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青,楊 勃,?;鄯?,張 文,馮 杰,王金龍
(1.中北大學 朔州校區(qū),太原 030051; 2.北京理工大學 機電工程學院,北京 100081)
全釩液流電池(Vanadium Flow Battery,VFB)是綠色的產業(yè)化的新型液流電池之一[1]。釩電池具有容量大,功率和容量獨立設計,循環(huán)壽命長,綠色環(huán)保以及安全性高等特點,在光伏發(fā)電、后備電源、智能電網、軍用蓄電等領域都有寬泛的使用前景[2]。電池管理系統(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縮寫B(tài)MS)是電池與用戶之間的紐帶,可以提高電池的利用率,防止電池出現過充和過放,延長電池的壽命[3]。
國內外相關行業(yè)對BMS的研究和開發(fā)大部分都集中在電動汽車電池上[4]。全釩液流電池由于推廣較晚、推廣范圍較窄、控制設備昂貴以及調試環(huán)境欠缺的限制條件,釩電池的BMS研制較晚[5]。隨著釩電池的推廣,越來越多的研究機構和公司也開始重視釩電池管理系統的研發(fā)[6]。大部分研究機構像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武漢南瑞有限責任公司一樣,大多采用西門子S7-200型號PLC對釩流電池進行實時監(jiān)控和數據信息的采集[7],但是PLC端口有限,擴展成本較高且增加智能化接口困難。本文以5 kW、30 kWh的VRB為對象,設計了一款基于STM32F103RB開發(fā)了全釩液流儲能電池(VFB)管理系統,該電池管理系統可實現電池側實時數據監(jiān)測、故障診斷以及保護,并能存儲和遠程上傳數據,端口擴展簡單且成本低。
VFB是一種不同價態(tài)釩離子作為正負極電活性物質,活性物質溶解于支持電解質中呈液態(tài)循環(huán)流動的新型氧化還原儲能液流電池[8]。VFB的工作原理圖如圖1所示,整個儲能電池由兩個半電池的電解液(正極電解液和負極電解液),外接正負循環(huán)泵,電堆以及相關管路組成[9]。其工作原理:通過外接正負兩個交流循環(huán)泵,把儲液罐中的電解液泵入電堆內部,使其在不同的儲液罐和半電池的閉合回路中循環(huán)流動,在兩個氧化還原電堆的電勢差的作用下,進入半電池的電解液在電極表面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使電池完成充放電[10]。
圖1 VFB工作原理圖
本文設計的VFB管理系統是基于5 kW 30 kWh的全釩液流儲能電池而設計,電池的功率為5 kW,電堆電壓為48 V,容量可達30 kWh。全釩液流電池BMS的結構設計關鍵要考慮可擴展性,當儲能系統規(guī)模擴大時,電池管理系統應能夠方便的實現擴展、級聯和組網。BMS的總體組成框圖如圖2所示。系統主要有采集模塊、主控模塊、電源模塊、通信模塊、繼電控制模塊、黑啟動模塊和故障指示與報警七大模塊組成。
圖2 VFB管理系統總體設計框圖
采集模塊主要負責采集電池運行過程中的開關量和模擬量信號,包括按鈕信號、端電壓、電流以及溫度信號;控制模塊采用STM32芯片,根據采集的信號進行電池SOC估計,并根據信號的采集結果控制循環(huán)泵的啟停;電源模塊將48 V的釩電和鋰電分別轉換成24 V,5 V和逆變成220 V來給系統的各個模塊供電;通信模塊可以實現硬件電路與組態(tài)軟件的信號傳輸、可實現數據的遠程上傳和與外部其他模塊的通信;為了使VFB系統能夠實現黑啟動,增設了一個24 V鋰電池作為系統的黑啟動電源,并配備了黑啟動控制模塊用于控制黑啟動過程,通過雙向DC/DC變換器對24 V鋰電池進行充放電;繼電器模塊則在控制A板的控制下實現釩鋰切換,手自動切換和循環(huán)泵的啟停;故障指示與報警模塊可以根據指示燈的顏色變化和蜂鳴聲提示故障,便于操作人員及時排除故障。
為了保證VFB的穩(wěn)定可靠運行,在硬件電路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其抗干擾性、安全性和可靠性。VFB管理系統的硬件系統主要由主控電路、信號采集電路、供電電路和保護電路組成。
