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英
[摘? 要]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中國最大的國情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個重大判斷和重大命題,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對新時代我國國情時代內涵的清醒認知,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刷新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國情觀。在新時代奮斗征程上,對于9100多萬共產黨員特別是廣大領導干部來說,有必要認清和把握新時代“中國最大的國情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對于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決戰(zhàn)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刻的思想意義。
[關鍵詞]國情;新時代;最大的國情;黨的全面領導
[中圖分類號]? D251?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928X(2020)09-0041-05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胸懷“兩個大局”,統(tǒng)攬“四個偉大”,敏銳觀察我國國情深刻變化,明確提出“中國最大的國情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個重大判斷和重大命題,并強調“一定要認清”這個“中國最大的國情”。[1]這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對新時代我國國情時代內涵的清醒認知和科學判斷,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刷新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國情觀。在新時代奮斗征程上,對于9100多萬共產黨員特別是廣大領導干部來說,有必要認清和把握新時代“中國最大的國情”。
一、認清國情尤其是“中國最大的國情”,從根本上說就是要認清“中國社會的性質”
“國情”是中國共產黨人字典里的一個重要詞匯,也是中國共產黨哲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那么,什么是“國情”?簡單地說,就是一個國家的基本情況,是一個國家選擇自己發(fā)展道路的現(xiàn)實基礎和根本依據(jù),其構成要素包括經濟狀況、政治制度、文化水平、教育程度、科技能力、社會結構、歷史傳統(tǒng)、人口規(guī)模、民族構成、資源稟賦、地理環(huán)境、國際地位等等。什么是“最大的國情”?概括地說,就是一定歷史階段和歷史條件下國情構成要素中的關鍵因素、最大變量,是一定歷史階段和歷史條件下社會性質發(fā)生深刻變化的必然反映和鮮明表現(xiàn)。國情不是靜態(tài)的、固化的、一成不變的,而是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不斷變化的,其發(fā)展變化與一定歷史階段的社會性質、政治制度、經濟發(fā)展等重要因素密切相關。根據(jù)國情的變化程度,我們可以把國情大致分為“基本國情”和“最大的國情”兩種形態(tài)。前者是一定歷史階段和條件下社會政治經濟因素處于“量變”中的國情表現(xiàn)形態(tài),反映的是一個社會的客觀實際;后者是一定歷史階段和條件下社會政治經濟因素處于“質變”中的國情表現(xiàn)形態(tài),反映的是一個社會的最大特點。
國情是我們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客觀依據(jù),是我們黨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現(xiàn)實基點。作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政黨,我們黨自成立以來,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復興的近百年奮斗實踐中,非常重視觀察和判斷國情、認清和把握“中國最大的國情”。從認識論的角度而言,認清國情尤其是“中國最大的國情”,是我們黨堅持和貫徹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關鍵一環(huán)和具體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社會實踐是人們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改造世界的現(xiàn)實活動。馬克思主義的這些基本觀點,是我們黨科學認識和清醒判斷國情的理論依據(jù),其中的“社會存在”“經濟基礎”“歷史條件”,都是影響或決定國情變化的重要因素、重要變量。在中國共產黨人政治話語中,國情內涉“黨情”“民情”,外涉“社情”“世情”,它有一個經常被使用的近義詞就是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中的“實際”,具體來說就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中的“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中的“實際”。回顧黨的歷史,近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都十分重視觀察和判斷國情、重視研究和把握國情問題,并及時根據(jù)國情變化制定和調整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一系列關于國情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觀點。這些思想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國情觀的重要內容,歷史地、有機地融入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之中。
從黨的歷史來看,毛澤東無疑是我們黨內對中國共產黨人國情觀基本內涵進行深刻闡述和科學概括的杰出代表。從一定意義上說,被毛澤東稱為“血的著作”的《毛澤東選集》,堪稱一部深刻認識和了解近現(xiàn)代中國的經典“國情讀本”。從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毛澤東選集》來看,四卷本收入毛澤東從1925年12月1日至1949年9月16日期間所寫的代表作150多篇,從第一卷開篇《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到第四卷末篇《唯心歷史觀的破產》,其中很多重要篇章,要么是在觀察國情、認識國情的基礎上寫成的,要么本身就是在分析國情、研究國情,從本質上說都是“歷史事實的記錄”,因而也是十分寶貴的國情文獻。其中,毛澤東在1939年12月所寫的《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就是一篇深刻分析和闡述國情的重要文獻。在這篇國情文獻中,毛澤東深刻地指出:“只有認清中國的社會性質,才能認清中國革命的對象、中國革命的任務、中國革命的動力、中國革命的性質、中國革命的前途和轉變。所以,認清中國社會的性質,就是說,認清中國社會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根據(jù)?!盵2]這段重要論述雖是著眼于中國革命而言的,但卻精辟闡明了中國共產黨人國情觀的基本內涵和基本觀點。其中,認清“中國社會的國情”就是認清“中國社會的性質”,這是貫穿中國共產黨人國情觀發(fā)展過程的一個基本觀點和理論內核,為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清醒地觀察和判斷國情、正確地認識和把握國情問題,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
二、認清國情尤其是“中國最大的國情”,是我們黨不斷走向勝利的基本前提
