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龍
一
臨帖須對窗。近來秋風(fēng)漸緊,颯颯作響,搖旗吶喊著企圖攻入窗隙。余風(fēng)亂翻宣紙,一遍遍,吹干久滯的墨團。初臨《玄秘塔碑》帖,不得要領(lǐng),遂擲筆,開窗。目光生翅,遠眺窗外。
窗是舊木而制,或許用的是鄉(xiāng)間野樹,就地取材。此窗不知在時光里輾轉(zhuǎn)了多久,多少人曾摩挲過,窗欞上顯露出類似做舊的哥窯冰紋,隔夜的豆腐色。此窗是多年前從老屋土墻上剝出,重新鑲嵌在這間瓦屋的墻上的,完成了一次從村到鎮(zhèn)的遷移。窗無遮攔,窗牖常常飽飲一方鮮嫩的陽光和雨露,如今窗外野樹雜生,蒿草刺頭,成了一片荒圃。也好,這一方幽靜和木窗的簡陋相契合,斑斑駁駁,黑白相間。兩扇開合,恰是取景之妙處,窗外之色,盡收眼底。
此時,秋味正濃。遠處丘陵跌宕,肅殺的秋草連綿鋪展。秋天在陵上作畫,把陳年的胭脂肆意揮霍,一派衰色。陵下是一處野塘,與我相距太遠,半掩半遮,水面若半塊碎鏡,星光熠熠。秋后的蘆葦蔥形大小,行不成行,堆不成堆,擁擠在一起,撩撥著天際。唯有幾只白鷺,難道是張志和《漁歌子》里的那幾只?它們舒翅露喙,絹白清瘦,遺世獨立,是水中閑步的君子。礙于距離,我聽不到它們的呢喃。
四周,仍舊一片寂靜。
野塘旁是幾塊漠漠水田,秋草瘋長,黃綠相間,隨風(fēng)而起伏。蓑衣斗笠的農(nóng)人,布谷鳥一樣的灰褐色,叼著旱煙,裊裊然,絲絲縷縷,氤氳著江南秋色中特有的煙火味。此時秋景,適合入畫,最好用禿毫枯筆落款,和田玉籽印章,才配得上這一抹季節(jié)里的天然佳作。
暮色將近,窗外的白鴿撲棱棱地飛回來,“咕咕”著落在對面人家的屋脊上。白鴿是鄉(xiāng)間除了麻雀、蝙蝠外,另一種純色的生靈。它們的歸來,說明天色漸晚,恰是出門覓秋的時候。
暮秋之時,適合在黃葉紛飛之際,裹著圍巾,一個人走在窗外的荒圃中。風(fēng)吹過,樹梢微動,草木搖曳,秋風(fēng)不冷,肌膚自涼。秋天是個心思細膩的少女,言語不多,像是躲在團扇后的黛玉,一顰一蹙之間,卻讓你的心頭為之一顫。
不遠處的學(xué)堂里播放著班得瑞的《安妮的仙境》,空靈的旋律中還能隱約聽到學(xué)童們誦讀郁達夫《故都的秋》的聲音,學(xué)生腔把娓娓的思念溫成了一碗家鄉(xiāng)濁酒。秋聲更甚,徘徊在枯枝敗葉間,停留在瓦縫草窠里。聽秋聲脈脈,沁入肌理,常常物我兩忘,不覺逝者如斯夫。
柴門半開,鐵環(huán)鋁扣。須臾,雨婆娑而來,一席輕紗,拂過碧綠田野,止步于屋檐。誰家的炊煙和這秋雨糾纏不休,久久不散,空氣中彌漫著晚飯的香味。想起少年時離家出走,我曾在一場場秋雨中東躲西藏,濕答答,恍恍惚惚。后來,旅居城市多年,不曾聞得兒時鄉(xiāng)間泥土清香,亦久不聞鳥鳴聲。城里的秋雨,是蔣捷那般“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的雨,是苦雨,下得硬,也下得寒意陡增。年歲虛長,越發(fā)喜歡東坡“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之語。東坡的雨,是舊雨,是家鄉(xiāng)的雨,適合去淋,去聽,去讀。
