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成
人物介紹
裘繼戎,原名裘子千,京劇裘派嫡系第四代繼承人,北京京劇院演員,畢業(yè)于中國戲曲學院,出生在梨園世家,祖父是京劇裘派創(chuàng)始人裘盛戎。2015年9月,出演楊麗萍概念舞蹈劇《十面埋伏》,飾演蕭何一角。2017年6月,參加張藝謀執(zhí)導的觀念演出《對話·寓言2047》,主演8分鐘的舞蹈篇章。代表作《悟空》。
人物解讀角度一:藝術之間沒有絕對邊界
素材呈現(xiàn)
梨園行里,裘家聲名顯赫——太爺是名角裘桂先,爺爺是當年京劇界與梅蘭芳齊名的一代宗師裘盛戎,父親裘少戎,到裘繼戎這一輩兒,裘家已是“一門四凈”。他們橫跨京劇最鼎盛的20世紀初期、中葉到現(xiàn)在。
打記事起,裘繼戎就知道家里人都希望他繼承爺爺?shù)囊吕?,成為“裘派”傳人。他們都想讓他成為爺爺,他卻只想成為自己。在已經籌備多時、自導自演的舞臺劇《悟空》中,他渴望展現(xiàn)自己這些年的探索,呈現(xiàn)京劇與當代舞、舞臺視覺的跨界交互。他不相信不同藝術形式之間有絕對邊界。
化用例段
當今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審美觀念都在轉變。人們對藝術、建筑、設計等各領域的創(chuàng)新需求增大。當下的客觀環(huán)境正呼喚著藝術家們,通過跨界嘗試,以嶄新作品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出身京劇世家的裘繼戎努力地將京劇與當代舞、舞臺視覺進行跨界交互,其大膽嘗試正代表了當下藝術進階的方向。
素材鏈接
跨界之王達利
達利,西班牙超現(xiàn)實主義繪畫大師,被世人譽為“跨界之王”。因為除了繪畫之外,達利還涉足了雜志封面設計、珠寶設計、首飾設計、家具設計,還自己做導演拍攝電影。1937年他還跟一位意大利時尚設計師設計了一款“龍蝦裙”,這款裙子一問世就風靡世界。直至當下,中國的一些女明星出席活動時還會鐘愛龍蝦裙。
人物解讀角度二:被折騰得有時像死了一樣
戲校里的苦,電影《霸王別姬》里演過,一些紀錄片里也有。早上6點小裘繼戎就起床,練嗓子、跑步。一圈又一圈,跑圓場跑得人想吐,有時候還要穿著角色需要的厚底靴跑。壓腿、拉山膀只是常規(guī)訓練。老師手里拿著一種薄薄的木片,叫“刀坯子”,準備伺候不聽話或表現(xiàn)不好的學生。木片很薄,抽在身上就像小刀貼著皮膚刮過一樣。從早到晚,一天下來,他感覺自己四肢麻木、頭腦發(fā)脹,“有時像死了一樣”。比身體折磨與學習的枯燥更難熬的,是精神折磨。老師總對他說:你唱得不對,你做得不好。如果進步了,老師又會說:你唱得不夠對,做得不夠好。你看,你什么時候能比得上爺爺呢?
化用例段
看過京劇演出的人大都有這樣的觀感:舞臺上,演員們或“披掛整齊”威風凜凜,或水袖翩翩身段柔美……行云流水般的表演令臺下觀眾不時奉上陣陣掌聲。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學京劇是艱苦的,要經歷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辛苦。學京劇到底有多苦?青年京劇演員裘繼戎說得最令人唏噓,他說,學戲時從早到晚,一天下來,有時像死了一樣。
素材鏈接
郭德綱出名前曾報名一家省級衛(wèi)視舉辦的主持人挑戰(zhàn)大賽。他領到的任務是,“玻璃櫥窗48小時”的游戲,規(guī)則是,如果他能在櫥窗里呆48小時就算挑戰(zhàn)成功。但是那窗不是一般的櫥窗,不僅是透明的,而且還在最繁華的商場。面對過往圍觀的人群,郭德綱曾經也想過放棄??僧斔叱鰴淮翱吹铰啡斯膭畹哪切┰捳Z時,他感動了,決定堅持挑戰(zhàn)下去。就這樣,游戲成功了,郭德綱不僅收獲了這次節(jié)目的成功的驚喜,也讓他變得更加堅強。
人物解讀角度三:與資本共舞的挑戰(zhàn)
素材呈現(xiàn)
央視記者問裘繼戎他制作的舞臺劇能否收回成本、實現(xiàn)自給自足或贏利時,裘繼戎回應很直白,對于大導演們來說,贏利也許不是最重要的考量;但在他自己獨立操刀的舞臺劇或視頻項目中,是否在商業(yè)上可行,卻要經過反復論證?!爱斠幻麅?yōu)秀的演員獨立門戶時,與資本共舞的挑戰(zhàn)往往比想象中更棘手。”
化用例段
文化產業(yè)由于多數(shù)沒有固定的有形資產,因而在市場上很難獲得資本的支持,但事在人為,方法得當,文化產業(yè)一樣可以風生水起。裘繼戎的事例最能說明問題。不固守傳統(tǒng)京劇表演技法的他原本讓人擔心其出路,但他會謀算,每當他在獨立操刀舞臺劇或視頻項目的時候,他都會反復論證其商業(yè)可行性。裘繼戎的做法給文化產業(yè)與資本共舞的一個啟示是:將藝術性與商業(yè)性有機結合。
素材鏈接
尼克·胡哲:沒有四肢的人生