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國情問題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常識問題,而是一個關系到黨和國家事業(yè)興衰成敗的戰(zhàn)略問題和原則問題。從我們黨成立以來的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進程來看,認清國情尤其是認清近現(xiàn)代中國歷史轉折關頭或轉折時期的“中國最大的國情”,科學地把握國情的“變”與“不變”,正確地認識和把握國情問題,堅持從國情和具體實際出發(fā)而不是從“本本”和經驗出發(fā),是我們黨堅持和貫徹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的應有之義和客觀要求,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順利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復興實踐的重要方法和寶貴經驗。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與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個最大國情結合起來,清醒把握“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中國革命的首要問題[3],緊緊圍繞解決近代中國社會面臨的中華民族和帝國主義、人民大眾和封建主義這兩大主要矛盾,成功探索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正確制定和實施了中國革命“兩步走”戰(zhàn)略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從而團結帶領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zhàn),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華民族走上了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壯闊道路。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立足于新中國成立后快速實現(xiàn)國家財政狀況根本好轉、迅速恢復國民經濟這個重要國情變化,科學判斷“我國新民主主義社會是屬于社會主義體系的和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性質的社會”[4],適時提出和實施了以“一化三改”為主要內容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在短短幾年里就基本完成了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從而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全面進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中華民族實現(xiàn)了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xù)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深刻汲取在獨立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留下的脫離具體國情、超越歷史發(fā)展階段的沉痛教訓,清醒判斷“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5],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著眼于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制定和實施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團結帶領各族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從而開辟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通往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正確道路,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以嶄新姿態(tài)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清醒判斷我國發(fā)展邁上新的歷史方位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歷史性變化,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科學制定和實施了全面推動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方針、重大決策、重大戰(zhàn)略,緊扣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從而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生歷史性變革,續(xù)寫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fā)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wěn)定奇跡”,我們黨在偉大自我革命的鍛造中變得更加堅強有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在偉大社會革命的推進中不斷發(fā)展,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
回顧中國近現(xiàn)代百年歷史進程,我們不禁發(fā)出這樣的感嘆:中國共產黨這個誕生于內憂外患、民族危亡之中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一經成立就始終不渝地踐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過程中,敢于改天換地,勇于戰(zhàn)天斗地,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驚天動地的偉大奇跡!黨的奮斗實踐和光輝成就深刻地昭示:什么時候我們黨清醒地判斷國情尤其是“中國最大的國情”,正確地把握國情問題這個戰(zhàn)略問題、原則問題,什么時候就能正確地制定出符合革命、建設、改革、復興實際的路線方針政策,從而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反之,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就會受到嚴重阻礙甚至遭受嚴重挫折。黨的歷史上曾經出現(xiàn)的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1958年“大躍進”挫折等,就是罔顧國情、脫離實際而造成的嚴重挫折,其沉痛的歷史教訓值得永遠銘記。因此,認清國情尤其是“中國最大的國情”,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邏輯起點和基本前提。
三、認清國情尤其是“中國最大的國情”,核心要義在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我們黨正帶領人民為決戰(zhàn)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推進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而勇于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世界形勢格局變化之快、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問題之多,對我們黨治國理政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考驗挑戰(zhàn)。在這種嚴峻復雜形勢下,廣大黨員干部亟須認清和把握新時代“中國最大的國情”的本質內涵、思想精髓、現(xiàn)實要求,從而增強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貫徹黨的領導制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
