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君青
方程是初中數(shù)學“數(shù)與代數(shù)”中重要的一部分內(nèi)容,蘇科版九年級教材的第一章主要研究方程中的一元二次方程。近幾年來,各地中考普遍從不同角度對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識進行比較全面、系統(tǒng)的考查,大部分試題通過直接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意義與解法,突出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考查;通過設置現(xiàn)實問題情境,考查同學們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突出對數(shù)學建模和數(shù)學應用的考查;通過設置綜合性問題,考查同學們對一元二次方程的靈活運用,突出對方程思想的考查。下面就以一元二次方程與圖形結合的問題為例進行剖析,以期對同學們一元二次方程的學習有所幫助。
一、圖形構成與一元二次方程
各地普遍采用設置符合同學們認知的實際問題情境的方式,考查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特別突出的是,部分試題注重利用方程的結果,對實際問題作出判斷與預測,或對實際問題設計實施方案等方式,強化對數(shù)學應用的考查。
例1 用一條長20cm的繩子能否圍成一個面積為30cm2的矩形?如能,說明圍法;如果不能,說明理由。
解:設矩形的長為xcm,則寬為(10-x)cm。
根據(jù)題意,得x(10-x)=30,
即x2-10x+30=0。
因為Δ=b2-4ac=102-4×30=-20<0,所以此一元二次方程無實數(shù)根。
答:用一條長20cm的繩子不能圍成一個面積為30cm2的矩形。
【點評】題目在考查列方程的同時,更關注對實際問題理解能力的考查。若所求幾何圖形能構成,則能算出具體的值;若不能構成,則找不到符合條件的值,或無實數(shù)根,或算出的根不在實際范圍內(nèi)。
二、動點問題與一元二次方程
由于動點問題是數(shù)學考試中重要的一類題型,所以一元二次方程還常常會與動點問題結合,考查同學們列方程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試題會和面積、長度等知識結合,考查同學們靈活運用方程的能力。
例2 如圖1,在Rt△ABC中,∠C=90°,AC=4cm,CB=6.5cm。點P從點A出發(fā)沿AC邊向點C以1cm/s的速度移動,與此同時,點()從點C出發(fā)沿CB邊向點B以2cm/s的速度移動。當點Q到達點B時,點P停止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