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陽,葉寒青,陳文亥,趙 行,翁吉仁,張艷敏(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樂清醫(yī)院檢驗科,浙江樂清 325600)
新型冠狀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屬于套式病毒目、冠狀病毒科、β 冠狀病毒屬[1-2]。引起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 )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3],輕、中癥患者早期臨床表現(xiàn)缺乏特異性,以上呼吸道癥狀(發(fā)熱、干咳、乏力)為主[4],重型、危重型患者可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5]。該病傳染性強,治療難度大,對人類健康和世界公共衛(wèi)生安全構成重大威脅[6]。為加強對該病的早診早治,控制疫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明確將抗體檢測結果納入確診病例的診斷標準,以及疑似病例的排除標準[5]。由于COVID-19 是一種全新的傳染病,SARS-CoV-2 抗體的動力學特點尚未明確,難以對抗體的檢測結果做出正確解讀,為此本研究收集了發(fā)病第1~55 天的28 例COVID-19 患者的33 份血清,擬對SARS-CoV-2 IgM,IgG 抗體的變化規(guī)律做初步分析,為臨床標本采樣時機的選擇、診斷及療效評估提供更多依據。
1.1 研究對象 收集2020年1月21日到2月9日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樂清醫(yī)院收治的28 例SARSCoV-2 核酸檢測陽性的確診COVID-19 患者為病例組,其中男性15 例,女性13 例,年齡21~82 歲。排除COVID-19 的30 例其他疾病患者為對照組,其中男性12 例,女性18 例,年齡27~84 歲?;颊呦嚓P資料均從電子病歷獲得。所有研究對象均空腹采集靜脈血5ml,置于含分離膠的紅頭真空采血管內,靜置待血液凝固后,3000×g 離心5min,取血清-20℃保存,統(tǒng)一于檢測前室溫融解。把病例組28 例確診患者的33 份血清分成四小組:發(fā)病第1~6 天采集的13 份血清為病例組1,發(fā)病第7~10天采集的5 份血清為病例組2,發(fā)病第18~55 天采集的13 份血清為病例組3,2 例患者沒有臨床癥狀,因為有流行病學史,自行到醫(yī)院排查,CT 結果顯示肺部感染,咽拭子核酸陽性,他們的血清作為病例組4。
1.2 儀器與試劑 iFlash 3000-B 化學發(fā)光測定儀(深圳亞輝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ARSCoV-2 IgM,IgG 抗體檢測試劑盒(深圳亞輝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 方法 采用SARS-CoV-2 抗原(重組蛋白)包被的磁微粒,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技術,按試劑說明書進行檢測。陽性判斷標準參考試劑說明書,樣本濃度< 10.00 AU/ml 時,視為陰性;樣本濃度≥10.00 AU/ml 時,視為陽性。病例組2 的SARSCoV-2 IgM 濃度處于臨界狀態(tài),病例組3 的兩例SARS-CoV-2 IgM 濃度處于臨界狀態(tài),這7 份血清進行兩次檢測(重復性良好),取均值分析。
2.1 SARS-CoV-2 IgM,IgG 抗體診斷特異度 對照組30 例患者中,SARS-CoV-2 IgM,IgG 抗體診斷特異度分別為100.0%(30/30)和96.7%(29/30)。其中IgG 抗體1 例假陽性系腦梗死、高血壓患者,結果為14.99AU/ml,屬弱陽性反應。
2.2 COVID-19 患者不同病程IgM,IgG 抗體診斷敏感度 見表1。SARS-CoV-2 IgM,IgG 抗體診斷敏感度,病例組1 分別為0.0%(0/13)和0.0%(0/13),病例組2 分別為40.0%(2/5)和80.0%(4/5),病例組3 分別為92.3%(12/13)和100.0%(13/13),病例組4 分別為50.0%(1/2)和100.0%(2/2)。
表1 33 份COVID-19 患者血清在不同病程SARS-CoV-2 抗體的診斷敏感度[n(%)]
2.3 SARS-CoV-2 抗體出現(xiàn)和消失的時間 SARSCoV-2 IgM,病例組1 均陰性;病例組2 的2 例患者分別在第7 天和第8 天出現(xiàn)25.21 AU/ml 和18.62 AU/ml 陽性,1 例患者第10 天仍陰性;病例組3 的2 例患者分別在第49 天和第55 天出現(xiàn)9.80 AU/ml(陰性)和10.79 AU/ml(弱陽性)。SARS-CoV-2 IgG,病例組1 均陰性,病例組2 的1 例患者第8天陰性,其余患者均陽性,病例組3 和病例組4 均陽性。