(一)要清醒認識到進入新時代“中國最大的國情”已經發(fā)生深刻變化。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后,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fā)展和社會各領域深刻變革,雖然我國仍處于并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但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內涵事實上已經隨著社會深刻變革而逐步由量變階段轉向質變階段,這種轉變意味著進入新時代我國國情已有了新的具體內涵。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盵6]正是基于對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和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轉化的清醒認知,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和理論家的高度清醒和和自覺意識,提出“一定要認清,中國最大的國情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宣明“中國有了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是中國、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一大幸事”,強調“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這樣的國際地位”。[7]這些重大判斷和重要論述,可謂擲地有聲、醍醐灌頂,以嶄新的思想觀點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國情觀。這清晰地表明:新時代“中國最大的國情”的具體內涵已經變?yōu)椤爸袊伯a黨的領導”。對于這個新時代“中國最大的國情”,必須從思想上予以清醒認識和深入理解,在實踐中予以高度重視和主動把握。
(二)要認真領會和把握新時代“中國最大的國情”的本質內涵和思想精髓。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我們可以清晰地發(fā)現(xiàn):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刻總結黨的建設歷史經驗和全面從嚴治黨鮮活實踐的基礎上,對“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什么是全面從嚴治黨、怎樣全面從嚴治黨”“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怎樣建成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等有關新時代“偉大工程”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深刻闡述和科學回答。其中,有三句話可以用來概括和表達新時代“中國最大的國情”的思想內涵:第一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第二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第三句,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這“三個最”、三個重大判斷分別從社會性質、政治制度、領導力量三個層面,精辟闡明了“中國最大的國情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精髓要義。什么是中國特色?這就是中國特色。認清了這個新時代“中國的最大國情”,就真正把握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性質及其根本屬性。需要強調的是,這個“中國最大的國情”不是主觀臆想出來的,而是我國獨特的歷史傳承、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獨特的社會經濟,在新的歷史階段和時代條件下長期發(fā)展、內生性演化的必然結果和鮮明表現(xiàn)。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深刻指出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包括各民主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制度是我們自己的,不是從哪里克隆來的,也不是亦步亦趨效仿別人的”。[8]
(三)要深刻把握認清新時代“中國最大的國情”的核心要義在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從此苦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在謀求獨立解放的艱辛探索中有了“主心骨”,在跌宕起伏的歷史洪流中有了“中流砥柱”,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奮斗征途中有了“領導核心”,在追趕現(xiàn)代化的世界浪潮中有了“時代先鋒”。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人民經歷的一切苦難與輝煌雄辯地證明這樣一個偉大真理: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9],明確提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10]。我們黨自身發(fā)展壯大的歷史邏輯和在中國長期執(zhí)政的政治邏輯有力地揭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一個關系黨和國家的根本命脈以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利益福祉的重大原則問題。在這個重大原則問題上,廣大黨員干部必須頭腦清醒、眼明心亮、立場堅定,絕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動搖。在新時代奮斗征程上,認清這個“中國最大的國情”,關鍵就是要在推動理論創(chuàng)新的邏輯中、在把握時代大勢的潮流中、在統(tǒng)攬“四個偉大”的實踐中,自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努力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具體來說,就是要增強“四個意識”,堅持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中“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核心地位,維護黨在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定海神針”和“中流砥柱”作用;就是要堅定“四個自信”,推動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要做到“兩個維護”,維護黨的領導制度在“中國之制”和“中國之治”的特殊地位,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貫徹和執(zhí)行黨的領導制度。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習近平總書記審時度勢,深謀遠慮,諄諄告誡全黨:要自覺講政治,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shù),關注黨中央在關心什么、強調什么,深刻領會什么是黨和國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堅定維護的立場。而認清和把握新時代“中國最大的國情”,自覺堅持和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無疑是廣大黨員干部要心中有數(shù)和關注的“國之大者”的題中應有之義,這是決戰(zhàn)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出發(fā)點。
參考文獻
[1][7][8]習近平.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 [J].求是,2020(14).
[2]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33.
[3]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
[4]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1949—1978):上冊[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185.
[5]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742.
[6][9][10]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20.60—61.
作者系北京日報社理論部主編、高級編輯
■ 責任編輯:丁? 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