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逸 鏡
圖1 意大利多洛米蒂山區(qū),光圈11,快門1/10s,ISO64,焦距50mm,曝光補償-1/2
在戶外拍攝時,經(jīng)常會遇到云霧天氣,特別是山區(qū),云山霧罩(圖1),于是就有朋友問:霧天怎么拍攝?
首先,拍攝霧得遇到霧,依我的經(jīng)驗有兩種地形遇見霧的可能性比較高:1、盆地、山谷,如果湊巧盆地里有大量的水,就是湖或河;2、高山,高山常常高聳入云甚至高出了云端,就會形成云山霧罩的現(xiàn)象。
圖2 高山上云霧繚繞
圖3 雨后迷霧
兩種地形所需的天氣條件也不一樣:盆地需要較低的氣溫,那樣早晨形成霧氣的可能性比較大,高山最好是雨前雨后,尤其雨后云開霧散時分非常美麗。
圖4 日出瞬間,主題、霧氣、光色都好。光圈F11,快門1/200s,ISO64,焦距100mm,曝光補償-1
如何拍攝云霧,我們得先了解光與霧的相互影響過程,來弄明白如何拍攝。大霧彌漫是沒法拍攝的,因為主題也不見了。
我們拍的是朦朧的、優(yōu)美的,那種主題可以若隱若現(xiàn)的霧。弱光環(huán)境中一般霧很難看見,所以天光太暗只能拍攝主題但拍不到霧,而日出前是最好的拍攝時間段,朦朦朧朧半遮半掩,主題和霧都能拍到。當陽光太亮霧就會顯得太重,主題不容易看見也拍不好(見圖4~圖6對比)。
圖5 日出后瞬間,霧氣重一點了,主題比前一張模糊,光色也不如前一張。光圈F11,快門1/400s,ISO64,焦距100mm,曝光補償-1/3
圖6 又過了幾分鐘,我拍攝的學生們拍攝時的工作照,畫面中光越亮霧越重,主題開始模糊,光感明顯,光色平淡。光圈F11,快門1/400s,ISO64,焦距100mm,曝光補償-2/3
云霧主要分兩種:彌漫型與流動型,彌漫型適合快速拍攝,流動型快慢皆宜,當流動的形態(tài)很美的時候,慢速拍攝應該是更好的選擇。
具體的拍攝方法,相信大家通過觀察參數(shù)能明白,首先沒有復雜技術,基本單張出片,光圈優(yōu)先,光圈基本是F11,少數(shù)情況光圈設置到最小以增加曝光時間,曝光補償基本是減一檔,有時會更多有時會少一點,但沒有不減少曝光補償?shù)那闆r,這是因為目前相機寬容度不錯,拍暗可以提亮,所以拍攝時不要出現(xiàn)過曝才是關鍵。
圖7 彌漫型云霧
圖8 流動型慢曝光。光圈F22,快門25s,ISO31,焦距35mm,10倍減光鏡,曝光補償-1
拍攝霧片的后期需要提醒一下:關鍵在控制光比,其原理與選擇拍攝時間的原理一樣,最美的霧氣出現(xiàn)在最美的光環(huán)境下,后期也要遵守這個原則,把光比控制在最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下,霧才最美。至于怎樣才是最美的光,這說不清道不明,只可意會沒法言傳,得靠自己不斷練習不斷體會,靜下心慢慢體會才能感受到最美的光,畢竟調整光的技術很簡單就幾個功能鍵左右拉,慢慢調整靜靜體會,祝各位創(chuàng)作出優(yōu)美的仙境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