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 青/圖
茄子的吃法很多,紅燒茄子、烤茄子、油燜茄子、涼拌茄子、糖醋茄子、醬爆茄子、家常魚香茄子煲、炸茄盒,等等,差不多我都吃過??墒强础都t樓夢》賈府廚房里做的茄子,那講究大了去了。
《紅樓夢》第41回,劉姥姥二進榮國府,賈母陪餐:“鳳姐笑道:‘姥姥要吃什么,說出名兒來,我搛了喂你?!瘎⒗牙训溃骸抑裁疵麅海訕佣际呛玫?。’賈母笑道:‘你把茄鲞搛些喂他。’鳳姐兒聽說,依言搛些茄鲞送入劉姥姥口中,因笑道:‘你們天天吃茄子,也嘗嘗我們的茄子弄得可口不可口?’劉姥姥笑道:‘別哄我了。茄子跑出這個味兒來了,我們也不用種糧食,只種茄子了?!娙诵Φ溃骸媸乔炎樱覀冊俨缓迥?。’劉姥姥詫異道:‘真是茄子?我白吃了半日,姑奶奶再喂我些。這一口細嚼嚼。’鳳姐果又搛了些放入口內(nèi)。劉姥姥細嚼了半日,笑道:‘雖有一點茄子香,只是還不像是茄子。告訴我是個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著吃去。’鳳姐笑道:‘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了,只要凈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并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釘子,用雞湯煨了,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瘎⒗牙崖犃?,搖頭吐舌說道:‘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列位看官,這段話,還真得仔細讀才讀出針線來。我是查了幾次字典的。比如“茄鲞”的“鲞”,音xiang。你說,賈府的“茄鲞”,還算是茄子菜嗎?簡直是喧賓奪主。還是劉姥姥說得實在,“倒得十來只雞來配他”,小說里有一句“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我讀了多次,都把“雞瓜”看成了“雞爪”,我還納悶,炒茄子最后咋還用“雞爪”一拌呢?這回弄明白了,人家是“雞瓜”。啥是“雞瓜”?雞的腱子肉或胸脯肉,因其長圓如瓜形,故稱。
賈府是鐘鳴鼎食之家,詩禮簪纓之族。就是這樣的吃法,最終,金銀散盡,家業(yè)凋零。究其原因,是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劃者無一,其日用排場費用,又不能將就省儉。
唐朝詩人李商隱在《詠史》中說得明白:“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看《紅樓夢》的排場,經(jīng)常讓我想到傳奇劇本《桃花扇》結(jié)尾《余韻》中老藝人蘇昆生的悲歌:“俺曾見金陵玉樹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fēng)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棲梟鳥。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p>
勤儉看似小事,其實攸關(guān)個人和國家的命運。人無儉不立,家無儉不旺,國無儉必亡。
一個小小的茄子菜,就能窺見未來家族的走向,這樣的排場,到了極致。把茄子做到?jīng)]了茄子味道,也就失去了茄子的價值,就異化了。失去本來面目的東西,都會彌漫著一種浮夸之氣、邪氣。
又快到中秋節(jié)了,月餅開始上市。我越來越覺得月餅正在失去原有的面目,問題出在哪里呢?出在月餅盒子上。月餅盒越來越精雕細刻,有紙質(zhì)的,有木質(zhì)的,有金屬的,鋪著黃色或紅色的細絹。豪華光鮮,盒內(nèi)的四個小月餅,像四只小螃蟹。我越來越弄不明白,月餅是用來吃的,還是用來看的。吃了月餅,看著那么好看的月餅盒,都不舍得扔掉??墒牵蝗拥?,又沒地方放。月餅盒竟然也成了一大公害。
