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添貴
漳州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363000)
鋼混結構能夠發(fā)揮鋼筋與混凝土的優(yōu)勢,提升建筑物的整體性和穩(wěn)定性。對鋼混結構進行深入研究,優(yōu)化鋼混結構施工技術,對提升建筑質量具有深遠意義。
目前鋼混結構主要包括組合梁、鋼管混凝土結構、混凝土與壓型鋼板組合結構、鋼骨混凝土構件等多種類型,不同類型具備不同特點。
組合梁是指將混凝土板放置在鋼材構成的鋼梁上,通過專業(yè)連接件(剪切連接件)將鋼梁與混凝土板進行連接,混凝土作為翼緣與鋼筋共同制成的梁。該結構的混凝土處于受壓區(qū)、鋼梁處于受拉區(qū),可提升整體組合梁的穩(wěn)定性。組合梁可以節(jié)約鋼材15%左右,有效降低造價。 組合梁還可以顯著減小結構變形、增強結構的抗疲勞能力等。
鋼管混凝土結構是指將混凝土注入鋼管中形成的組合結構,該結構利用鋼管可以有效約束混凝土,將原本單向的受壓變?yōu)槿蚴軌?,達成抗壓強度翻倍的目的。鋼管混凝土結構與傳統(tǒng)鋼混結構相比節(jié)省鋼材50%左右,施工簡單便捷。
混凝土與壓型鋼板組合結構是指將混凝土澆筑在壓型鋼板上,依靠鋼板的糟紋和凹凸肋與混凝土結合制成混合板?;炷僚c壓型鋼板組合結構可用于施工平臺與施工模板打造,可以有效推進房屋建筑施工進度。
鋼骨混凝土構件也常被稱為SRC,是在混凝土基礎上配置骨筋與鋼筋組合而成。常見的鋼骨混凝土構件有格構式與實腹式兩種。 實腹式具備高剛度、高強度、高延展性的特點,抗震能力是格構式的2 倍;格構式更加節(jié)省材料,連接更加簡單方便,可以應用于跨度、荷載相對不大的建筑結構中。
1)在施工前注重材料質量與施工組織設計。材料質量如果不過關, 鋼混結構很難滿足建筑需求,所以材料質量控制是施工要點之一。 施工組織設計為后期鋼混結構施工提供必要依據,所以鋼混結構施工設計十分重要[1]。
2)鋼混結構施工對鋼筋混凝土各項參數的要求很高。 參數不夠準確,在施工中使用的鋼筋與混凝土不符合建筑標準,難免導致施工材料與勞動力的浪費。
3)施工后的檢測。 可以通過比對設計圖紙,及時發(fā)現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并進行整改,確保建筑質量符合合同與設計要求。
模板工程作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施工要點如下:
1)把握構建具體尺寸,做好參數記錄,尤其是剛度、強度等參數的核算與記錄,同時對模板防水、防凍、材料、錨間、錨筋等進行檢查。
2)模板要按照施工流程進行搭設,且在施工中要確保模板位置正確,控制模板起拱高度,模板與模板之間一定要拼湊緊密。 在安裝支撐系統(tǒng)時,先檢查支撐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并設置臨時支撐點,加固支撐,確保施工安全。
3)要嚴格按照拆除順序進行模板拆除工作。 做好支撐后,先拆除非承壓部分,后拆除承壓部分,且必須在混凝土強度符合標準之后從上自下拆除[2]。
鋼筋施工是鋼混結構施工重點,其要點如下:
1)鋼筋施工之前需要準備好符合標準的鐵絲、墊塊(保護層)、捆綁材料等,滿足鋼筋施工的需要。
2)在鋼筋施工之前對模板內部進行徹底清理,保證每一個鋼筋接頭符合施工設計標準,確保每一個鋼筋接頭處于錯開狀態(tài), 并對模板進行編號,方便后期施工管理。
3)在大批量生產鋼筋之前,需要先按照施工標準進行鋼筋試制,待試制鋼筋的質量達到項目要求與制作標準之后,再進行大批量生產,為高層施工提供必要材料。
