)“海綿”設施的穩(wěn)定運行與管理夯實基礎。
3.1.1 透水磚鋪裝
(1)路床開挖及夯實。路床開挖須嚴格按照場地放線與施工圖紙,達到設計標高后對開挖路床的縱坡、橫坡以及邊線進行查驗,確保達到設計要求后將開挖面的植物根莖、腐殖土以及磚石等垃圾徹底清理干凈并找平夯實。
(2)安裝側石。首先測量確定道路中線、側邊線與標高,然后確定側石后邊樁,樁距10m~15m。在轉彎曲線的位置處,應分別于曲線的頭、中、尾三個位置各布設一個樁位,使樁頂標高與側石頂標高保持一致。放樣后掛線,在壓實的基層上進行側石鋪設,并檢查邊線和標高無誤后進行側石后座的鋪設,然后將側石固定并用1:3水泥砂漿進行勾縫。
(3)碎石墊層鋪設。將攪拌好的碎石用自卸車卸至方格網內,然后用推土機攤鋪均勻確保下承層平整度達標后,用6t~10t級壓路機進行3~4遍碾壓作業(yè)。
(4)混凝土墊層鋪設。根據所放邊線的標高及位置進行模板支設,模板采用25#帶孔槽鋼制模,并通過鋪設通長地龍和底位板的方式進行模板固定,防止位置變化,并均勻涂刷脫模劑。嚴格把控混凝土質量,合理把握攤鋪、振搗時間,并按規(guī)范進行伸縮縫預留?;炷翂|層采用人工收漿,初凝后及時覆蓋灑水保濕,確?;炷翂|層保持濕潤。
(5)墊層彈線清整。在混凝土墊層終凝后且達到設計強度后,將表面浮灰、砂漿清掃干凈,確保墊層表面平整干凈。然后,根據設計標高彈出水平基準線并掛線找中,最后依照水平基準線找出面層的縱橫坡線、結合層線以及標高線。
(6)結合層鋪設。對混凝土墊層灑水濕潤,待墊層表面略干后涂刷一層水灰比1:2 的水泥砂漿,接著依照彈出的水平基準線、結合層線用1:4干硬性水泥砂漿進行攤鋪,虛鋪砂漿應高出結合層標高線3mm~5mm,然后使用括尺、木抹子進行找平拍實、搓平找平作業(yè)。
(7)透水磚鋪裝。在鋪設透水磚之前,應拉線以確保圖案的齊整,鋪裝作業(yè)時應合理分段作業(yè),邊鋪砂漿結合層,邊鋪透水磚,防止透水磚鋪設不及時而造成砂漿干硬。完成鋪裝工作之后要用橡皮錘輕擊磚面,從而達到設計標高。對于井蓋及邊緣位置,應使用專業(yè)切割工具按照特定形狀切割后再進行鋪裝,鋪裝完成且在確保透水磚周圍約束措施牢固可靠的前提下,使用平板夯進行夯實。
圖1 透水磚路面剖面
3.1.2 透水混凝土鋪裝
(1)配合比設計。水灰比直接關系著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能,通常應按照0.25~0.35 進行配比。另外,依據透水混凝土路面的設計透水率以及強度要求,進行水灰比試驗,并通過計算、試驗得到既滿足強度又滿足孔隙率的最優(yōu)水灰比。骨料級配可采用不連續(xù)級配,確保足夠的孔隙率,大、小骨料粒徑可結合施工現場實際通過試驗予以綜合確定,以有效保證混凝土的強度和滲透性。
(2)攪拌與運輸。①攪拌。攪拌透水混凝土通常使用強制混凝土攪拌機,攪拌過程中應嚴格把控確保膠凝材料均勻包裹,并依照配比值予以精準計量,然后按順序依次投料拌制,即先投骨料與1/2水拌制30s,然后投放水泥、增強劑和外加劑拌制40s,再把剩余的1/2水加入后拌制至少50s后出料。此種拌制方式能夠充分濕潤骨料,使骨料均勻裹料,防止水泥漿太稀導致路面透水性不好的現象。②運輸。由于透水混凝土水灰比通常偏低,所以初凝時間也一般較短,因此,為避免散子而影響透水混凝土路面的質量,須嚴格控制透水混凝土的運輸時間及距離,確保拌制后能夠及時運抵現場實施攤鋪。
(3)攤鋪與振搗。①攤鋪。攤鋪作業(yè)前須對路面進行灑水保持濕潤,然后均勻連續(xù)攤鋪,松鋪系數1.1,完成攤鋪后根據平整度要求人工用刮尺找平,并依據圖紙設置排水坡度,避免雨量過大時因滲透不及時而造成積水。②振搗。透水混凝土振搗通常使用低頻平板振搗器,振搗時禁止過振而降低混凝土透水率。在結束振搗作業(yè)后,要借助鋼制滾筒進行壓實,一些機械觸及不到的邊角位置要用人工輔助壓實。
雨水花園是通過人工進行開挖改造形成的淺凹綠地,將匯集的雨水經過過濾層過濾、凈化后二次循環(huán)利用,從而實現雨洪控制與利用。雨水花園的構造包括透水層、種植土層、過濾層、排水層等(如圖2)。
