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文, 程平, 李宏*
1. 新疆農業(yè)大學林學與園藝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2;
2. 新疆林業(yè)科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梭 梭 (Haloxylon ammodendron)為 藜 科(Chenopodiaceae)梭梭屬灌木狀旱生小喬木,是國家珍稀瀕危三級保護植物和新疆三級保護植物[1-5]。是我國西北荒漠和半荒漠地區(qū)一種耐寒、耐旱、抗鹽堿、防風固沙、遏制土地沙化、改良土壤、恢復植被、減少沙漠水土流失的重要植物種,對沙丘穩(wěn)定和綠洲生態(tài)安全起著重要作用,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和生態(tài)價值[6-8]。梭梭作為干旱區(qū)的建群種,在群落演替中占主導地位,對全球沙漠地區(qū)的植被恢復、荒漠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非常重要[2、3、9]。據(jù)記載,全世界共有11個種,分布在我國的有兩個種,即梭梭和白梭梭(H. persicum),在我國新疆、內蒙古、青海、甘肅和寧夏均有分布[10],新疆也是梭梭的天然分布區(qū)和主要栽培區(qū)之一[11-12]。近幾年來,對梭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改良[13-14]、群落生態(tài)[15-16]、和肉蓯蓉的寄生[17-18]、種子萌發(fā)[19]、種群格局[20-25]等方面。
在梭梭育苗過程中,合理的育苗條件和優(yōu)良的育苗基質可以提高苗木質量,縮短育苗周期。本研究通過比較3種基質在兩種育苗條件下對梭梭苗木的生長影響,篩選適宜的基質配方和育苗條件,為梭梭育苗提供參考。
瑪納斯南山林場經(jīng)營范圍內地理坐標為地處85°15′30″E—86°19′47″E,43°18′06″—43°56′19″N,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長而嚴寒,夏季短而酷熱,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6~6.8 ℃,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5.8 ℃,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18.4 ℃,年平均降水量為205 mm,年蒸發(fā)量1 691 mm,全年無霜期165~172 d。苗圃地地勢平坦開闊,排水良好,2019年5月上旬進行整地,平整后上邊覆上5 cm左右河沙,便于營養(yǎng)袋底部通氣透水,育苗基質按照比例配置裝好營養(yǎng)袋后,用多菌靈溶液對基質進行淋灌消毒,并覆蓋地膜,播種前一天取開地膜。
(1) 試驗設計
配置3種不同基質(A-園土∶河沙∶腐熟羊糞=1∶1∶1;B-園土∶腐熟羊糞=1∶1;C-園土∶河沙=1∶1),如(見表1)營養(yǎng)袋規(guī)格采用10 cm×10 cm(高×直徑)的聚乙烯營養(yǎng)袋裝基質進行梭梭育苗播種試驗,比較梭梭在露天和小拱棚營養(yǎng)袋育苗方式下各生長指標大小。
表1 育苗基質配方Tab.1 Formula of nursery substrate
具體措施:
每個營養(yǎng)袋播3~5粒梭梭種子,播種深度約0.5 cm,前期苗床上方搭蓋遮蔭度50%~70%的遮陰網(wǎng),做好管護工作,定期進行除草、病蟲害防治工作,每隔7~10 d噴800~1 000倍多菌靈進行消毒,待幼苗長到5 cm后每隔2周噴0.2%的尿素1次,后期用0.2%的尿素和磷酸二氫鉀進行混噴,以促進苗木的生長。
(2) 數(shù)據(jù)獲取
到9月中下旬待苗木停止生長后,調查統(tǒng)計不同試驗處理的平均苗高、平均地徑、平均根長、苗木鮮重等指標,主要應用直尺和電子秤進行測定。
(3) 數(shù)據(jù)處理
以不同處理的平均高和地徑為標準,選擇10株標準株分別測定主根長度、側根長度、采用EXCEL2010作圖,DPS軟件統(tǒng)計分析。