澳大利亞演講家尼克·胡哲天生沒有四肢,只有左側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個帶著兩個腳趾頭的小“腳”。因身體殘疾,胡哲飽受同學的嘲笑和欺侮。在胡哲19歲的時候,他打電話給學校,推銷自己的演講。被拒絕52次之后,他獲得了一個5分鐘的演講機會和50美元的薪水,開始了他的演講生涯。
高考范文
孤獨的發(fā)聲者
□江蘇一考生
在我們這個世界不少人偏愛“共鳴”,追求所謂的“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他們津津樂道于“英雄所見略同”,對異聲相抗者則也斜雙眼,鼻孔噴出冷氣加以鄙視。然而,世界不全然取決于“共鳴”,恰恰相反的是,許多個體的真知灼見引發(fā)了世界的重大轉變,這些人我愿意稱他們?yōu)椤肮陋毜陌l(fā)聲者”。在京劇領域不斷嘗試跨界的梨園子弟裘繼戎就是這樣一位“孤獨的發(fā)聲者”。
“孤獨的發(fā)聲者”不一定離群索居,不一定被人群環(huán)繞。眾所周知,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是處在聯(lián)系的鏈條當中的,“孤獨的發(fā)聲者”是極難割斷與他人的聯(lián)系的,甚至可以說是無法割斷,還有人斷言:人們總是關注自己喜愛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會被同類信息所環(huán)繞、所塑造。那么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就產生了:在“同化”的影響如此大的情況下,“孤獨的發(fā)聲者”是如何產生真知灼見的?
我想首要的一條是他們能慎重地對待“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這件事,雖說“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能讓自己的影響力更大,但他們更注重真相與真理。詞人辛棄疾在詞作《青玉案·元夕》中寫過這樣的詞句:“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痹~人心目中的那個佳人不和其他佳人湊熱鬧,只專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正可以形容“孤獨的發(fā)聲者”們的心理狀態(tài),也即是說,他們不和“美女們”一爭高下,而是懷著“暗香”去尋找自己的風景。
其次“孤獨的發(fā)聲者”珍愛和遵從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不輕言放棄,這種狀態(tài)不妨用成語“敝帚自珍”近似的描繪一下。他們呵護與澆灌在自己心靈沃土上綻放的花朵。美國總統(tǒng)林肯上任沒多久,有一個法案需要和幾個幕僚商議,在最后作決定的時候,幕僚們一致反對林肯的意見,但林肯還是遵從自己的想法,他說:“雖然只有我一個人贊成但我仍要宣布,這個法案通過了?!边@個法案就是著名的《宅地法》,它對美國的發(fā)展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
第三“孤獨的發(fā)聲者”具有專注的品質。他們置身在人群中,別人的“你一言,我一語”并不能干擾他們。法國物理學家安培有一次想出了一道電學算式,急于板書出來,后來他找到了一塊黑板,于是在上面寫了起來,不曾想這塊黑板是動的,于是安培跟著黑板跑,等到氣喘吁吁跟不上時,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錯把馬車的車廂當黑板了。安培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在“孤獨的發(fā)聲者”們的專注。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可能是溫柔的陷阱,你該小心每一次從心所欲的瀏覽,每一串惺惺相惜的點贊,每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努力地做一個“孤獨的發(fā)聲者”吧!想想伏爾泰吧,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利!
評點:文章在構思上走向了命題人的反面,即命題人強調人們“被同類信息所環(huán)繞、所塑造”,作者強調個體的真知灼見,逆向構思,立意新鮮。開篇先擺出人們當中偏愛“共鳴”的普遍現(xiàn)象,以退為進,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個體的真知灼見引發(fā)了世界的重大轉變,進而限定本文的論述范圍:孤獨的發(fā)聲者。這樣的界定雖說有待商榷之處,但凸顯了思維的個性,難能可貴。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