既然不在一場雨中回鄉(xiāng),就在家鄉(xiāng)聽一夜秋雨吧。
秋雨入夜。閉門,熄燈,開窗,獨坐。瞳孔放大,周遭也漸漸露出原有的模樣來。窗外雜樹似鬼魅,土墻之外的田野廣袤,白日里綠茵滿窗,夜里除了零星燈火,早已寂寥無人。我曾在一個秋雨之夜,和一群少男少女走散,最后一個人跑回到屋內(nèi)。一盞小瓦臺燈,木窗玻璃上,露出一個少年驚慌失措的紅暈,那是屬于少年的“雨季”。屋是舊屋,窗是更舊的窗。只是,這秋雨,這秋夜,不知在窗外來來回回了多少趟,終于等來了一個而立之年的滄桑人面。他輕輕坐在窗前,不言不語,貪飲一口這寂靜之夜。
噫?這秋雨夜,除了我,劍臣先生筆下的那些鬼仙狐妖怕是也難挨寂寞,只不過她們不愿登門來喝酒或暢敘幽情。也罷。好在,還有一屋子的書。
書亦是舊書。沈括《夢溪筆談》載,“古人藏書辟蠹用蕓”,“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虱”。幼時家貧,我兄弟二人卻嗜書,父親收購舊書供我們覽閱。母親把書頁抖了又抖,擦拭一番,常有二三蠹蟲被抖落至地。那時不識蕓草,反而覺得蠹蟲可愛,讀書也自有趣味。
鄉(xiāng)間白發(fā)翁媼頗多,田舍翁常常閑話竹籬下,讀書者甚少,求書難,不亞于“手自筆錄,計日以還”的宋濂。父親收購舊書,日積月累,竟然也有可觀的數(shù)量。屋內(nèi)堆積的書冊邊角起卷,頁面發(fā)黃,卻不妨一讀再讀。讀書也挑時候,最好是在秋雨之夜,翻卷慢讀,這雨,淅淅瀝瀝,洋洋灑灑,哀哀怨怨,恰似自然的配樂,如酒,不喝先就有了醉意。夫復(fù)何求呢?讀書如切蔥搗蒜,缺的是功夫,少的是火候。書讀一遍,就再觀一遍寫書人的心境,和寫書人在木窗前話一話這鄉(xiāng)間秋雨。夜讀也挑書,諸如《兩般秋雨盦隨筆 》只沾了個“秋雨”的書名,這些野史摭言,讀來恰似飛蓬,一部《史記》、半卷《紅樓夢》,才消受得起這無邊的秋雨夜。
夜深了,再臨摹一闋《秋深帖》。累了,倦了。懷擁一卷舊書,躺在這瓦屋之內(nèi),聽著木窗外平平仄仄的秋雨聲。今夜,又是一場好眠。
二
晨炊之時,溫度陡降。即使窗扉緊閉,寒氣仍四處游蕩,刺骨入髓。窗外寒風(fēng)嘶鳴,呼呼作響,壯懷激烈。風(fēng)中還能聽到“嚶嚶”之聲,如李廣鳴鏑射石,又似崔鶯鶯檐下抽泣。
我裹緊布衾,躺在板床上,盯著屋頂。司晨之聲久不聞,蒼茫呼嘯的風(fēng)聲也像是走遠了的山間狼嚎。俄頃,風(fēng)初定。誰在急叩窗頁?是落了單的啄木鳥在敲啄窗框,還是誰家頑皮孩童亂扔石子嬉戲?嘈嘈切切,乒乒乓乓,大珠小珠落玉盤。
開軒窗,寒風(fēng)撲面,雪霰擊窗,顆顆粒粒。窗前的木桌本是舊物,從蒼穹而來的“鹽粒”迅速地融入木質(zhì)桌面,如鹽入水,了無痕跡。我用手指擠壓桌面,松軟,像是壓在一層經(jīng)年的苔蘚上。這些小精靈潰不成軍地往屋內(nèi)跑,反倒像是它們怕冷一般,也是怪哉。
