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lián)網(wǎng)黑話的更新速度,讓人覺得自己一天不上網(wǎng)就能被時代拋棄。比如最近這段時間,“網(wǎng)抑云”的梗突然爆火,屢登微博知乎熱搜,多次刷屏朋友圈。網(wǎng)易云本來只是一個簡單的、擁有評論功能的音樂APP,很多人喜歡在樂評區(qū)里講一些走心故事或者神評論,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樂評區(qū)變成了大型“傷痛文學素材庫”。
在這些評論中,有的人是真抑郁,他們把樂評區(qū)當作“樹洞”,以此抒發(fā)情緒、交流情感,把內(nèi)心深處那些說不出口的、隱秘的、私人的話留在這里。但有的人發(fā)表傷感評論并不是真的在聽歌過程中產(chǎn)生了情緒,而是為了上熱評,求關(guān)注,他們成了“矯情文學大師”,忽略別人的真情實感,開始總結(jié)套路、復制粘貼、模仿調(diào)侃,大量假裝抑郁的虛假矯情文字開始充斥樂評區(qū),打開樂評區(qū)就像打開“悲慘世界”大門,因此被網(wǎng)友們戲稱為“網(wǎng)抑云”。
“直到后來看到你戀愛的樣子,才知道你從來沒真正喜歡過我。”——網(wǎng)易云音樂熱評《那就這樣吧》
“慢慢大家會明白的,無法跟喜歡的人在一起,其實是人生的常態(tài)?!薄W(wǎng)易云音樂熱評《后來》
“每個嘴上說不想戀愛的人,大概心里裝著一個不可能的人吧?!薄W(wǎng)易云音樂熱評《我要怎么說我不愛你》
有了這些評論,聽歌都變得不再那么純粹了,這種現(xiàn)象不禁讓人心生厭煩。想起在沒有“網(wǎng)抑云”音樂的時代里,我們只顧享受著MP3里的音樂,只想把音樂分享給自己喜歡的人,音樂僅僅是音樂。
MP3帶給我們的回憶非常多,在那個年代,幾乎每個穿著校服的少年,口袋里都裝著一個MP3,但沒有一個學生的MP3逃得過被學校班主任沒收的命運,下午第一節(jié)課,往往是老師們集中沒收MP3的時間段,因為沒有聽歌的學生,一般都會無精打采地趴在課桌上睡覺,而那些聚精會神盯著黑板上課的學生,一定有鬼。
華語音樂最流行的時代,也是MP3最風靡的時代,從周杰倫的《簡單愛》到《園游會》,從五月天的《溫柔》到《知足》,那些關(guān)于戀愛的道理,那些對于未來的期待,我們都是從歌里面聽過來的。
“當年花了五百塊買的MP3才128MB空間”這句話是不是讓你回憶起了那些年被“儲存空間”支配的恐懼?在儲存技術(shù)不發(fā)達的當年,能夠壓縮文件大小的 MP3 對于當時的用戶來說,簡直是“黑科技”一樣的存在。后來隨著ACC格式的出現(xiàn),MP3漸漸沒落,直至最后宣布退出歷史舞臺。
跟隨MP3一起退出時代的還有3.5mm耳機孔,自從2016年,iPhone 7系列發(fā)布,取消了3.5mm耳機孔,慢慢地很多安卓手機廠商開始效仿。為了保持手機美觀,也更省成本,不少手機在跟上Type-C主流接口設計之后,去掉了3.5mm耳機孔,直接選用Type-C接口或者用無線耳機。有人覺得更加方便了,也有人覺得這樣一來,始終差點意思。
“取消3.5mm耳機孔確實是一個最愚蠢的決定,尤其是手機沒電耳機也沒電的時候?!?/p>
“取消3.5mm耳機孔真是手機進化史上最大的敗筆,能不能別總跟蘋果學那不值錢損出。”
“取消3.5mm耳機孔這操作是真的無法理解,我又找不到我的轉(zhuǎn)接頭了?!?/p>
“3.5mm耳機到底做錯了什么?這么多手機全取消了耳機孔。”
雖然很多人吐槽,還是越來越多手機取消了3.5mm耳機孔,就連近期發(fā)布的好幾款新品也是采取這樣的設計。就在很多人慢慢習慣了沒有3.5mm耳機孔的時候,最近突然有消息爆出,3.5mm耳機孔要回來了。
從MP3到“網(wǎng)抑云”,從3.5mm耳機孔到藍牙耳機,我們經(jīng)歷了時代的更迭、科技的進步,但聽歌的初心從未改變,聽歌是為了給心靈找一劑良藥,而不是在充斥著矯揉造作的“喪文化”中尋找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