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第13個節(jié)氣,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南,太陽到達黃經135°。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為秋季的起點。進入秋季,意味著降雨增多、濕度增高等,氣溫處于一年中的轉折點,天氣趨于涼爽。在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立秋并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初秋期間天氣仍然很熱。所謂“熱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說,立秋后還有至少“一伏”的酷熱天氣,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節(jié)氣之后。秋季是暑熱與涼寒交替的季節(jié)。進入秋季后,由夏季的多雨濕熱過渡到秋季少雨干燥氣候。秋季最明顯的變化是草木發(fā)黃并開始落葉,莊稼則開始成熟。立秋是古時“四時八節(jié)”之一,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2020年的立秋是8月7日。
立秋前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氣溫仍然較高,各種農作物生長旺盛,中稻開花結實、大豆結莢、玉米抽雄吐絲、棉花結鈴、甘薯薯塊迅速膨大,這些都要求水分充足,此期間受旱會給農作物最終收成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失。晚稻生長在氣溫由高到低的環(huán)境里,必須抓緊溫度較高的有利時機,追肥耘田,加強管理。立秋前后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時期,除對長勢較差的田塊補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頂、整枝、去老葉、抹贅芽等管理措施要及時跟上,以減少爛鈴、落鈴,促進正常成熟吐絮。茶園秋耕要盡快進行,秋挖可以消滅雜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結合施肥,可使秋梢長得更好。
立秋前后,華北地區(qū)的大白菜要抓緊播種,以保證在低溫來臨前有足夠的熱量條件,爭取高產優(yōu)質。白菜播種過遲,生長期縮短,菜棵小且包心不堅實。立秋時節(jié)也是多種作物病蟲集中危害的時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棉鈴蟲和玉米螟等,要加強預測預報和防治。北方的冬小麥播種也即將開始,應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準備工作。
立秋之季已是秋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qū)也會出現(xiàn)“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人體易受涼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