我倒吸了一口冷氣,窗外已然是冬天了。
這一年的冬日像是鄰家小女,昨日還在騎著竹馬繞床弄青梅地嬉笑打鬧,今晨卻聽到窗外噼里啪啦的鞭炮之聲。開窗一看,她已經(jīng)鳳冠霞帔地上了一頂花轎,成為人婦。
冬天來得猝不及防,季節(jié)交替不過是手撕一頁日歷。
萬籟突然俱寂,開始慢下來,緩下來。從蒼穹撒下的“鹽?!鼻么蛑迩f,窗外已有人從草垛上拽下幾把草,夾在腋下,一只手護住頭頂,倉皇地往家里跑。雞鳴不再聒噪,啄著鹽粒,以為是玉米粒之類的糧食。系在溪邊老柳樹上的黃牛犢卻在撒歡跳躍,看著雪粒砸在小溪上,像是汛期的魚苗躍出水面。
雪粒落在瓦上,聲如瀉下一斛黃豆;雪粒落在草垛上,聲如風(fēng)在擊打柳枝條;雪粒落在窗外的枯草上,聲如牛尾掃蚊蠅。這大概就是莊子所說的“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的“天籟”之聲。
下雪容易讓人忘記時辰,沙漏、日晷、時鐘之類記刻時間的物件都不適合拿出來。最好把這些時刻提醒你“逝者如斯夫”的勞什子束之高閣,不見不聽為凈,物我兩忘,才深得其味。
下了好一陣后,雪速慢了下來,雪粒變成了雪朵,一簇簇,像是田野里被陽光曬得炸開的棉花,一朵便盈手可握。屋外被雪幕遮掩的景色也漸漸露出了端倪,整個村莊被雪籠蓋著。遠處田野,層層疊疊,似鋪上了好幾層新打的棉被。近處屋瓦披雪,灰褐色的樹枝像是被油畫筆添上了一道道雪白。牲畜們也跑到雪地里打滾,“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誰家孩童已經(jīng)在雪地里玩耍,不一會兒就變成了雪人模樣,嬉笑聲不斷。
傍晚,雪霽。
大雪已封門,天地間一片白茫茫,屋舍儼然,晚炊裊裊入云端,井田還剩下微微起伏的輪廓。池塘邊沿隆起了厚雪,幾根幼嫩的刺槐、茅草從雪中鉆出,像是雪龍的胡須。水塘幽深,不可見底。已經(jīng)有人家拎著木桶來塘邊汲水,門戶中開,鏟雪的人紛紛相互吆喝。蒼茫天地間,也有幾位白衣勝雪的清麗少女,從樹枝上摘下一朵朵雪花把玩。
雪后,讓人備感清冷,遙遠處的山巒為晴雪所洗,空氣薄涼,渾天一色的蒼??偸亲屓烁袊@宇宙之大,蜉蝣人生,且喜且憂?!叭松教幹嗡疲瑧?yīng)似飛鴻踏雪泥”,就像那孩童捏造的雪人,俱是百態(tài)人生,大雪無痕,而冷暖唯有自知。
夜來得快,四野蒼茫,靜穆如太初,不必擔(dān)心有夜歸人輕叩門窗?!耙股钪┲兀瑫r聞?wù)壑衤??!边m合臨魏碑唐帖,誦兩闋宋詞,或者哼唱幾折小曲來驅(qū)寒。我殷羨居住在高緯度的作家,風(fēng)雪之夜,蓋著毛毯,坐在火爐旁,一壺咖啡“嗞嗞”地煮著,羽毛筆在紙上“沙沙”地書寫曠古的雪夜文章。此時,我身在鄉(xiāng)野之處,無福文君當(dāng)壚,也學(xué)妙玉采集葉片上的落雪,恰有一尊土陶小火爐,抽屜中還有木炭少許,燃起,慢慢烹茗,解渴,亦可稍許取暖。
雪,簌簌地落著,靠在窗前,靜靜聽,細細品,個中滋味也需要文火慢慢煎熬,豈容浪費半滴?