有人統(tǒng)計說,每生產(chǎn)1000萬盒木盒月餅,包裝耗材就需要伐400到600棵直徑在10厘米以上的樹木。此外,月餅包裝中還大量使用了鋼鐵、塑料泡沫、紙張等資源。而這些月餅包裝物一旦被廢棄,在目前現(xiàn)有的垃圾處理方式下,多半會變得毫無回收價值。
豈止是月餅的包裝,茶葉的過度包裝也有過之而無不及。茶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種飲品,當(dāng)然帶有社交屬性。有的人選購茶葉送禮時,根本不在乎茶本身,主要看“茶葉外包裝”好看不好看,包裝要上檔次,要拿出門去。在市場上買到的茶葉禮盒就像變魔術(shù):手提袋套著茶葉禮盒,禮盒套著內(nèi)盒,內(nèi)盒套著茶罐,茶罐里又套一個鑲金邊的小茶罐,層層包裝,最后也不過是幾兩茶葉。商家跟風(fēng),只是專注在包裝上下功夫,尤其是材質(zhì)上,價格自然貴得離譜。
還有圖書的包裝,動不動就出豪華版。不知是從什么時候開始,還興起了出書要弄個“腰封”,“腰封”上寫著某某獎得主巨獻,某某名家隆重推薦等語。我就特別討厭書的“腰封”,買來看書不方便,先撕下來,扔到垃圾桶里。這個“腰封”增加了出書的成本。
我想起了《周易》的“賁”“剝”二卦?!缎蜇詡鳌氛f:“賁者,飾也,致飾然后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剝者,剝也?!庇猛ㄋ椎恼f法就是,“賁”是化妝,過度化妝,就需要洗掉,也就是剝?nèi)?。剝,就是卸妝。
“賁”卦集中闡發(fā)文飾的意義,適當(dāng)?shù)奈娘?,必有利于增顯其美。宋代易學(xué)家程頤曰:“物有飾而后能亨,故曰無本不立,無文不行。有實而加飾則可以亨矣。文飾之道可增其光彩?!蔽娘椌褪切问剑匾男问侥茉黾觾?nèi)容的分量。但是必須是恰如其分的文飾,如果過分了,修飾超過了它的本質(zhì),就由美變丑,就需要剝了。易學(xué)家王申子說:“然文盛則實必衰,茍專尚文,以往則流?!薄安豢梢蕴^以滅其質(zhì)。”“賁”之終,“剝”之始。就像月餅、茶葉、圖書,必要的包裝是可以的,如果不包裝,不美觀,顯得不講究。但要適可而止,過度包裝,就需要剝?nèi)ィ瑴p去多余的東西。
再說說舌尖上的浪費。
有報告顯示,中國餐飲業(yè)大型聚會浪費率高達38%。大型聚會成為鋪張浪費的重災(zāi)區(qū),奢靡之風(fēng)、享樂主義是重要的心理根源。我就曾經(jīng)參加過一些喜宴,上了那么多菜,根本吃不完,結(jié)婚儀式舉辦完,大家都散了,剩菜大多都倒掉了,真是看著可惜。我老家有句話叫“吃了不疼瞎了疼?!薄跋沽恕本褪抢速M了的意思。
“節(jié)約光榮,浪費可恥”人人都懂,個個能懂,但一些人往往難以做到。有的覺得點菜,必滿桌才顯得“有范兒”,才“場面”,有的認為“光盤”會被人瞧不起,還有的感覺打包食物是 “小氣鬼”……在面子文化的驅(qū)使下,“吃什么”成了身份的象征,“點多少”有了攀比的意味,請客請得驚心動魄,不浪費點兒,不剩下點兒,覺得不夠意思。
鋪張浪費之風(fēng),令人痛心,不得人心,必須讓它止息。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我們黨發(fā)展壯大的傳家寶,在任何時候都不過時。盡管生活好了、腰包鼓了,但任何時候都不能允許有浪費行為。
整治鋪張浪費之風(fēng),黨員干部應(yīng)該以上率下,以身作則,自覺遏制餐飲浪費等不良行為,帶頭踐行勤儉節(jié)約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從小處、細處、短處入手,常抓長抓,這樣的行動才是最好的引領(lǐng),這樣的榜樣才是最好的宣傳,這樣的教育才是最管用的辦法。
有人會說,如果單獨從美食角度講,《紅樓夢》中的廚師把茄子的味道做沒了,展示的是一種廚藝,未可厚非。我不否定美食,我這里強調(diào)的是,不能刻意,一個茄子配上十來只雞,鼻子大如頭了,就不正常了。如果單獨從設(shè)計角度講,月餅、茶葉、書籍的包裝,也是一種設(shè)計藝術(shù),是一種點綴。我沒有否定對設(shè)計藝術(shù)的探索,我強調(diào)的是不可過度,過度就是浪費,浪費就是極大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