圖2 雨水花園改造剖面
(1)雨水花園改造時開挖土方量較小,主要通過人工的方式進行土方開挖與基底清理,開挖深度以±0.00m 以下95cm 為宜,不得超挖。邊坡放坡系數為1∶3,以使綠地較高位置的雨水與人行道雨水均能通過邊坡匯集至雨水花園。(2)排水層采用20cm厚φ2cm~3cm 的碎石層均勻攤鋪;過濾層為5cm 厚級配優(yōu)、硬度高的中粗砂層。(3)在鋪設透水土工織物過程中,須輕拿輕放,避免損壞,邊緣重疊寬度應>15cm。同時,使用專用防滲膜黏合劑將防滲膜與透水土工布連接的邊緣進行牢固黏合。(4)雨水花園溢流集水井深度應<30cm,集水井頂部的雨水篦子相對標高為-15cm,排水流速控制為20L/s。溢流集水井周邊用卵石進行鋪設,溢流口與雨水檢查井通過直徑20cm 的HDPE 管道連接。(5)在連接雨水花園溢流井的穿孔管鋪設時,穿孔管坡度應合理,管道底部應夯實,且做好密封防止土塊、樹葉等異物落入而造成管道堵塞。(6)在回填前應對排水管道進行嚴密性試驗,并做好隱蔽工程的嚴格驗收。(7)改良種植土可采用種植土、營養(yǎng)土、有機質按照5∶3∶2的配比充分混合后回填,并控制透水種植土的回填厚度為30cm。改良種植土的質量與材料配比應嚴加把控,以免影響后期雨水花園內植物的良好生長。
將既有小區(qū)的停車位進行透水改造,采用22cm厚的透水混凝土鋪設,其不僅透水良好、強度較高、防滑耐磨,而且能夠有效改善地表雨水徑流,防止暴雨時地面積水。
3.3.1 構造要求
生態(tài)透水停車位的面層坡度為1%,坡向朝排水溝,橫向停車位的中央修建花臺。排水溝底層寬20cm,上部頂蓋寬30cm,排水溝底部用水泥砂漿防水層進行攤鋪,厚度為2cm,并設0.3%的縱向坡度,坡向其他低影響開發(fā)設施(如圖3),以實現良好的排水效果。
圖3 生態(tài)停車位改造剖面
3.3.2 施工要點
(1)停車位中央花臺使用MU10 磚進行鋪砌,花臺內設排水管,管徑為5cm,流向旁邊排水溝,花臺內預鋪一層土工織物、卵石。(2)碎石層攤鋪時,應首先檢查縱橫斷面高程、寬度及中線,并檢查素土表面層是否有雜質,確保清潔、平整后。使用挖土機推平,然后人工二次修平,并對邊角凹凸不平處修補平整,碎石層攤鋪厚度為22cm。(3)透水混凝土分兩層攤鋪,基層鋪設17cm厚的粗料,面層鋪設5cm厚的細料,注意應在基層初凝前完成面層的攤鋪。攤鋪過程中,先借助平板振動機振搗壓平,然后使用專業(yè)抹平機抹平,從而使整體平整優(yōu)美。(4)透水混凝土完成施工后,需要覆蓋灑水養(yǎng)護不少于7天。
凈化調蓄設施能夠實現雨水的收集、凈化與調蓄,其主要由池體和無動力緩釋器兩部分組成。其工作原理是收集保留雨水徑流峰值時的流量,并在徑流減小后,將收集到的雨水緩慢地從凈化調蓄設施中排出,并通過無動力緩釋器實現自動運行,使凈化后的雨水實現二次利用與循環(huán)可控。施工要點為:(1)在坑底鋪設兩層粗砂,底層鋪設厚15cm,壓實系數為0.85~0.90,上層鋪設厚10cm,壓實系數為0.95。(2)池體安裝時底部基底坡向排泥井,坡度>1%,池體內部呈圓弧狀,底部設有污泥收集槽,方便污泥排放。(3)凈化調蓄設施集水池體頂部為玻璃鋼格柵板蓋板,蓋板上預留無動力緩釋器孔洞,并設置不銹鋼方管予以加固,確保蓋板和池體固定良好。(4)玻璃鋼格柵板采用透水土工布全面覆蓋,并于土工布上鋪設后5cm 的卵石層。(5)為防止凈化調蓄設施池體上方超載,應嚴格控制池體頂部種植土厚度不得超過25cm,超過的深度可采用輕密度陶粒填充。
基于“海綿城市”的生活小區(qū)改造、建設,通過改用透水鋪裝,構建生物滯留設施、凈化調蓄設施等一系列舉措,很好地實現了對自然降水的滲透、滯留、凈化、存貯與二次使用,既緩解了降雨時小區(qū)的排水壓力,而且實現了對降水的二次利用,因而勢必是未來小區(qū)建設的主流發(fā)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