三
春月漸濃,乏了身子,半垂天邊。遠觀,渾如明眸。蒼穹下,桃枝纖瘦,無端長出無骨的亮色花苞,這便到了桃月時節(jié)。
窗外,茂葉繁柯,鳥驚庭樹,春月濃稠似蜜,月中仙子依稀可見,衣袂飄飄。窗外雖是一塊荒圃,但好在就是一塊荒圃。身居鄉(xiāng)野的妙處之一就在于有這樣一塊難得的荒圃和庭院,來回踱步,看看花草長勢,大雁從庭院上空飛走又飛來,聽花貓打哈欠,水井沿上的轆轤“吱呀吱呀”地轉(zhuǎn)動。夜色也寧靜,只有犬吠在空曠的夜里回蕩。簞食瓢飲,放鵝讀書,梅妻鶴子,這大概就是古代隱士的日常生活。窗后的這塊荒圃一直沒有打理,我曾想過鏟掉那些荒草雜樹,一邊讀著《茶經(jīng)》,一邊種點鄉(xiāng)間野茶,再不濟種些蓖麻或者開墾為菜園。忽一想,如若這樣,窗外便從此少了一道風(fēng)景,索性一切就讓它順其自然,反而頗有小國寡民自然之境的味道。
春月初上,似妖嬈女子,媚態(tài)百出,春夜也常難眠。春月如焦糖,總是千絲萬縷地黏著人,無論身在何處,仍舊藕斷絲連。我輕輕地帶上門,躡手躡腳地來到荒圃,像是愛麗絲夢游仙境。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乘著月光偷偷溜出門的念頭,從童年時,看著窗外的月光,就開始有了童話里的沖動。
荒圃里的花草長得肆無忌憚,或許是這一輪春月如打在瓷碗里的蛋黃,營養(yǎng)過剩,滋養(yǎng)著這一方草木。腳下細草濃密,去年搬運稻草、芝麻秸稈遺落下的菜籽,鳥兒銜來的花籽,爭相冒出尖兒,濟濟一堂。赭紅色、青翠色,是宋元文人畫家筆尖滴下的顏色。牽?;ê妥咸僖呀?jīng)爬上了我的窗戶,綠窗煙蘿,窗外如畫的景致便是這些藤蔓植物所繪。
荒圃中的植物大多是鄉(xiāng)間野花野草,蒼耳、燈籠草、滿天星、苘麻、紫花地丁、車前草等,生長在荒圃中的一隅,不爭奇斗艷,各自安好。鄉(xiāng)野植物即使在這春光爛漫之時,也開放得含蓄,似農(nóng)家少女,有些扭捏之態(tài),卻又可愛至極,別有一番風(fēng)味。
我走入荒圃,蹲在一堆花草中,聽著它們拔節(jié)之聲。輕輕的,脆脆的,似在舒展身姿,又好像在相互輕聲呢喃。我相信花有花語,草有草言,不過這些花草在春月朦朧之下,總是顯得有些曖昧。我念想著《紅樓夢》中的絳珠仙草或者明清小說野史中常有的花神草仙,會在這樣的月色中出現(xiàn)。她們必定身姿婀娜,通人語,懂世情,能歌善舞,琴棋詩畫俱佳,值得我翹首以待。許久,只有暖暖春風(fēng)搖曳著花草影子,那些夜中的神女仙娥,大多藏身于青林黑塞間,怕是不會出現(xiàn)在這片荒圃之中。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淡淡的氣味,有草木味、土腥味、慵懶味、胭脂味,混合成春天的味道。