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青
摘要:外語教學對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國外的外語教學方法已經(jīng)有上百年悠久、漫長的發(fā)展過程,經(jīng)歷了紛繁復雜的歷史演變。時至今日,外語教學法中語法翻譯法仍在發(fā)展進步中不斷得到深化并對中國外語教學產(chǎn)生重要影響。論文主要介紹上述語法翻譯方法及其對中國外語教學的影響。
關鍵詞:語法翻譯法;中國;影響
引言:在世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民族多元化的現(xiàn)象與日俱增,不管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流還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外語作為世界語言顯示出其強大的功能性和工具性。而自從有了外語教學后,人們對外語教學方法的研究就處于不斷的發(fā)展進步中。中國作為世界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有13億人口的大國,具有繽紛燦爛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大國,具有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和教育傳統(tǒng);是一個社會主義大國,中國的外語教育與其他國家相比,在體制上、目的上都有自身的特色。尤其是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外語教學獲得越來越高的重視度,一方面總結研究自身外語教學的歷史經(jīng)驗和現(xiàn)實經(jīng)驗,另一方面將已有的國外外語教學思想進行分析研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一、語法翻譯法簡介
在15世紀至17世紀,拉丁語占據(jù)著統(tǒng)治地位,從一門學習者需要“讀、寫、聽”的“活語言”變成了一門為學生提供智力方面訓練的“死語言”。然而進入18世紀以后,隨著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發(fā)展,英語、法語、德語和意大利語逐漸取而代之,成為人們學習的外語。在找不到合適的教法的情況下,便將“死語言”的教法生搬硬套地用來教活的語言。18世紀在德國正式創(chuàng)立的“語法翻譯法”便在以后很長時間占統(tǒng)治地位的。
語法翻譯法是以語法為核心內(nèi)容、以翻譯為手段的一種教學方法。翻譯離不開母語,翻譯既是教學手段又是教學目的。但是這里的翻譯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而口語教學只局限于使學生掌握單詞的發(fā)音。因此,語法翻譯法強調(diào)學生的母語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強調(diào)母語和目標語的共同使用,強調(diào)書面語而輕視口語。這種方法能夠通過對母語和外語的比較和分析,學生可以了解到這兩種語言的共性和差異,使學生更明確理解目標語的含義。但學生是在不具備起碼的聽說能力的條件下獨立發(fā)展閱讀和翻譯能力,其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被忽視。在教學過程中,說到某個生詞時,教師往往用母語說出該詞的對應意思,對句子和段落的處理也是如此。一些來自文學作品中難度過大的句子或篇章被作為教材,脫離了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容易導致教學方式單一、乏味,課堂氣氛會較沉悶、學生熱情不高。
二、語法翻譯法對中國外語教學的影響
在英語教學中,語法翻譯法的歷史可以說最為悠久并且在我國的英語講壇上占據(jù)著主導地位。盡管其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但卻沒有從英語課堂中消失,至今仍有廣泛的市場。我國英語教學正式始于清政府開辦的中國第一所新式學?!熗酿^。也就是說語法翻譯法在中國英語教學中占據(jù)一百多年的歷史,足以看出語法翻譯法的頑強生命力和存在的合理性。語言遷移理論認為,母語對外語學習所差生的遷移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借助于母語知識傳授與學習外語,在我國這種外語學習環(huán)境不理想的情況下是十分必要的。對于中國學生來說,一些復雜、抽象概念的解釋,用英語解釋可能使學生理解出現(xiàn)誤差,母語解釋就顯得簡潔明了的多。所以說,借助母語創(chuàng)收與學習目標與確實是簡便可行的。看待問題要用批判繼承的眼光,教學方法也不例外,母語授課可行不意味著完全不依靠目標語,這是不實際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師應有意識的拋開母語和目標與之間的機械對比和翻譯,隨著學生英語知識的豐富,應較少對母語的輸出,加強目標語的輸出,使學生加深理解。而語法知識的傳授更是無可厚非的。任何語言都有其自身的結構、規(guī)則和框架——語法。我們學習任何知識,都可以找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抓住規(guī)律便可舉一反三。在中國的國情下,即沒有令人滿意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這樣學習語法,觸類旁通不失為一種好的辦法。交際教學法的倡導者威爾金斯也提出,學習的第一階段可側重語法的規(guī)則,第二階段則偏重語法的應用。最后,大部分的英語學習者主要是通過閱讀英文材料來獲取信息,以翻譯為手段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語法翻譯法顯然適應這一目的,同時閱讀英文名著也有利于學習規(guī)范和本土化的語言。
三、結語
本文就語法翻譯法對中國影響較廣泛的教學方法進行介紹和分析??梢钥闯?,語法翻譯法有其自身的優(yōu)點和缺點,有其合理的成分、也有其問題。對其要有基本的評價,沒有完美的教學方法。借鑒國外的教學方法,要結合我國的教學實際,包括教學目標、教學條件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包天仁、崔剛,《英語教師知識與技能手冊》[M] 沈陽出版社
[2] 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3] 王東波, 論語法翻譯法的實用性及其存在價值 [J] 山東大學學報,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