4)鋼筋施工全程都要安排經驗豐富的施工人員,避免鋼筋施工出現誤差。
5)對焊接完畢的鋼筋進行測量,確保其符合工程設計參數,尤其是鋼筋重要部位的焊接。
6)鋼筋捆扎工作需要按照工程圖紙進行,在捆扎之前對鋼筋進行抗彎試驗。
7)根據節(jié)點位置選擇幾根相對較短的鋼筋,在鋼筋下料之前將其放入,之后進行箍筋開口焊接,待焊接完成后再進行短鋼筋與箍筋焊接, 形成骨架。骨架必須在梁鋼筋安裝之前套入柱縱筋之上,待梁鋼安裝完畢之后,將其與梁柱整體下沉,避免出現開口與變形。
混凝土作為鋼混結構最主要的部分,在施工中要把握好要點,如果稍不注意就可能導致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氣泡等問題,對鋼混結構質量造成不利影響。
1)嚴格把控混凝土中水泥、水、骨料等材料的比例。 施工人員要根據不同部位、施工進度、施工人員專業(yè)技能等適當調整混凝土配比。 例如,如果施工進度比較快,在施工中要注重混凝土運輸途中的失水保護與保溫,避免因為溫度與失水嚴重導致后期混凝土出現裂縫等問題。
2)板、梁的混凝土施工。 梁體超過30.0 cm 時,采用分層澆筑方式,每層澆筑厚度小于30.0 cm,在梁、板混凝土施工中可以利用泵送混凝土,確保布料均勻,盡可能減少后期抹壓工作量。 在混凝土澆筑結束后需要二次振搗,并及時做好抹壓處理。
3)按照施工順序進行混凝土澆筑。 在混凝土澆筑前利用振搗棒對即將使用的混凝土進行均勻振搗,盡量排除混凝土中的空氣,避免后期出現氣泡。如果需要采用二次澆筑方式,第一次澆筑結束后再次進行振搗, 每次澆筑振搗都要深入柱模內部,直到模底出現漿時方可停止振搗;二次澆筑后,振搗深度要超過第一次澆筑面以下10.0 cm 位置,確保兩次澆筑面完美咬合,提升混凝土施工質量。
4)混凝土澆筑結束,工作人員針對澆筑位置做好攤平處理,并利用平板振搗器或者振搗棒,針對板與梁進行振搗處理,待振搗符合標準之后,利用大拉板將澆筑位置拍平,確保澆筑面的平整。
5)經過拍平處理后的混凝土表面收水一旦結束,要馬上進行第二次振搗作業(yè)。 每次磨平面之后30 min,利用抹子進行抹壓。 第三次抹壓處理需要在混凝土初凝與終凝之間進行,且抹壓結束后可以利用塑料覆蓋在板與梁表面,避免混凝土出現裂縫等問題。
6)根據施工設計圖紙與施工實際情況,適當調整鋼混結構的極限荷載系數。
7)待混凝土結構澆筑施工結束后,采取澆水、覆蓋保護膜等方式定期對混凝土結構進行全面養(yǎng)護,確?;炷两Y構質量[3]。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除需要對模板、鋼筋、混凝土等施工進行質量控制之外,為了進一步確保施工質量,施工企業(yè)可以從完善質量控制體系方面入手,全面加強施工質量監(jiān)管。 首先,根據項目需要設置質量管控部門,設置質量管控負責人1 名,管控人員若干,每日對工程施工質量問題進行記錄,并及時反饋;其次,在施工前由技術質量管控部門組織工程師、設計人員等進行技術交底工作,為施工組織設計文件制定提供依據,為后期工程施工提供指導;再次,做好檢測人員的專業(yè)培訓工作,確保其檢測技術水平,提升檢測的準確率。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鋼混結構的種類眾多,其施工要點也比較多。 施工企業(yè)要結合工程的具體情況、設計圖紙、合同要求等優(yōu)化施工組織設計,做好模板、鋼筋、混凝土等工程的施工質量管理,提升鋼混結構的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