每個季節(jié)都有自己獨特的氣味,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的精神脾性也隨之有稍許的變化。春天的氣味如雞尾酒,混合百味,豐富濃烈,敞開襖襟的氣味,春水汩汩的氣味,風(fēng)吹檐下茅草的氣味……繁花似錦,春意彌漫著躁動不安。春天的萬物有“吳帶當(dāng)風(fēng)”的畫法,飄逸俊秀,處處都在暗潮涌動,只不過在鄉(xiāng)野之處,這份“動”更加襯托出“靜”,就像魚游水底,水面波瀾不驚,風(fēng)吹草木,風(fēng)不定,人初靜。
我的腿有些酸麻,扶著墻站了起來。春月無邊,籠罩四野,一層如白紗的薄霧懸浮在周遭。夜色寧靜,池塘里的水日漸干涸,水域縮小,只夠雛鴨戲水,幾棵高瘦彎曲的樹在夜色里如同魑魅。更遠處的春夜之景或許更佳,但是我已經(jīng)不愿再欣然前往。展子虔的《游春圖》常讓我對春景生出向往,只是如若去游春,我斷然不會選擇夜間出門。我是一個寄居者,寄居在這春夜里,寧愿像那些荒圃里的野花雜樹一樣,安土重遷。案頭有《老殘游記》和《山海經(jīng)》,每每讀之,心馳神往,探幽人間秘境,遨游名山大川,做一名游俠兒,這自然是不錯的。但是,我心有所縛,身有所羈,斷然無法暢游,就像我對徐霞客的贊嘆也僅僅止于他的那本游記。不過這一方寂靜之地,也已足夠我享受半夜。
窗外的春天來得緩慢而熱鬧,似一群不諳世事的青蔥少女,蹁躚而至。春色撩人,我獨享這一方鄉(xiāng)間野花雜樹荒草的無邊春意,榮幸之至。如此景色,只有我煢煢孑立的影子相伴,忽生一絲凄涼之感。試問,吾誰與歸?
罷了。春風(fēng)若不鬧,這一夜便也相安無事。
四
月光,溫如瓷,薄似霜,輕若鴻毛,顏與處子之膚相仿,聲和箜篌余音相近,形同盈溢之井,半滿懸弓,新婚娥眉。數(shù)株枝丫旁逸斜出,鐵畫銀鉤般的苦楝樹直愣愣地刺破月光,瀉下一地橫七豎八潑墨畫模樣的影子,站在窗外和我這個守夜的人對視。
這個仲夏,唯有白月光。
夤夜,久未眠,戶牖微開,月光潛入。
窗臺上不知何時多了一匹青苔,月光澆灌,青嫩崢嶸,是做盆景的好料子,不過鄉(xiāng)野處處皆是自然之景,不如任其生長。桌上的玻璃瓶中,插著母親白日里折摘來的荷花,粉紅如及笄少女的害羞臉頰,還帶著池塘里水淋淋的氤氳。窗外野花的花粉味、曬了一天的草木味,播散于空氣中,被這月光一洗滌,反而清香濃烈,似松枝烹茗。
戶外,明月相邀,清風(fēng)相待,正是夜游之時。出院門,幾棵野樹分列兩旁,清樾輕嵐,蓊蓊郁郁。樹間晚烏夜鶯,時而“咕咕”自語,時而聲如笙簧,撲翅吵鬧。盛夏之夜,可捕蜻蜓、撲流螢。月上柳梢頭,一群孩童早就在夏月下奔跑了,熙熙攘攘,呼朋喚友?;睒渲η鄢扇?,裹上檐下蜘蛛網(wǎng),便可去捕捉蜻蜓。蜻蜓白天避暑,熱倦了,飛累了,常常聚集在槐樹之上,作飛翔狀,一動不動。孩童眼疾手快,一撲一個準。女娃們更喜歡去撲流螢,裁剪舊蚊帳作螢?zāi)遥蹲侥秋w舞著的星星點點的亮光。螢火蟲或飛入草叢,或飛入樹林中,孩子們像是白天撲蝴蝶一樣,不一會兒,便臉色紅潤,汗水津津,好不快活。
