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 萌,柴 進,肖金華,蔣思文
(華中農業(yè)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湖北武漢430070)
2019年12月以來,一場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全國各地蔓延,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qū)陸續(xù)啟動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一級響應[1]。2020年2月4日,教育部印發(fā)了《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教高廳[2020]2號),對疫情期間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管理提出了指導意見。要求各高校應充分利用優(yōu)質在線課程教學資源,依托各級各類在線課程平臺、校內網絡學習空間等,積極開展線上授課和線上學習等在線教學活動,保證疫情防控期間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
為了及時總結疫情防控期間的成功經驗、分析存在問題,為疫情結束后繼續(xù)開展相關在線課程建設與應用、教與學變革、配套機制建設提供具體的指導性建議,動物生產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通過在線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全國39所涉農高校共計47個動物生產類相關專業(yè)疫情期間的在線教育教學情況開展了調查與分析,為各高校在線教育教學提供參考。
動物生產類專業(yè)主要包括動物科學、蠶學、蜂學等相關專業(yè)。本次調查共選擇了39所涉農高校47個動物生產類相關專業(yè)作為主體,分析在線教學開課門類、課程來源、教學平臺使用、參與師生人數(shù)、問題與建議等。47個相關專業(yè)共開設1 460門在線課程,1 429位教師參與在線教學,參加在線課程學習的學生達46 299人次。
各個高校的課程分別按照公共基礎課、專業(yè)課和通識課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見圖1。1 460門在線課程中公共基礎課208門,專業(yè)課936門,通識課316門;其中共開設理論課1 357門,專業(yè)實驗/實踐課103門。在所開設理論課程中,公共基礎課208門,通識課316門,專業(yè)理論課833門。
圖1 在線開課門類情況
在線教學課程來源豐富,見圖2,主要包括國家精品課程54門、省級精品課程40門、外校在線課程160門、本校教學資源571門,有些高校還開設了全英文課程11門和利用國外教學資源5門。此外,也存在部分教師因對網絡教學資源不熟悉,利用自己的PPT上課;或者有些課程缺乏在線課程資源,兩者合計619門,占比42.40%。
圖2 在線課程來源分布情況
教學平臺是線上教學的重要保障和支撐力量,目前市面上的教學平臺門類眾多、功能各異,但都不是很完善[2]。因此,受在線教學平臺的選擇局限性影響,各高校教師首選QQ群聊作為在線教學平臺,占23.14%;其次是超星學習通,緊隨其后的是騰訊課堂、雨課堂、中國大學MOOC、釘釘和騰訊會議等。
圖3 在線教學平臺選用情況
自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zhàn)打響以來,各涉農高校高度重視,在各高校疫情防控指揮領導工作組的指導下,紛紛成立在線教學工作指導小組,建立教務部門、現(xiàn)代教育技術保障部門、教學質量監(jiān)管部門、各院系教研室等多部門協(xié)同參與的線上教學保障團隊,統(tǒng)籌多維資源,切實保障“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指示精神的落地落實。
信息技術普及運用,網絡學習平臺與教學資源的共享,為“不停教、不停學”提供了基礎條件和實現(xiàn)可能[3]。各相關高校積極響應,結合動物生產類專業(yè)教學實際,制定了在線教學培訓計劃和網絡教學工作指南。在線開學前,通過線上會議、網絡培訓等形式,舉辦教師線上教學培訓,為教師分享經驗,答疑解惑;建立課程學習群,提前開展在線教學試運行,為正式開展在線教學做好預演,使教師和同學們提前適應在線教學,熟悉在線教學平臺使用,并及時協(xié)調、解決各類問題,確保線上教學順利有序開展。
為保證在線教學順利實施,各高校建立在線教學督查制度,對在線教學的資源建設和利用、教學組織、教學進度執(zhí)行、學生參與以及輔導答疑等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監(jiān)督抽查,及時收集師生意見與建議,協(xié)助師生解決在線教與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此外,各高校教務部門通過問卷調研等形式對本校動物生產類專業(yè)在線教學開展情況以及存在問題進行摸排,從而及時了解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經驗,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yè)教學指導、監(jiān)督和評價工作,切實保障在線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在線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實踐,由于無法通過面對面的方式與學生開展互動交流,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缺乏直觀的掌握,所以學習效果考核也應當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形式。教師通過在線簽到、互動提問、在線測試、分組討論和翻轉課堂等多種舉措相結合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師生互動的廣度和深度,提高學生參與度與積極性[4]。例如,2020年5月10日華中農業(yè)大學對《豬生產學》課程組織線上結業(yè)考試,考試以開卷方式進行,通過QQ群發(fā)放試卷、回收答題紙,利用騰訊會議平臺組織考試,學生全程開啟攝像頭,監(jiān)考老師對考試過程進行監(jiān)控。實現(xiàn)在線教學考核體系和學習效果評價機制的整合創(chuàng)新,從而因地制宜,更為合理和科學地考查學習效果。