2.4 3 例COVID-19 患 者 的SARS-CoV-2 IgM,IgG動態(tài)變化 見表2。病例組3 的3 例患者的IgM,IgG 結果提示SARS-CoV-2 IgM 濃度在一個月左右達峰值,隨后逐漸下降。
表2 3 例COVID-19 患者SARS-CoV-2 IgM,IgG 的動態(tài)變化
SARS-CoV-2 核酸陽性是COVID-19 確診病例的診斷標準。但是實際應用中核酸檢測難以保證結果的及時和準確[7-8],主要受病程、采樣、保存、RNA 提取、試劑盒質量、結果判讀等因素的影響[9]。為進一步做好COVID-19 診斷和醫(yī)療救治工作,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把抗體檢測作為COVID-19 診治的補充檢測手段。SARS-CoV-2 抗體檢測是一種新的檢測方法,需要驗證試劑的可靠性和明確SARSCoV-2 抗體產生的時間規(guī)律,使SARS-CoV-2 抗體檢測結果更科學和準確地應用于臨床。
研究表明,SARS-CoV-2 IgM,IgG 抗體檢測具有較高的診斷特異度和診斷敏感度,能夠滿足臨床診斷的要求。根據研究中SARS-CoV-2 抗體出現(xiàn)和消失的時間,提示多數患者SARS-CoV-2 IgM 在發(fā)病第7 天出現(xiàn)陽性,一個月左右達峰值,隨后逐漸下降,持續(xù)50 天左右。其中一例患者發(fā)病第10 天陰性。故建議發(fā)病10 天內SARS-CoV-2 IgM 陰性的患者不能排除SARS-CoV-2 感染,需要動態(tài)監(jiān)測。鑒于SARS-CoV-2 是一種新的毒株[10-11],傳染性強,目前沒有疫苗和特效藥,人體內沒有針對SARS-CoV-2的特異性抗體,而且隨著病程的延長,大部分患者的病毒載量逐漸下降,當降低到核酸檢測的最低檢測限,就難以檢出,而抗體的診斷敏感度隨著病程的延長逐漸增加,所以抗體檢測是核酸檢測重要的補充實驗,尤其對發(fā)病超過一周或多次核酸檢測陰性的疑似患者。本組研究樣本量偏少,未能收集到每個病例組內更多的樣本,因此對SARS-CoV-2 抗體變化規(guī)律僅做初步分析,結論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研究發(fā)現(xiàn)SARS-CoV-2 IgG 血清轉陽時間早于IgM 的患者比例更高,與一般傳染病的IgG 類抗體出現(xiàn)較晚不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SARS-CoV-2 抗體動力學變化的特殊性所導致,需要大樣本的臨床數據和可靠試劑來驗證;②大量研究提示,不同種冠狀病毒N蛋白或S蛋白存在免疫交叉反應[12-16]。SARS-CoV-2 抗體檢測可受其他種類冠狀病毒的影響,可能具有一定的假陽性率,還需在臨床檢測中進一步證實。尤其是上感流行季節(jié),大量的hCoV-229E,hCoV-OC43,hCoVNL63 和hCoV-HU1 病毒感染引起的上感患者可影響SARS-CoV-2 抗體的檢測結果;③應急開發(fā)的試劑缺乏樣本多樣性驗證和臨床驗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還需大樣本臨床數據的驗證。
研究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一例重癥患者轉上級醫(yī)院治療后,咽拭子SARS-CoV-2 核酸2 次陰性,大便SARS-CoV-2 核酸5 次陰性,影像學檢查明顯改善,體溫正常超過3 天,予以出院。出院后隨訪期間,咽拭子SARS-CoV-2 核酸復查陽性,有別于文獻[17]研究中20 例重癥患者中沒有出現(xiàn)復陽現(xiàn)象。值得注意的是該患者核酸復陽期間,SARS-CoV-2 IgM陽性,SARS-CoV-2 IgG 110.91 AU/ml,陽性。意味著COVID-19 患者IgG 處于高值時,不能排除傳染性。復陽患者是否具有傳染性還需確定脫落的是否是活病毒,產生的IgG 抗體是否具有保護性還需病毒中和試驗進一步驗證。該例患者再次入院后,病情穩(wěn)定,與文獻[17]研究大部分復陽患者在再次入院后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惡化一致[17]。
綜上所述,本研究建議發(fā)病10 天內SARSCoV-2 IgM 陰性的患者需要動態(tài)多次監(jiān)測,不排除SARS-CoV-2 感染;SARS-CoV-2 IgM,IgG 聯(lián)合檢測適用于發(fā)病超過一周或多次核酸檢測陰性的疑似患者,可以減少潛在傳染源的漏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