院門外,左邊為荒圃,右邊是一條小巷?;钠运埔环教斓?,囿于一處,適合靜下來,看草木枯榮。而小巷,月光下,逼仄成一條二三十米長的甬道小徑。青藤植物攀爬兩側(cè)高墻,夜涉成趣,月光高懸,高墻的影子成犬牙狀,為這條小徑鑲了黑色花邊。這條小巷,要徐行,需慢走。這是一條通往寂靜之地的小徑,我?guī)缀跏撬椴蕉小?/p>
一個人行走在這月光下,影隨人動,人隨月走。我相信月光是一位“悔教夫婿覓封侯”的癡情新婦,醉臥沙場的豪情壯志都被她蹙黛垂眉的哀怨一點點融化。四季輪轉(zhuǎn),時光似少女,開奩試胭脂,肌膚吹彈可破,畫眉深淺,媚態(tài)可掬。只是這片月光,冷若冰霜,模樣也從鐵線勾勒變成了沒骨暈染,愈加讓人看不清,捉摸不透,像是一場無疾而終的戀愛。
月色朦朧,披在身上,如錦衣夜行,心事不與人知,卻又怕人不知。人間自有寒暑,月光卻無冷暖。月光如紗似水,伸出手,薄薄地盛在掌心,宛如一場夙夢。
四野空曠,平疇好幾里,鄰村的屋舍歷歷可見,不遠處路兩旁的樹林如煙染。登上土丘,皓月高遠,迎風(fēng)而立,我不禁對月舒嘯,一吐幽情。蛙鳴齊奏不歇,此起彼伏,稻禾搖曳,香氣撲鼻。風(fēng)吹樹林,從井田外傳來,似有魍魎相應(yīng)和。月光光,亮晃晃,照在我赤裸裸的心境上,我遙望著遠方,恰似明代張靈《招仙圖》中一位蓮步蹇緩的仕女,且行且顧盼流連。皓月當(dāng)空,石橋邊荻蘆輕搖,我的面前仿佛也有一片海,月光蕩漾,卻不見擺渡人。忽有人輕聲哼唱:“白月光,心里某個地方,那么亮,卻那么冰涼。”似有瑤琴相伴奏。我回首張望,寂寥無人,只有一陣風(fēng),從遙遠的幽深處吹來,暖暖的,輕輕的,撲面而來,似在趕路。
月光淡如素箋,妙手丹青怕是也難以細細描摹。我站在暑氣縈繞的月光下,一切的景物虛無縹緲,像是濾過紙窗的晨曦;一切的事物恍如墟里煙,朦朧不辨牛馬;一切的人物已如昨夜待客的茶,騰騰熱氣漸消,渾如窗上冰花,再看已是老眼昏花之年。
徘徊在月光里,每走一步,踩在月光上,就像踩在昔日的時光上,軟綿綿的,亦幻亦真,仿佛進入了太虛幻境,無需引路人。其實,我也知道,這一方鄉(xiāng)野之處的寂靜之地,早已成了我寤寐之際的游離之所。我在月光中一遍遍折回到瓦屋內(nèi),成了回鄉(xiāng)的爛柯人,把經(jīng)年的記憶疊放在木窗前瀝水,讓這盛夏之夜的月光晾曬,等到它們像葉子一樣被風(fēng)干,變得焦脆,便藏于書頁中。我戳上印泥,脫下青衫而離去。多少年后,當(dāng)我曳杖而歸,不時地翻閱,忽然發(fā)現(xiàn)有“書魚”游走,似昨日灼灼桃花已然枯萎成泥。這片寂靜之地終究成為了時光的贗品。
知否知否?茫茫天地一沙鷗。
責(zé)任編輯? 劉鵬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