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士嘉是我的表姐,我姑姑施桐君的女兒。陸氏家族是一個大家族。陸士嘉的爺爺陸鐘琦,是光緒十五年的進士,后任江蘇布政使。
陸士嘉出生在清末亂世,在襁褓之中就遭遇家庭重大變故。她曾在北京師大一附小讀書,班上有兩個男生輪流占據(jù)著班級第一名,一個叫張維,另一個叫錢學森。初中二年級時,有位同學借給陸士嘉一本名為《居里夫人》的書。陸士嘉讀后深受震動,決心學習理科,做中國的“居里夫人”。
1929年,張維考入唐山交通大學(現(xiàn)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錢學森進入了鐵道部交通大學上海學校機械工程學院鐵道工程系,陸士嘉則成了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唯一的女生。若干年后,張維成了陸士嘉的丈夫。
1937年,張維考中“中英庚款”前往英國深造,而陸士嘉看到日本飛機在中國狂轟濫炸,決心學習航空專業(yè)。在舅舅施今墨的資助下,陸士嘉選擇自費出國。在出國之前,陸士嘉與張維舉行了訂婚儀式。在訂婚儀式上,除了交換戒指,陸士嘉鄭重地送給張維一支鋼筆,筆桿上有她親筆刻寫的四個字:勿忘祖國。
1938年,陸士嘉只身來到德國哥廷根大學。當時德國哥廷根大學的普朗特教授是世界流體力學的權威,對于陸士嘉向他求學的請求,多次拒絕。陸士嘉不屈不撓,普朗特教授勉強答應和她見面。見面時,普朗特教授拿了幾本書給她說,你先回去看看書,了解什么是流體力學,兩個月后來考試。
兩個月后陸士嘉如約來找普朗特,普朗特出了幾道題,希望她知難而退。沒想到陸士嘉很快答完卷子,而且全部正確。面對這樣一個頑強、聰慧的中國女子,普朗特破例同意收她為關門弟子。
1945年日本投降,念念不忘祖國的陸士嘉與丈夫張維,帶著4歲的女兒張克群,立即從瑞士繞道香港,于1946年回國。他倆先在天津北洋大學任教,之后回到清華,成為清華大學教授群里閃亮的“雙子星”。
1952年,中央決定創(chuàng)建一所新型的航空高等學府——北京航空學院。陸士嘉擔任建?;I備委員會委員。建校之初,陸士嘉和教師們一起制作建校規(guī)劃模型。學校成立后,陸士嘉成為北航第一任空氣動力學教研室主任。她始終在第一線擔任教學工作,為學生講授理論空氣動力學等課程。1954年,她主持招收了該學科最早的研究生。
1981年中科院學部要增選委員(相當于后來的院士)。當時,每名委員候選人必須有3名學部委員推薦才行,而推薦陸士嘉的有7名學部委員,其中就有人稱“教育宗師,科學泰斗”的嚴濟慈老先生。在第一輪討論時陸士嘉即獲通過。等到有關負責人拿著表格請她填寫時,陸土嘉問:“我并沒有申請要當學部委員,怎么要我填表?”人家告訴她,這是多位老先生聯(lián)合推薦的,陸士嘉卻真心地說:“我覺得我做學部委員不合適。第一,我回國以后,主要做教學工作,研究工作做得不多;第二,我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大好,為國家出不了多少力了,應該讓年輕人上?!苯?jīng)過多次做工作,陸士嘉才勉強填了表。
第二次討論時,陸士嘉被一致推選為候選人之一??僧斎思彝ㄖ龝r,她又猶豫了。想來想去,她決定還是把有限的名額讓給年輕人。陸士嘉給中國科學院學部寫了一封信,言辭懇切地要求從候選人中刪去她的名字。中國科學院在回信中盛贊陸士嘉的高尚情操,當時的媒體還將此事作了報道。連嚴濟慈老先生都為她的行為感動欽佩:“別人打破頭要我推薦,我都推脫了??晌彝扑]了陸士嘉,她自己卻給辭了!”
陸士嘉沒有看到“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殊榮公布的那一天。她于1986年去世。在她逝世一周年的紀念大會上,錢學森透露了這樣的細節(jié):“在我和蔣英每隔一個月去協(xié)和醫(yī)院看她時,盡管她疾病痛苦,但她和我們所談的,仍然都是國家和世界的大事,而且‘事理看破膽氣壯。”如今,中國航空航天事業(yè)的巨大發(fā)展,與陸士嘉當年的辛勤耕耘有著莫大的關系。
2017年,在陸士嘉先生誕辰106周年之際,為了紀念她對我國航空航天事業(yè)所作的貢獻,北航將她創(chuàng)辦的風洞實驗室命名為陸士嘉實驗室,同年,以她名字命名的士嘉書院在北航成立。
(摘自2020年8月3日《北京晚報》
作者:施小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