信號采集電路主要包括電壓信號采集、電流信號采集以及溫度的采集,電路圖如圖3所示。由于STM32的工作電壓為3.3 V[11],系統進行端電壓采集時,需要將端電壓的電壓信號轉換為0~3 V的電壓信號,然后系統對0~3 V的電壓信號進行采集。對VFB進行運行電流采集時,利用霍爾電流傳感器也是將電流轉換成0~3 V的電壓信號,然后系統對0~3 V的電壓信號進行采集。本文采用DS18B20進行電堆溫度采集,采集的溫度值轉換成電阻值,再將電阻值轉換成電壓值輸入值系統[12]。STM32自帶12位18通道的ADC轉換器,因此,采集到的電壓、電流和溫度信號經過轉換后進入STM32內置的ADC中進行轉換[13]。
圖3 信號采集電路
電源是系統工作的動力。VFB管理系統中,系統啟動電壓和釩電池額定供電電壓為48 V,因此系統內置48 V的鋰電池用于啟動電源,一旦釩電池開始混液,并監(jiān)測釩電池端電壓達40 V,該電池管理系統自動切換至釩電池供電。
48 V的系統供電電源啟動后,一路經逆變器轉換成220 V給交流循環(huán)泵供電,另一路先轉換成24 V,給繼電器、顯示屏供電,再經由24 V轉5 V給電流傳感器和主控芯片供電。電源電路圖如4所示。
圖4 電源供電電路
BMS系統中直交流信號共存,同時還有各種開關信號。為了減少電磁干擾,本系統采用光耦和繼電器二級保護設計。主控芯片STM32與tlp250相連進行直交流的隔斷,tpl250的輸出信號控制繼電器HFD27-024-S,進行二次干擾信號隔離。保護電路圖如圖5(a)和(b)所示。繼電器控制模塊包括正負泵的啟??刂?、釩鋰電池的供電控制、手動自動的切換、緊急制動以及上電自鎖電路,本模塊由17個24 V的JRC-27F繼電器實現控制。為了提高安全性,自動控制電路與手動控制電路完全分離,手動控制全部由繼電器進行控制,尤在釩鋰輸入處采用兩路繼電器進行控制,大大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并對釩鋰電池的正負兩極同時進行控制,以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電磁干擾,所述模塊留有一個繼電器與相應的接口根據控制需求可以進行擴展。
圖5 保護電路圖
VFB管理系統的功能包括循環(huán)泵的啟??刂?、釩鋰切換控制、故障檢測與診斷、信號的采集、SOC估計以及相關參數校準。
系統上電后,初始化BMS,對VFB進行故障檢測,若系統連接有問題,則關閉泵與所有閥門,開啟故障狀態(tài)指示燈,發(fā)出警報提醒工作人員;若連接正常,采集電池參數,進入充放電控制,同時檢測開路電壓估算SOC,修正恒壓充電過程,控制循環(huán)泵的啟停并對電堆的溫度進行控制;當VFB系統因故障停運、工作電源消失時,進行釩鋰切換控制,由鋰電池輔助實現黑啟動,如圖6所示。
圖6 VFB管理系統的主程序圖
SOC估計是電池管理系統的基本功能,也是重要的功能之一,對于判斷電池運行狀況和控制電池充放電過程至關重要[14]。SOC的正確估計可以預估電池的剩余工作時間,防止出現過充或者過放,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對此,系統采用修正卡爾曼濾波實現SOC估計,保證SOC的估算精度和實時性。
修正卡爾曼濾波算法是綜合開路電壓法、安時積分法和卡爾曼濾波算法的優(yōu)點,在系統開機時使用開路電壓法,根據OVC-SOC關系如圖7所示,去確定SOC初始值,之后交替使用安時積分法和卡爾曼濾波法,以卡爾曼濾波法對安時積分法的估算結果進行修正,達到快速準確在線估算 SOC 的目的?;谛拚柭鼮V波算法的SOC估計流程圖如圖8所示。
圖7 VRB的OVC-SOC關系圖
圖8 修正卡爾曼濾波算法的流程圖
BMS控制程序主要通過交流循環(huán)泵的啟停操作達到對電池充放電的控制以及過充過放的保護。VFB工作時的狀態(tài)主要有充電、放電和待機。為了保證釩電池安全均衡高效充放電,并考慮實現的難易程度,控制電池的充電過程采用三段恒壓充電,即先快充再慢充最后涓流充,達到快速充電的目的;放電過程采用恒功率放電,驅動恒功率負載。
通過采集電池狀態(tài)參數,選擇電池充放電階段。進入不同階段后,通過開路電壓修正恒壓過程,即利用所估計的SOC值去修正充電電壓,從而實現精準控制。由于釩電池輸出電壓在42~60 V,充電過程中,將電壓過充保護閾值設置為60 V,同時在三段恒壓充電過程中,開始時電流很大,后逐漸減小,在充電末期僅有很小的電流通過,這里將快慢充電電流分界點電流設置為35 A。具體控制過程如下,其中I為電池工作電流,U為端電壓:
1)首先采集初始信號,當檢測到I>0且U<60 V,此時為充電狀態(tài)。然后判斷電流I是否大于等于35 A,若大于快慢充電流分界點,電池轉入快充,否則轉入慢充。
2)當進入快充階段時,采用大電流恒流充電(根據電池的特性,具體電流設置有一定區(qū)別),待端電壓U上升至58 V,但也有可能因為慣性而超過58 V,將其設置為到58 V+0.03I后轉入慢充,否則仍處于快充,重復這個過程,繼續(xù)等待下一時刻采集的信號進行判斷。
3)當進入慢充階段時,采用58 V恒壓充電,待端電壓U上升到59 V+0.03I后轉入涓流充電,否則仍處于慢充,繼續(xù)等待下一時刻采集的信號進行判斷。
4)進入涓流充電階段,也就是恒流浮充階段后,設置電流低于35 A,或者更低,具體根據電池特性選擇。待檢測到U上升到截止電壓閾值60 V時,停泵結束整個充電過程,否則繼續(xù)涓流充電。
若不滿足充電且U<60 V時,如果U大于等于60 V則立即停泵,即停充停放。否則,電池進入放電工作模式。放電采用恒功率放電,電池端電壓下降,充電電流逐漸上升,將電壓過放保護閾值設置為42 V。放電工作模式為:當檢測到U大于等于42 V,繼續(xù)判斷電流I,若I小于35 A,繼續(xù)放電,若I大于等于35 A,繼續(xù)放電,直至電壓小于42 V,停泵結束放電過程。
充放電以及保護控制流程圖如圖9所示。
圖9 充放電控制流程圖
系統基于MCGS組態(tài)軟件進行上位機開發(fā)。上位機軟件可以實時的監(jiān)控電池的工作狀態(tài)、采集的相關參數、運行曲線、故障點以及進行參數校準,便于遠程VFB工作模式切換。
為了驗證數據采集精度以及運行的可靠性,對系統進行了模擬試驗和聯機測試。
為了比較本文充電策略的優(yōu)劣性,將其與常規(guī)恒流恒壓控制方法進行對比。每一組做10次充電實驗,并將所測數據取平均值,得到相應的充電參數。實驗結果如表1所示,其中:t為充電時間,p為過充概率,SOC末為結束SOC,可知與常規(guī)充電相比,三段恒壓充電時間縮短25%,出現過充的概率不超過2%,在確保不過充的基礎上提高了充電效率。
表1 充電方法的比較
進行SOC精度測試,先將電池充電至SOC的90%,達到預定的截止電壓后停止充電,然后放電,每放電20分鐘記錄SOC估計結果,并測其開路電壓,根據E-SOC曲線的規(guī)律得到SOC實際值。當電池放電至10%SOC時停止放電,再次充電,記錄并比較充電狀態(tài)和開路電壓曲線。電池SOC測試結果如圖10所示,可以看出該算法的估計SOC結果接近實際值,SOC變化趨勢基本一致。采用修正卡爾曼濾波進行剩余電荷量估計,精度可控制在±2%以內。
圖10 SOC精度測試對比圖
在信號采集精度測試中,將BMS采集到的電池工作參數與讀取到的檢測值進行對比分析,參數的采樣誤差如圖11所示。結果表明電壓和電流采集通道的誤差在0.1%以內,溫度誤差在0.15%以內。模擬供電和現場聯機工作過程中,供電電源采集回的電壓、電流以及溫度,精度達到行業(yè)標準,VRB運行參數采集較為準確。
圖11 參數采樣誤差圖
誤碼率是衡量數據通信傳輸質量的常用指標,反映了數字系統的傳輸質量公式,是數據傳輸精度的指標。通信誤碼率測試主要是測試VFB管理系統的通信可靠性。測試設備采集控制部分的通信誤碼率,經檢測,可以證明系統通信穩(wěn)定,能夠可靠管理VFB。
除上述試驗外,還進行了溫度、電磁兼容、靜電放電等試驗,即系統在高低溫環(huán)境下受到靜電干擾、電磁干擾等,不會中斷通信。根據控制邏輯,系統可以正確的完成泵的啟停,使設備正常工作。
本文設計的全釩液流電池管理系統實現了電壓、電流、溫度等信號的采集以及工作狀態(tài)的監(jiān)測和控制。系統采用修正卡爾曼濾波法實現SOC估計,估計誤差可控制在2%以內。系統在設計過程中采用STM32,成本低,擴展空間大。此外,系統在硬件電路和軟件設計中分別采取濾波保證采集數據的精度,采用光耦加繼電器雙重隔離保證可靠性。系統經過實驗室測試和現場聯機測試,運行穩(wěn)定,可投入批量研制和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