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圣義 許昌浩
世人常以為毛澤東和蔣介石在1945年重慶談判時才第一次見面,然而事實上,毛澤東和蔣介石曾有過同參一會或同處一城而未曾交際的情形,亦有過計劃謀面而不得見的情形。
1924年1月20日,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市廣東高等師范學校開幕。毛澤東是由湖南國民黨員推選的正式代表,他顯得興高采烈。蔣介石也坐在會場里,但他不是代表,只是列席會議,因此顯得神情沮喪,可見他當時在國民黨內的影響力并不大。毛澤東多次在大會上發(fā)言,顯示了他的卓越才華和影響力。蔣介石則只是坐在一側,靜靜地聽著,他似乎并未意識到,這個操著一口湖南話的青年,后來竟成了他一生的政治對手。
一別一年半。當毛澤東和蔣介石再次重逢之際,蔣介石已是手握重兵的國民黨新貴。1925年,蔣介石正式擔任黃埔軍校校長兼粵軍總司令部參謀長,躊躇滿志,成為國民黨炙手可熱的人物。
1926年1月4日,國民黨“二大”開幕。毛澤東和蔣介石共同坐在代表席上。這是毛澤東和蔣介石頭一回同臺作報告。此時,跟蔣介石相比,毛澤東一介書生,無權無勢。蔣介石卻因為領導北伐節(jié)節(jié)勝利成了“東征英雄”,成為國民黨內的一顆政治新星。
因指揮北伐戰(zhàn)爭有功,并通過黃埔軍校成為國民黨軍隊“掌軍人物”的蔣介石漸漸開始打壓異己,培植自己的勢力,在國民黨內的地位扶遙直上。
1927年8月1日,在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的領導下,共產黨發(fā)動了南昌起義。9月,毛澤東領導發(fā)動了秋收起義,創(chuàng)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共產黨組建紅軍和紅色政權,對國民黨蔣介石構成了威脅,1927年8月至1934年10月,蔣介石在南京組建中華民國政府,便處心積慮執(zhí)行“剿匪(反共)”政策,國共之間“圍剿”與反“圍剿”的斗爭持續(xù)了7年時間,直到中共中央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不得不從中央蘇區(qū)瑞金撤出,踏上二萬五千里漫漫長征路。長征之路勝利結束后,國共之間“圍剿”與反“圍剿”的斗爭始終沒有停止過,到了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國共劍拔弩張的關系才有所緩和。
由共產黨長征期間的遵義會議開始,毛澤東逐步成為中共事實上的領袖。經過多次交手,蔣介石也不得不承認毛澤東是其不可輕易小覷的對手。
在國共第一次廬山談判中,急于想“解決國共合作問題”的蔣介石于1937年8月1日密電中共中央,邀請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盡快到南京共商國是。1938年12月9日,蔣介石又就國民黨和中共合并之事,約見周恩來: “既然中共已信仰三民主義,最好與國民黨合并為一個組織。如果此辦法可以談,可以在西安召開華北將領會議后,約毛澤東面談解決;如果全體合并一時做不到,可否一部分黨員加入國民黨,而不是跨黨?!贬槍@一“暗箭”,周恩來機智地擋了回去。由此,蔣介石放棄了約見毛澤東的念頭。
1945年8月,蔣介石接連三次邀請毛澤東到陪都重慶談判,“共商國家大計”??箲?zhàn)勝利后,蔣介石企圖獨吞抗戰(zhàn)勝利果實,企圖用“和平收編”“和平談判”的方式“剿滅共產黨”。因此,國共重慶談判——很明顯是蔣介石為毛澤東預設的“鴻門宴”! 對于蔣介石談判邀請的真實意圖,毛澤東心中有著清晰的判斷:蔣介石估計自己不敢去重慶而故意在全國人民面前作戲。毛澤東毅然決然赴重慶談判,足見毛澤東對于組建國共聯(lián)合政府的誠心誠意,在政治智慧上首先就擊敗了蔣介石“毛澤東不敢前來”的政治陰謀,進而粉碎了國民黨說的中共不要和平的謊言。毛澤東赴重慶談判,由被動變主動,這種膽魄、這種智慧以及坦蕩的胸襟,使蔣介石的拙劣手段更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毛澤東到達重慶的當天晚上,蔣介石舉辦了一個小型歡迎宴會。毛澤東與蔣介石終于再次見面了。時隔近20年再次碰面,蔣介石與毛澤東進行了多次單獨談話。據陪同毛澤東前往重慶的胡喬木回憶,在重慶,蔣介石與毛澤東會面有11次之多,大多是在公開場合,但兩人的幾次重要會談都是秘密進行的。
重慶談判面對面,蔣可謂心情復雜,毛則堅毅睿智。1945年10月11日,毛澤東果斷告辭,返回革命圣地延安。毛澤東與蔣介石握手道別。他們誰都沒有想到,此一別便是他們的永訣。
重慶談判一別后,蔣介石撕毀《雙十協(xié)定》,國共全面內戰(zhàn)隨即爆發(fā)。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了”。蔣介石在退守臺灣后,開始武裝割據臺灣,當時中共中央發(fā)出了“一定要解放臺灣”的號召,在準備武力解放臺灣的同時,也在準備著和平解決的方案。
在1958年金門炮戰(zhàn)中,毛澤東對中共中央領導同志說,臺灣是要胡適、陳誠,還是要蔣介石?我看還是要蔣介石好。從蔣介石退守臺灣島所經歷的風波曲折中,不管出于何種政治動機和政治意識,他在堅持“一個中國”,反對“兩個中國”和“一中一臺”,確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立場是一貫的。在這個重大問題上,蔣介石和毛澤東有著強烈的共識,蔣介石晚年還多次公開反對“兩個中國”的主張。
毛澤東曾對二度復出擔任國務院第一副總理的鄧小平說:“兩岸要盡快實現‘三通,你可以代表我去臺灣訪問。”這時,從海峽彼岸傳來一條消息:1975年4月5日午夜,中國國民黨總裁蔣介石,因心臟病在臺北士林寓所去世。警衛(wèi)人員從收音機里聽到這個消息都十分高興,待毛主席起床后,便將這個消息告訴了他。出乎大家的意料,毛澤東聽后并沒有高興,相反一臉的凝重,他只對身邊的人說了一句:“知道了?!贝藭r,沒有人能理解毛澤東內心的復雜變化:他還沒來得及將大陸的信息反饋過去,蔣介石已溘然長逝。而蔣介石的去世,對于統(tǒng)一大業(yè)來說是一個損失。
(摘自《文史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