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坤
不知不覺間,48歲的湯樂平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到承德市圍場縣六家村扶貧已經(jīng)4年多了??粗謇镆惶焯彀l(fā)生的變化,湯樂平的心里有說不出的滋味,酸甜苦辣盡在其中……
2016年2月,有著20多年基層履職經(jīng)歷的湯樂平,被縣人武部派往六家村擔任第一書記。雖然家中年邁多病的母親和讀高三的孩子正需要他照顧,但他受領(lǐng)任務二話沒說,卷起鋪蓋來到六家村。
六家村距圍場縣城63公里,全村轄10個村民小組,943戶2884人,貧困戶217戶588人,收入來源主要以種植、養(yǎng)殖為主,年人均純收入只有2000多元。村干部只有2人,村部與村小學擠在一起辦公。
3個多月的時間里,他挨家挨戶走訪群眾,整理貧困戶檔案,填報各種報表,一系列工作有序展開,對存在問題也摸了個門清:村干部為集體謀事少;群眾威信低;村務不公開透明;村民到村部辦事找不到人……一大堆問題擺在他的面前。
他開始尋找解決問題的鑰匙。他從提升村干部履職能力入手,組織學法規(guī),手把手教方法,外出參觀見學,集體開會決定事項,公開征求群眾意見。村干部的能力逐步提升,群眾威信也樹立起來了。
“真辦事、辦實事、見成效?!边@是湯樂平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一個雨夜,正在熟睡的湯樂平被雨水打醒,他喊起工作隊成員,一起挪床、接水、倒水,折騰了一夜,總算熬到天亮雨停。湯樂平走到學生的教室、校舍一看滿地積水?!皩W生咋能上課?這房子必須得修?!彼敿捶祷乜h人武部,向部領(lǐng)導申請了4.1萬元的幫扶資金,為村部、校舍、小學樓頂解決了漏雨問題。
要想干成事,就要有“愚公移山”精神。村幼兒園門前有一個占地300多平米的垃圾堆,蚊蠅亂飛,臭氣薰天,嚴重影響村里的衛(wèi)生環(huán)境和孩子們的身體健康。湯樂平?jīng)Q定把這個垃圾堆建成文化廣場,讓群眾有個活動場所。于是,他找人武部領(lǐng)導幫助協(xié)調(diào)資金、車輛,組織村民出義工,硬是用了1個月把存放近40年、存量1200方的垃圾堆給移走,修建了近400平米的雙擁文化廣場。每天晚上,老少村民就到廣場扭秧歌、跳廣場舞,歡快的樂聲響徹鄉(xiāng)村上空。
隨后,湯樂平在4年多的扶貧日子里,先后引資110多萬元,建中橋1座、文化廣場5個、百姓大舞臺1個、便民橋1座、垃圾存放池14個、愛民路1條、配套扶貧機井10眼,提升了基礎設施建設。
2017年8月21日,鄉(xiāng)召開扶貧工作會議,要求精準識別貧困戶,對全村貧困戶進行全部核查。經(jīng)過8個晝夜的入戶核查匯總后,他決定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對貧困戶核查結(jié)果評議表決。結(jié)果,當大家來到村部門口時發(fā)現(xiàn),村里的辦公桌椅被扔在了學校門外,村兩委的牌子也被砸扁扔到一旁。幾個不愿摘掉貧困戶帽子的群眾,借口影響學生上課堵在學校門口,不讓他們進院。就這樣,村部被迫從村小學“搬”了出來。無奈之下,他只好組織村民代表到廢棄多年的老村部召開會議,對走訪核查的貧困戶進行測評、打票、表決。
沒有個像樣的村部怎么開展工作?第二天清早,他搭上通往縣城的第一班車,跑回縣里協(xié)調(diào)改建村部的資金。兩個月后,一個投資20多萬元、占地900多平方米的嶄新村部改建完成,黨員活動室、便民服務室、會議室、文化活動室、國防書屋、辦公桌椅、空調(diào)一應俱全,功能齊全、設施完備,大門兩側(cè)的村兩委的牌子格外醒目,村中心旗桿上的五星紅旗高高飄揚。
一位年近七旬的老黨員面露喜色地說:“看到你們把村部建成這樣真是高興,多虧了湯書記!”
為提高村民收入,他依法協(xié)調(diào)引進資金60多萬元,建蔬菜暖棚4棟,建起村級扶貧光伏發(fā)電站1座,幫助成立了物源農(nóng)業(yè)有限公司,籌集村發(fā)展基金近70萬元,幫助村集體收回160多畝出租地,壯大了集體經(jīng)濟項目。
2019年年底,全村人均年純收入提升到5350元,217戶貧困戶全部實現(xiàn)了“兩不愁、三保障”目標,經(jīng)省、市驗收,全村整體脫貧出列。
湯樂平也因扶貧工作突出,連續(xù)4年被縣委、縣政府表彰為“扶貧工作先進個人”“優(yōu)秀第一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