3.1.1 網絡教學支持不足。面對此次疫情期間全國大規(guī)模在線教育的“網絡大考”,教師和學生均遇到了網絡硬件條件不足的問題。因家庭條件、地域等原因,設備不足、網絡覆蓋和信號問題等成為了部分教師與學生在線學習的困難之一。此外,學習平臺不穩(wěn)定、網絡卡頓、信號中斷等現(xiàn)象也時有發(fā)生。疫情防控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大規(guī)模群體的在線教學,需要打造一支或多支系統(tǒng)提供共性支持服務的專業(yè)團隊,以讓教師專注于教學,提升組織效率和教學效果[5],這對網絡教學平臺支持和網絡營運服務單位等均提出了要求。
3.1.2 教學資源支持不足。動物生產類專業(yè)網絡教學優(yōu)質資源儲備不足,從在線課程資源使用情況可見,各高??蛇x的國家級、省級精品課程資源較少,大部分高校均采用本校教學資源和教師自主資源進行授課,網絡教學資源和教學經驗均顯不足。
3.1.3 教師網絡教學能力不足。在線教學不是傳統(tǒng)教學的在線化,更不是線下課堂到線上的“搬家”,而是將互聯(lián)網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要素,深入融合到教學活動的一種全新模式[3-4]。而部分教師對線上教學的認知和技能儲備尚未建立[6],網絡技術能力和網絡教學組織能力均顯不足,教師應當從課程資源選擇、授課技巧提升和自我狀態(tài)調試等方面進行及時調整。
3.1.4 學生身心適應存在障礙。從熟悉的線下課堂到陌生的線上課堂,每位學生都會經歷一個從陌生到逐漸熟悉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網絡課程因需要長時間面對電子屏幕,對學生的視力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學習環(huán)境的變化導致諸多因素的干擾,注意力無法集中;各類課程學習平臺、學習軟件使用存在操作上的差異,學生需要在不同的學習媒介之間進行切換;學習群太多而造成消息接收不及時和刷屏等現(xiàn)象,均對學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困擾。此外,網絡課程學習對于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控能力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由于缺乏教材,學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預習和做筆記,存在課程預習量、作業(yè)量、測驗量“三高”的現(xiàn)象,學生學習壓力大,身心適應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
3.1.5 實驗/實踐課程開展存在困難。作為一門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動物生產類專業(yè)需要大量的動手實驗、實踐課程,除少量課程利用虛擬仿真實驗課程資源開展線上教學外,絕大部分實驗/實踐課程均無法有效利用在線形式開課。雖然仍有部分高校充分利用線上資源開展了線上實驗教學,如華中農業(yè)大學《豬生產學》實驗課程充分利用《豬遺傳育種關鍵技能虛擬仿真綜合訓練》、中國計量大學《生豬屠宰檢驗檢疫》等虛擬仿真在線教學資源,使得實驗教學在疫情期間得以順利開展,但目前可供動物生產專業(yè)在線開展實驗課程的虛擬仿真教學資源十分有限。此外,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通過網絡開展教學和操作練習,終究無法完全替代實際操作,與實驗/實踐教學質量要求之間仍存在一定差距。
本次大范圍的動物生產類在線教學實踐不僅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首次探索,也是全球范圍內的重要試驗?,F(xiàn)代信息技術全面進入教與學過程,改變了教師的“教”,改變了學生的“學”,改變了學校的“管”,改變了教育的“形態(tài)”[2]。動物生產類專業(yè)在“停課不停學”時期積累的在線教學經驗和實踐都十分寶貴,值得認真總結和提煉,為后續(xù)在線教學的開展提供參考。
3.2.1 加強公共支持服務。各地信息化基礎、能力水平不一,技術環(huán)境與資源作為在線教學的基礎,應得到各級主管部門的充分重視。地方政府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應健全相應管理制度,加強對配套的公共服務支持體系的建設,以應對日后各種突發(fā)狀況。
3.2.2 加強優(yōu)質專業(yè)教學資源建設。各高校相關專業(yè)應立足長遠,系統(tǒng)謀劃,加強優(yōu)質在線課程建設和資源儲備,加強網絡精品課程建設,尤其應當加強線上虛擬仿真實驗/實踐課程資源建設,著力推進線上、線下和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建設。
3.2.3 加大優(yōu)質網絡教育資源的分享力度。目前,全球教育正經受著前所未有的艱難時刻,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在疫情期間向世界各國援助了口罩、試劑盒等抗疫物資,而中國高等教育也應當在危機時刻支持世界高等教育共渡難關,用中國優(yōu)質課程資源服務全球學習者[7]。動物生產類專業(yè)應當加強精品課程資源的分享力度,推出能夠代表中國水平、中國質量的英文版國際平臺和課程資源。
3.2.4 加強教師的線上教學培訓。線上線下教學存在差別,線上教學不等于直播教學,應當加強教師的線上教學的系統(tǒng)性培訓,促進線上線下教育融合。此次線上教學經歷讓我們意識到,線上教育正改變著傳統(tǒng)教學方式,應加強在線教育教學培訓的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制度化,建立有效考核線上教學效果的長效機制,提高教師在線教學的實施水平和實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