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源,周 琳,王中華,錢 佳
(泰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藥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
汽車發(fā)動機油是汽車的“血液”,在發(fā)動機運行過程中起到潤滑、冷卻、密封、清潔、防銹等作用[1],因此,發(fā)動機對機油的品質(zhì)要求較高,油中有1%的烴類變質(zhì)就不能繼續(xù)使用[2],導致其更換量和需求量大。
更換下來的廢機油如果直接排入環(huán)境,不僅降解難度大、污染嚴重,同時也是對資源的一種極大的浪費。廢機油中變質(zhì)的成分占比只有百分之幾[3],剩余大量的石油烴均可回收利用。廢機油變質(zhì)的主要因素包括金屬碎屑、油泥等雜質(zhì)顆粒,燃燒產(chǎn)生或外界混入的水分,高溫條件下因熱分解和氧化而產(chǎn)生的積碳、膠質(zhì)和酸性物質(zhì)等[4],從而導致機油的黏度、色度、酸值等指標上升。目前,國內(nèi)外廢機油主要的再生途徑有硫酸-白土法、蒸餾-吸附法等傳統(tǒng)工藝,加氫精制、溶劑萃取精制、分子蒸餾、膜分離等新興技術[5]。傳統(tǒng)工藝雖然操作簡單,但往往存在二次污染大、再生回收率低等缺點,已逐步被淘汰[6]。新興工藝回收率高、回收油品質(zhì)量好,但工藝技術和成本要求比較高,往往對進入工藝的油品質(zhì)量要求高,需要將廢機油進行一定的預處理,盡量減少雜質(zhì)的進入。本工作以泰州某4S店回收的廢機油為原料,采用絮凝法對其進行脫除雜質(zhì)顆粒的預處理,該法操作簡單、二次污染小、成本低、除固體雜質(zhì)效果好[7],本文考察了絮凝劑的種類及絮凝過程的主要影響因素,經(jīng)過預處理,廢機油的品質(zhì)明顯上升。
廢機油中的雜質(zhì)有呈溶解態(tài)的過氧化物、酸性物質(zhì),還有呈膠體或懸浮狀態(tài)的瀝青質(zhì)、油泥膠質(zhì)、炭青質(zhì)、塵土和金屬屑等雜質(zhì)[8]。絮凝劑的加入可通過壓縮雙電層、吸附電中和、吸附架橋等作用幫助顆粒凝聚,從而實現(xiàn)沉淀分離,分離效果主要取決于絮凝劑的選擇[9]。
本文嘗試使用聚合鋁鐵、聚合氯化鋁等無機絮凝劑、聚丙烯酰胺類有機高分子絮凝劑,發(fā)現(xiàn)這些絮凝劑與廢機油難以互溶,或絮體過輕在油中難以沉淀。筆者通過大量試驗發(fā)現(xiàn)脂肪族胺類對廢機油的絮凝效果較好,它們的氨基基團可以和劣化油中的氧化基團形成氫鍵[7],并中和酸性基團,同時,其交聯(lián)性能可吸附膠體微粒,使雜質(zhì)顆粒聚集沉降。在這些胺類物質(zhì)中,筆者篩選出絮凝效果最好的兩種絮凝劑,異佛爾酮二胺和N-(2-羥乙基)乙二胺,對它們的最優(yōu)工況條件進行試驗。
在150mL油樣中先投加一定量異佛爾酮二胺,攪拌8min,再加入一定量N-(2-羥乙基)乙二胺,攪拌8min,并恒溫80℃沉降2h后測定其絮凝效果及絮凝劑投加量。
將廢機油用石油醚稀釋一定倍數(shù),經(jīng)TU-18010-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檢測,測得其最大吸收波長為475nm,透光率為1.68%。取100mL廢機油樣,加入一定量的絮凝劑,并置于一定溫度的恒溫水浴鍋中,攪拌反應一段時間,恒溫80℃沉降2h,冷卻后取上清液用石油醚稀釋一定倍數(shù)[10~11],過濾后以石油醚為參比測其在475nm處的透光率,以透光率的相對變化情況粗略反應絮凝預處理效果。
絮凝劑用量對絮凝效果影響較大,添加量不足時雜質(zhì)顆粒不能充分聚集,而用量過多會出現(xiàn)再穩(wěn)現(xiàn)象,降低絮凝效果,由圖1可見,異佛爾酮二胺最佳用量為 6mL(V/V為 10%),N-(2-羥乙基)乙二胺(V/V為20%)的最佳用量為10mL。
