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樺
巴黎,是達蓋爾向世界揭開“達蓋爾攝影術”面紗之地,自那時起,人們便開始在這座城市中學習如何將鏡頭對準此地的每一棟建筑和每一處街頭風景。因此,這座有名的浪漫之都也成為人們理解攝影史變遷的重要之地。1860年前后,法國著名的都市計劃師喬治?奧斯曼帶領巴黎展開了革命性的都市改造工程,他設計的林蔭大道和輻射狀街道網絡定義了新的巴黎,同時也摧毀了大部分的中世紀城區(qū)。
19世紀80年代,巴黎凱旋門。
奧斯曼委托了一名官方攝影師記錄下市政建設前后兩個不同的巴黎,試圖用攝影為這座城市書寫一部編年史。這段時期,攝影作為直接式的記錄媒介,取代了繪畫和版畫,承載了人們對世界的基本視覺表現(xiàn)。漸漸地,人們大量地以影像記錄了這座城市的景觀變化,試圖捕捉現(xiàn)代化前逐漸消逝的巴黎街景,并開始將攝影慢慢地推向藝術的舞臺。
19世紀80年代,巴黎繁華的嘉布遣大道街景。
在此期間,以蛋清混合感光劑的方式所制作出的蛋白印相也成為當時流行的攝影印刷術之一,并在1860-1890年間達到高峰。本集照片中拓寬的林蔭大道和一旁的奧斯曼風格建筑,皆在呈現(xiàn)了經歷“大巴黎都市計劃”后的巴黎印象,也展現(xiàn)出蛋白照片在時光流逝中所透出的懷舊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