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諸榮會
常聽到有人說,“如今都已經(jīng)是鍵盤時代了,為啥還要強調(diào)寫字甚至練習書法呢”。其實,這是一個如同問“當今快餐和外賣這么方便,為啥烹飪和飲食反越發(fā)講究了呢”一樣,是一個不成其為問題的問題。
快餐只是讓你吃“飽”,美食才能讓你在吃飽的同時吃“好”。而好好寫字和把字寫好,正是在文化上善待自己——不只是別人——如果僅僅是善待別人,你能用電腦打出字來就行了,但你熟練用電腦打字與出手寫一筆好字,是一回事嗎?
電腦打出的是“字符”,人寫的是“字”;“字符”只是符號,而“字”除了符號功能外,還是書寫者形象、氣質(zhì)、精神的一種具體體現(xiàn)。所以古人云“字如其人”,俗話說“字是人的第二面孔”,也因此練字學書,與莘莘學子的求知問學、蕓蕓眾生的勵志修身一樣,都是為人生加分的一種現(xiàn)實而直接的方式。
我們寫出的字,從來就不只是文字學上所定義的“記錄語言的符號系統(tǒng)”,它還是一幅幅寓意深刻的美麗圖畫!寫字,在中國人的眼中,也從來不只是“記錄語言”那么簡單!
我們每一個人或許都有這樣的記憶吧:初入學堂,學寫的第一個漢字,或是自己的姓、名,或是“上、大、人、尺、刀、布”之類。當我們的小手被握在老師或長輩的大手中,一面直接感受著來自師長身體的溫度,一面聽著他們在耳邊念叨著“一撇一捺,這就是‘人’字,做人要正,寫也要寫正……”如此情形,豈止只是在學習寫字,分明是在接受著一種精神的洗禮、文化的傳承和人格的塑造,雖然此時的蒙童并不懂得什么書法!
隨著我們學會書寫的漢字越來越多,也會被告知越來越多的寫字規(guī)矩,諸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中間后兩邊,先里頭后封口……” “執(zhí)筆要正,運筆要穩(wěn)……”“橫平豎直,心正筆正……”“字要端莊,人要正派……”而這些規(guī)矩,與其說是關(guān)于寫字的,還不如說是關(guān)于生活和做人的?!皬纳系较拢瑥淖蟮接摇笔谴涡?;“執(zhí)筆要正,運筆要穩(wěn)……”是態(tài)度;“橫平豎直,心正筆正……”是品格;“字要端莊,人要正派……”是道德。而所有的規(guī)矩,說到底便是一要包容,二要正直,因為這“規(guī)矩”二字,“規(guī)”是圓規(guī),“矩”是直尺;前者能作圓,圓最具包容性;后者能作方,方最穩(wěn)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寫字從來就與做人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甚至,在人們的心目中,識字、寫字,原本就是為了做人,寫字原本就是為做人服務。“書如其人”這一簡單的四字箴言中,包含著的是中國人之于文化的一種良苦用心。
說到良苦用心,有一副字聯(lián)真是很妙:若不撇去即為苦;各自捺住終成名。初看它,一般人或許只當是一副普通的對聯(lián),意在人生哲學的訓誡;但再細一看,這種訓誡正是通過“若”與“苦”、“各”與“名”四個漢字的形體結(jié)構(gòu)來實現(xiàn)的。雖然此聯(lián)的作者,當初或許只是為了區(qū)別漢字中的“形似字”而創(chuàng)作的,但事實上他豈止是在說“字”,更應該是在說“理”;豈止在說寫字,更應該是在說做人、說人生、說哲學!這種字謎和字聯(lián),我想在西方文字中是不可能有的吧?這樣的字聯(lián)、字謎,應該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特殊現(xiàn)象,它集中反映了漢字所體現(xiàn)的中國人的哲學思想。
因此,我們寫字又絕不只是寫字,我們更通過書寫以重溫勻稱、平衡、適度、和諧——漢字結(jié)體的美學原則,并復習提按、頓挫、濃淡、干濕——點劃書寫的用筆要領,更操練縈帶、和諧、計白、守黑——章法布局的藝術(shù)規(guī)律,且以求得其筆墨之內(nèi)的神韻和筆墨之外的精神,亦即求得生活中待人處事的認真、執(zhí)著、精益求精、以術(shù)求道……
一般說來,橫平豎直是持重,龍飛鳳舞是得意,長槍大戟是奔放,鐵劃銀鉤是倔強,水墨淋漓是才情;然而,橫平豎直、龍飛鳳舞原本與僵硬死板、張牙舞爪只一紙之隔,長槍大戟很容易成虛張聲勢,鐵劃銀鉤很容易銹蝕成枯桿爛枝,水墨淋漓得過度一點兒,就成花團錦簇,所流露的則又全是輕浮的脂粉氣……
漢字既屬于文字,也屬于藝術(shù)與哲學。中國人的文化核心價值,其實一直都是由漢字的書寫來成就的;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寫字也既是實用的書寫,也是文化的繼承,更是人格的塑造……
鍵盤時代我們?nèi)詮娬{(diào)寫字和書法的最根本原因或許就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