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虎廟村是河南省南陽市鎮(zhèn)平縣北部深山區(qū)的一個行政村,屬于高丘鎮(zhèn)。它位于內鄉(xiāng)縣和南召縣交界處,素有“一腳踏三縣”之稱。這里群山環(huán)繞,從地圖上看,距離縣城70多公里,不算太遠。然而,一座座大山像鐵桶一般,把黑虎廟圍困得水泄不通,牢牢壓在谷底。以前,黑虎廟人要想走出大山,得沿著山脊上牛羊踩出的小道,翻越尖頂山,再穿過險峻難行的八里坡。走到高丘鎮(zhèn),來回通常需要10多個小時。
黑虎廟村1300多人,下轄13個小組,48個自然村,零星分布在方圓30華里的帶狀山洼里。學校雖說在村里的中間位置,但住得遠的學生步行要3小時才能到。2001年,13間土坯房,就是這個學校的全部家當。學校的老校長吳龍奇,也是我的恩師,他從1973年就在村里教書,堪稱當?shù)氐摹盎钭值洹??!逗幽先請蟆樊敃r曾以《一根扁擔挑起兩所山村小學》為題報道過他的事跡,鄉(xiāng)親們都親切地喊他“扁擔校長”。
2001年9月,我經不住吳校長的多個“套路”來到學校,走進自己當年上課的教室,映入眼簾的依然是“破桌子,破水泥臺子,里面坐著十來個土孩子”。吳校長說,“玉滾,泥巴磚頭壘個灶臺,頂多能用個十年八載。咱們教學生認的每個字,他能用一輩子。你要不來,這個班就開不了課,孩子們就得上山放羊去?!笨粗⒆觽兲煺鏌o邪、渴望知識的眼神,我好象看到了自己小時候的模樣。難道就因為沒有老師,讓他們小小年紀就失學嗎?我的鼻子一酸,就答應了吳校長。
就這樣,21歲的我成了一名每月拿30元錢補助、年底再分100斤糧食的民辦教師。這些年來,這里的老師換了一茬又一茬,我一直在堅持,這一切都是因為我是從大山出來的孩子。有一次家訪,聽到家長們說:“玉滾回來了,咱們娃有希望了。”這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在人生成長的道路上,老師的影響力是不可忽視的。
從此,我和我的同事接過老校長手中的扁擔,踩著老校長的腳窩窩,往返于高丘鎮(zhèn)和學校之間的崎嶇山路,挑書本教材、學具教具,挑油鹽醬醋、蔬菜大米,肩不離擔,擔不離肩,風里來雨里去,來回近10個小時的奔波對我們來講都成了家常便飯。
2006年夏,通往黑虎廟的公路修好了,山里人的出行方式終于有了改變。那年秋期剛開學,大批書本我已經帶到學校,由于學生流動性比較大,后來又添了十幾個學生,缺了十幾套書,開學初學校也比較忙,我就讓妻子抱著9個月大的女兒到鎮(zhèn)上買書。回來時,妻子乘坐鄰村一輛三輪車,在半路因剎車失靈躥到路下二十多米遠。我趕過去的時候,看到三輪車司機抱著一個小女孩,說:“這是張玉滾的女兒,心臟已經停止了跳動?!碑敃r我的心都碎了,渾身發(fā)抖,癱坐在地上,半天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這件事雖然已經過去十幾年,每每回想起女兒那雙明亮的眼睛,胖乎乎的臉龐,總是經常落淚。經歷了這場車禍,我們本想離開這里,可是看到學校總是缺老師、缺校長,我們一走這個學校有可能就散了,思忖再三還是留了下來。我將這份悲痛化作力量,讓女兒在天上看著,看著她的爸爸一直在努力地培養(yǎng)更多的孩子成才。
今年網(wǎng)上流行一首詩:“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边@也是我們山區(qū)老師的真實寫照。
由于學校條件艱苦,交通不便,師資力量不足,我和同事們不得不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教師和“萬金油型”教師。語文、數(shù)學、英語、品德、科學等課目,我們樣樣都得“精通”。“不耽誤一節(jié)課,千方百計上好每一節(jié)課”,這是我給自己定下的鐵律!數(shù)學課上,我和孩子們一起制作鐘表表盤、正方體、長方體等教具;語文教學中,我認真鉆研課標、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運用簡潔準確的語言,力爭把每節(jié)課控制在15分鐘內,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思考和練習;體育課上,我把鄉(xiāng)土游戲融入課堂,教孩子們推鐵環(huán)、丟手絹、羊抵架等;音樂課我就讓學生跟著錄音機學唱;上美術課時,我領著孩子們到校外寫生,畫山、畫水、畫樹木和動物。我的這種教學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為讓山里的孩子也能說一口純正的英語,我自己掏腰包買來錄音機和磁帶。在課堂上,我總是一邊播一邊教,有時候一個發(fā)音,就讓孩子們反復練上十幾遍。每一次上課我都對孩子們說:“發(fā)音要練好,可不能將來出去了一口黑虎廟英語,讓人笑話!”
