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芝
自《紅樓夢》一書問世以來,它所造成的影響是空前的。雖然在清代曾經(jīng)一度被列為禁書,但并未能防止它的傳播?!都t樓夢》不僅在文學上影響空前,而且對于戲劇的發(fā)展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對《紅樓夢》的戲曲改編很早就有了,梅蘭芳先生就演過《葬花》,可惜流傳不廣。最為成功的要數(shù)越劇了,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徐玉蘭、王文娟主演的《紅樓夢》,轟動京城,又被拍成電影。如今電視劇也有;還有一個,是尹桂芳的《寶玉與黛玉》。到現(xiàn)在各地方戲都有,像昆曲、評劇、川劇、黃梅戲都有演繹的。尤其是昆曲。清乾嘉年間,泰州人仲振奎就對剛面世不久的《紅樓夢》予以了高度的關注和重視,他接連推出了昆曲《葬花》《扇笑》《補裘》《聽雨》四部折子戲,不久又在此基礎上完成了56出的《紅樓夢傳奇》。此后,京劇、越劇、黃梅戲等劇種陸續(xù)推出了各種《紅樓夢》題材的折子戲或者整場戲。
2001年昆曲作為“非遺文化”被列入國際教科文組織第一批名單以來,昆曲作為傳統(tǒng)劇種日益受到重視。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以全新的面貌將這一傳統(tǒng)劇目搬上了舞臺。2008年,江蘇省蘇州昆劇院與日本松竹電影公司、北京夢花庭院公司聯(lián)合打造,遂將這部傳統(tǒng)經(jīng)典昆劇推向了國際??梢哉f,全本昆曲《紅樓夢》(上下本)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推出的。2016年,已經(jīng)拍成電影的昆曲《紅樓夢》在第12屆摩納哥國際電影節(jié)連中三元,榮獲該屆電影節(jié)最高榮譽獎項“最佳影片天使獎”“最佳原創(chuàng)音樂獎”與“最佳服裝設計獎”。這不僅改變了《紅樓夢》在昆曲歷史上無完整劇的歷史,而且通過《紅樓夢》的編演也達到了讓世界進一步了解昆曲的目的。
昆曲《紅樓夢》的改編是成功的,它對小說的突破與創(chuàng)造,得到了世人的認可。面對《紅樓夢》這部長達百萬字的鴻篇巨著,如何把它濃縮在僅僅數(shù)小時的舞臺上表現(xiàn)出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它精簡了《紅樓夢》原著的結構。其次,對劇中涉及到的故事情節(jié)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刪減和調(diào)整。其三,該劇做到了移花接木,突出主題。昆曲《紅樓夢》略去了許多細枝末節(jié),刪去了一些與劇情不相干的人物,改變了原著中許多經(jīng)典片段的順序,進一步突出了主題,可謂是一部濃縮版的《紅樓夢》。在結構安排上,它采取了突出主干、砍削旁枝、移花接木的方法,將戲劇舞臺表演的重心集聚幾個主要人物身上,從而使要表現(xiàn)的靚點更加突出。它在謳歌寶黛愛情的同時,也讓幻化為美玉的頑石經(jīng)歷了人世間的大起大落,進一步說明了盛極必衰的道理。第二,該劇對原著的內(nèi)容進行了一番精心的篩選。它以雅為原則,對原著中粗俗的內(nèi)容酌情增減,升華其高雅的格調(diào),盡可能保留原著中的精華。具體的做法是:對于原著中低俗的內(nèi)容大刀闊斧地進行刪除或改進;刪除了劇中主人公身上存在的許多負面因素;對于劇中的其他人物也根據(jù)劇情在內(nèi)容上有所增刪。