露天營養(yǎng)袋播種育苗方式下各生長指標比較結果顯示(見表2),各生長指標均受育苗基質的影響,基質A平均苗高最高,達35.35 cm,基質C次之,基質B最低,基質A與基質B、C差異顯著。徑的粗細程度能直觀反映幼苗的生長發(fā)育程度,是用來衡量苗木是否粗壯的重要指標[30],由表2可知,基質A最粗,達0.23 cm,基質B最細,僅為0.14 cm。基質A平均根長最長,達8.91 cm,基質C次之,基質B最短,僅為6.66 cm?;|A苗木鮮重最重,與基質B和C差異顯著。基質A一級側根長最長,為5.39 cm,基質C次之,長3.73 cm,基質B最低,僅為2.64 cm。
平均苗高、平均地徑、平均根長、苗木重量、一級側根長均受育苗基質的影響。表3表明,A處理平均苗高最高,達39.28 cm,B處理和C處理無顯著差異,平均苗高分別為29.28 cm、29.69 cm。平均地徑最粗的為A處理,平均地徑為0.27 cm,B處理次之,平均地徑為0.15 cm,C處理最小,平均地徑為0.13 cm。而在平均根長和一級側根長指標上,A處理最長,分別達11.83 cm、7.45 cm,B處理和C處理無顯著差異。
由圖1可知,在基質相同的情況下,3種育苗基質苗木平均高均表現(xiàn)為小拱棚>露天,小拱棚育苗方式下,3種育苗基質苗木平均高比露天育苗方式下分別高10.01%、25.82%、20.07%;由圖2可知,在同種育苗基質下,A、B兩種育苗基質平均地徑表現(xiàn)為小拱棚>露天,C育苗基質平均地徑表現(xiàn)為小拱棚<露天,小拱棚育苗方式下比露天育苗方式下平均根長分別粗14.81%、6.67%、-31.58%。
由圖3可知,同一基質下,3種育苗基質苗木平均根長均表現(xiàn)為小拱棚>露天,3種育苗基質苗木平均根長在小拱棚育苗方式下比露天育苗方式下分別長24.68%、24.15%、19.67%;據(jù)圖4知,相同基質中,A、B兩種育苗基質苗木重量(鮮重)表現(xiàn)為小拱棚>露天,C育苗基質苗木重量(鮮重)表現(xiàn)為小拱棚<露天,但數(shù)值差異不明顯。
表3 小拱棚方式下梭梭生長指標的多重比較Tab.3 Multiple comparison of growth index of Haloxylon ammodendron in small arch
圖1 不同育苗條件下平均苗高Fig.1 Average seedling height under different nursery growing conditions
圖2 不同育苗條件下平均地徑Fig.2 Average diameter under different nursery growing conditions
圖5中,A、C兩種育苗基質苗木一級側根長表現(xiàn)為小拱棚>露天,C基質差異較小,B基質苗木一級側根長表現(xiàn)為小拱棚<露天。
圖3 不同育苗條件下平均根長Fig.3 Average root length under different nursery growing conditions
圖4 不同育苗條件下苗木重量Fig.4 Seedling weight under different nursery growing conditions
圖5 不同育苗條件下一級側根長Fig.5 Length of first-class lateral roots under different nursery growing conditions
適宜的基質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基質理化性質的合理是植物良好發(fā)育的基礎[26-28],本研究發(fā)現(xiàn)小拱棚育苗和露天育苗方式下,基質對梭梭播種育苗均具有顯著影響,具體表現(xiàn)為:兩種不同育苗方式下,基質A育苗效果均最優(yōu),梭梭苗木生長最好?;|A通氣透水性較好,且育苗基質養(yǎng)分充足,故苗木生長最好;C基質育苗效果次之,可能是因為該育苗基質通氣透水良好,基質疏松,易于植物扎根,而梭梭又是典型的荒漠植物,生命力很頑強,相比A育苗基質較差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基質養(yǎng)分不夠充足,苗木生長過程中營養(yǎng)較少;B育苗基質育苗效果最差,可能是因為園土和腐熟羊糞混合后,土壤黏性比較大,吸水性較強,通氣透水較差,而梭梭又是喜光又極度耐旱的荒漠植物,水分過多、土壤板結反而會抑制梭梭幼苗的生長發(fā)育,所以,在兩種育苗方式下,3種育苗基質效果表現(xiàn)為A>C>B。
搭建小拱棚利于提高棚內氣溫和地溫[32],在同等基質下,小拱棚可以提供較好的溫度條件,小拱棚內氣溫和地溫明顯要高于露天,兩種育苗方式下,梭梭育苗效果大致可表現(xiàn)為小拱棚育苗方式>露天育苗方式。
梭梭營養(yǎng)袋播種育苗時采用小拱棚育苗、應用基質A效果最優(yō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