我們學校處于偏遠深山區(qū),野獸較多。夏季,易發(fā)洪水、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冬季,路面很滑,學生家長們要么在外打工,要么忙于農活,造成接送不及時,既不安全,又耽誤學習。在這個時候,接送學生就是我們老師的家常便飯。這些孩子中有三分之一是留守兒童,哪些是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哪些孩子生活在單親家庭,每一學期我都把這些情況摸得一清二楚。誰家孩子爺爺奶奶年紀大了,需要格外操心;孩子們都在哪兒住,誰上學需要接送……,這些都要一一記在心上。
2014年6月的一個晚上10點多鐘。我正改作業(yè),突然接到張朋爺爺打來的電話,說孩子還沒到家。6歲的張朋是學前班的學生,父母在外地打工,只有患有腿疾的爺爺在家,走路不便。學校6點就放學了,孩子咋還沒回去呢?我立刻和妻子打著手電筒去找。走了七八里地,在路邊兒發(fā)現(xiàn)張朋靠著大石頭睡得正香,臉上還爬著許多小螞蟻。我們連忙蹲下身子,抖掉張朋身上的小螞蟻,背起張朋就走,經過一個多小時才把張朋送到家,張朋爺爺感激地說:“多虧你們了,要不是你們把張朋送回來,我孫子就讓狼給吃了,我可怎么向他爸媽交代呢?”說著,眼淚一滴一滴往下掉,握著我的手久久不放。
道德是頭頂?shù)臒羲?,亦是前行的動力。靠拜金主義振奮不了民族精神;靠個人主義,凝聚不了黨心民心,中國的發(fā)展靠的是千千萬萬個像雷鋒這樣與黨同心同德、艱苦奮斗,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共和國脊梁。
作為一名正在全力創(chuàng)建新時代雷鋒學校的校長,我會鼓勵全體師生包括我自己向雷鋒同志學習,學習雷鋒那種對同志春天般的溫暖,寬以待人、以誠相待;學習雷鋒的釘子精神,努力學習、練好本領;學習雷鋒勤儉節(jié)約,不攀比、不奢華;學習雷鋒淡泊名利的作風,甘于平淡、專心致志……總之,我們要從各個方面學習踐行雷鋒精神。
雷鋒精神是新時代道德的制高點,其核心要義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承。回顧走過的路,我很欣慰。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教育我的學生們學雷鋒、做雷鋒。在此,我也號召正在創(chuàng)建雷鋒學校的老師們要牢記黨的宗旨,立足本職崗位,愛崗敬業(yè),盡職盡責,既教給學生知識,又要結合實際,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宣傳雷鋒事跡、弘揚雷鋒精神,一切為教會他們怎么做一名雷鋒一樣的人而努力。當我們的付出贏得了孩子們的心,就贏得了教育的主動權,就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接班人贏得了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