絮凝溫度低時,廢機油黏度過大,不利于絮凝劑與顆粒物接觸,絮凝效果不佳,溫度過高時,油樣發(fā)生氧化變黑,絮凝效果變差,由圖2可見,異佛爾酮二胺絮凝最佳溫度為75℃,N-(2-羥乙基)乙二胺為80℃。
攪拌時間過短,絮體不能充分形成,絮凝效果不佳,攪拌時間過長,已形成的凝聚物被打碎,絮凝效果下降,由圖3可見,異佛爾酮二胺最佳攪拌時間為10min,N-(2-羥乙基)乙二胺為8min。
圖1 絮凝劑用量的影響Fig.1 The effect of flocculent dosage
圖2 絮凝溫度的影響Fig.2 The effect of flocculating temperature
圖3 攪拌時間的影響Fig.3 The effect of stirring time
通過正交實驗的設計可以分析出最優(yōu)的工況參數(shù),同時可以分析出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本實驗以異氟爾酮二胺為代表,選取三因素:即絮凝劑的用量、絮凝溫度、攪拌時間,并選取各單因素實驗當中的最佳工況附近的四水平,沉降反應條件固定。根據(jù)L16(43)安排試驗,試驗方案和試驗結果見表1。
通過以上極差分析可知,在絮凝試驗中,各因素對透光率影響次序為:絮凝劑用量、絮凝溫度、攪拌時間,其中絮凝劑用量影響最大,后續(xù)絮凝實驗將主要研究兩種絮凝劑投加量的影響。正交試驗理論上得出的最優(yōu)工況條件為絮凝劑用量4mL,絮凝溫度70℃,攪拌時間8min。
表1 異佛爾酮二胺正交試驗方案及結果Table 1 The design and result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on isophorone diamine
在油樣中分別加入不同量的異氟爾酮二胺溶液,攪拌8min,再加入4mL的N-(2-羥乙基)乙二胺溶液,攪拌8min,并恒溫80℃沉降2h后測定其絮凝效果,由圖4可知,二次絮凝后效果明顯提升,考慮經(jīng)濟性等因素,異氟爾酮二胺用量為4mL時絮凝效果最佳。
在油樣中加入4mL的異氟爾酮二胺溶液,攪拌8min,再分別加入不同量的N-(2-羥乙基)乙二胺溶液,攪拌8min,并恒溫80℃沉降2h后測定其絮凝效果,由圖5可知,N-(2-羥乙基)乙二胺用量為5mL時絮凝效果最優(yōu)。
圖4 異氟爾酮二胺用量的影響Fig.4 The effect of IPDA dosage
圖5 N-(2-羥乙基)乙二胺用量的影響Fig.5 The effect of N-(2-hydroxyethyl) ethylenediamine dosage
經(jīng)過本試驗的二次絮凝處理后,廢機油的色度明顯改善,品質(zhì)也明顯提升,具體處理結果見表2。該工藝操作簡單,處理成本較低,對于后續(xù)的再精制或再煉制工藝,均降低了處理難度。
表2 絮凝再凈化后油樣品質(zhì)對比Table 2 The quality comparison of re-purging oil sample by flocculation
實驗表明,異佛爾酮二胺及N-(2-羥乙基)乙二胺二次絮凝預處理,比異佛爾酮二胺、N-(2-羥乙基)乙二胺單獨絮凝預處理效果更優(yōu),絮凝劑用量更少,處理后廢機油的透光率均有顯著提升,其酸值、黏度、機械雜質(zhì)及色度也明顯下降,具體結果為:
(1)異佛爾酮二胺單獨使用最優(yōu)工況條件分別為用量6mL(V/V為10%的異佛爾酮二胺溶液),絮凝溫度75℃,攪拌時間10min;N-(2-羥乙基)乙二胺單獨使用最優(yōu)工況條件分別為用量10mL(V/V為20%的N-(2-羥乙基)乙二胺溶液),絮凝溫度80℃,攪拌時間8min。
(2)絮凝的各因素影響次序為:絮凝劑用量、絮凝溫度、攪拌時間。
(3)異氟爾酮二胺及N-(2-羥乙基)乙二胺二次絮凝時,異氟爾酮二胺用量為4mL,N-(2-羥乙基)乙二胺用量為5mL時絮凝效果最優(yō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