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攝影 大琦
明朝有個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他從小不受待見,不得已當上皇帝也懶得管事,任由那些太監(jiān)折騰,他知道自己就是個擺設。反正也不用上朝,待著也是待著,看著自己的床鋪不順眼,自己上手,研究出了我國木匠歷史上第一張折疊床,為我國家具發(fā)展史留下了一道痕跡。說白了吧,這皇帝就是鹽鋪的掌柜子——咸(閑)的。說起來,北京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也涌現(xiàn)出來了成千上萬的木匠,自己打家具成風。我的手藝也是那時候練出來的。
我插隊回來后在家待得五脊六獸的,整天閑聊胡侃,東跑西顛,弄得家里人十分反感。有一天我看見家對面的魯大叔帶領著幾個兒子干得熱火朝天。用鋸子,把圓木開成木條;用刨子,把木條整平;用鑿子,給木頭鑿出四方眼。
我看著他們一家人的忙活勁兒,問道:“大叔,您這是唱的哪一出啊?”
魯大爺擦了一把臉上的汗水,自豪地說:“給每個孩子打一個大衣柜,以后結(jié)婚用?!?/p>
說完又低頭干了起來。我看到他們家打的大衣柜,一水兒的松木。松木紋路本來就好看,再刷上清漆,拿細砂紙打上幾遍,拋光以后再刷上清漆,锃光瓦亮,那叫好看。
看這熱火朝天的景象,我也有些動心,琢磨著也給家里改善一下?;丶液?,我想幾千年前的孔子老先生說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咱先得準備一套家伙什兒。到北新橋路西的五金店買了刨子、鑿子、鋸子和一大包的豬皮鰾,花了30多塊錢,當時這些錢是一個人一個月的工資了。
我媽看著我抱著一大堆工具回來,笑著說:“哎呦喂,我兒子要當木匠了,您先給我打一個小板凳瞧瞧。”那眼神里明顯透著不信任和嘲諷。我媽知道我在家里不怎么干活,用老人家的話說,一干活就得要“工錢”,不是把手劃破了,就是把腳崴了。有事實為證,有一次家里吃面條,老媽和面,我用搟面杖搟成大片,然后折起來拿刀切成面條。那時候都得自己搟面,不像現(xiàn)在,想吃面了到商店買現(xiàn)成的面條再回家煮。我一開始切得很好,不知道怎么搞的,一走神,那把刀一下子把我食指的指甲帶著一塊肉切下來了,鮮血一下子就冒出來了。我媽趕緊給我找出二百二(紅藥水),拿了一塊紗布給我包扎好。指著我的腦門子說:“干點活就要‘工錢!”
那時候,家家戶戶都買木頭做家具,大衣柜是必做的
這一次,我對老媽說道:“您就?好吧!我先打一個小板凳,然后再打一個大立柜?!?/p>
我媽撇撇嘴坐到桌子旁邊吃炸醬面去了。這就是不看好我的能力?。?/p>
一上手才知道,干什么都不容易,木匠也不是誰都能干的,要不然魯班爺也不會得到世人那么高的贊譽了不是。我找了一條板凳,一頭釘了兩個釘子,把木頭頂在那里就可以用刨子把木板刨平,然后找?guī)讉€結(jié)實的小木頭當小板凳腿。我是又鑿眼又鋸榫頭,信心十足。把這些小部件往起一裝,發(fā)現(xiàn)每個部件都較著勁,怎么看怎么不得勁。原來,別看是一個30厘米高的小板凳,鑿眼的角度要一致,用木匠的話說要有梢,也就是說,要有匹配的角度,這樣做出來的小板凳才好看結(jié)實。不像我做的,斜著身子歪著膀子,鄰居拿著我做的小板凳左看右看,說了一句話,給我氣壞了,他說這是嘛玩意兒?。÷犨@口氣,各位就知道,這是位天津人。我媽連看我一眼都不看,說:“沒碰破手就不錯?!蔽乙宦?,這又是損我呢。
小板凳失敗了,但我依舊不能放棄木匠活,下個目標就是做一張大家吃飯的圓桌。先找?guī)讐K薄厚差不多的板子,把銜接的地方刨平,對接上,拿粉筆在連接的地方畫上印兒,都差不多了,我把豬皮鰾放在鍋里熬,院子里立馬臭氣熏天,融化了的豬皮鰾,發(fā)出了難聞的氣味。
攝影 大琦
街坊沙大爺從窗戶里伸出大腦袋喊了一聲:“爺們兒,熬這玩意兒您倒言語一聲??!好家伙,就這味兒,蒼蠅蚊子滿完。”咣當一聲把窗戶關上了。我吐了一下舌頭,心想,也太夸張了吧,哪能毒死蒼蠅蚊子。
不管他,繼續(xù)熬。我拿小刷子在拼接處刷上豬皮鰾,對接好拼縫,找個旮旯一放。第二天一看,粘的還倍兒結(jié)實。我找了一個大頭釘在拼好的木板中央摁下,拿一條線畫了一個圓,用鋸子鋸掉多余部分,刨平整了,嘿,還真不錯,圓桌做成了。這個圓桌我們家用了好多年,直到平房拆遷才結(jié)束了它的使命。
那時候,家家戶戶都買木頭做家具,大衣柜是必做的。后來,很多人開始做沙發(fā),真有手藝好的。做家具的多了,買木材就成了問題。我鄰居薛大叔是房管局的工人,拆下來的舊木頭特多,我們就到那里挑了能用的木料。后來,發(fā)生了買木材被騙的事件,一個鄰居說有路子,大家湊了不少錢交給他,這個人拿著錢跑了,最后這件事也不了了之了。
那段時間我學會了木匠活,也深深地體會到想干好一件事,不僅要學習、要付出,還要堅持。
不管怎么說,這一段當木匠的歷史也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記憶當中。我想,和我年齡差不多的北京人,人生中都有這么一段記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