昆曲《紅樓夢》無論是在突出主要人物形象方面,還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方面,都有一定的突破。尤其是它化俗為雅,將傳統(tǒng)經(jīng)典文學與現(xiàn)代的審美觀結合在一起,使文學作品的審美理想更貼近人們的生活。雖然它還達不到盡善盡美的程度,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提高,但在戲曲與小說的結合上,不能不說是一次成功的嘗試。那么,作為對原著的又一次成功改造,昆曲《紅樓夢》有哪些特點?作為一名昆曲表演研究者,特對昆曲《紅樓夢·弄權》表演特征進行探討。
昆曲折子戲《紅樓夢·弄權》改編自《紅樓夢》原著中第十五回,“王鳳姐弄權鐵檻寺,秦鯨卿得趣饅頭庵”中的一個片段,經(jīng)由江蘇省昆劇院張弘老師對文本進行整理改編,前輩老師捏戲加工,在舞臺上呈現(xiàn)為一個由王熙鳳(正旦)、張員外(副凈)和凈虛(老旦)三個人物構成的一個有情有趣的折子戲,雖然是重新整理改編的折子戲,但是修舊如舊,以傳統(tǒng)昆曲折子戲的樣貌示人。其中故事情節(jié)由凈虛這個尼姑庵的老庵主串聯(lián)起來。
不同于小生、花旦,在昆曲行當中,老旦似乎總是一個以配角出現(xiàn)在劇目中的存在。相較“三小”行當,老旦在傳統(tǒng)折子戲中劇目和戲份都較少,像《弄權》這種以老旦為主要人物串聯(lián)情節(jié)溝通人物的折子戲就少之又少,因此出演這折戲,塑造凈虛這個人物,對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機會;而由于新捏折子戲,既沒有劇目的傳統(tǒng)樣貌,又沒有前輩的表演做參考,要重新構造出一個人物的模樣,對我來說又是一個挑戰(zhàn)。
在捏戲的過程中,我的主教老師王維艱老師對我進行了深入指導,幫助我修改劇本,理清人物關系,找準表演的關鍵,突出角色的特點。
在人物的定位上,凈虛這個角色的身份是水月庵的庵主,由此得來,無論劇情如何走向,這都應該是一個懷揣慈悲心腸的老太太,相比起一貫翻云覆雨的人物的陰險狡詐、算計經(jīng)營,凈虛的為人并不壞,本性是善良的,她只是一個貪圖小便宜的老庵主。因此在塑造人物的時候,要呈現(xiàn)給觀眾她的佛心,在其貪財算計的橋段中,表演也需要把握好火候,既體現(xiàn)出她的圓滑世故久經(jīng)沙場,又不能把角色演“壞”。
找準人物定位之后,把握這個角色表演的關鍵。在于其面對張員外和王熙鳳,兩個和她處于不同社會關系方向的人物的態(tài)度的反差。因為她是串聯(lián)整個劇情的核心人物,在角色互動的時候,要把握準“關系”的特征,才能更好地呈現(xiàn)戲劇沖突,突出各個人物的特征。
在人物上場,念定場詩的時候,我呈現(xiàn)出的凈虛就是一個普通的老庵主,面有佛相,心懷慈悲。直到張員外出場之后,她開始對人物身份開始有所鑒別。今天張員外是來求她辦事,面對求她辦事的人,表演時要體現(xiàn)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以為后面情節(jié)的反差做鋪墊。她推三阻四,強調(diào)了很多難處,其實這里的核心目的不過只是貪財,但是礙于自己的身份,又不能明講,只能言顧左右。貪財?shù)那榫w抽絲剝繭慢慢呈現(xiàn)了出來,凈虛的意思,張員外也聽懂了,講了半天張員外也聽出來了,就是要錢。張員外伸手比劃承諾她要給多少錢的時候,這里有一個眼神的強調(diào)處理,她是盯著張員外的手不放,眼神里放著光,似乎眼前的并不是一只手,而是已經(jīng)看到的這么多錢。這是她的一次情緒外顯的失態(tài),但畢竟她還是一個尼姑,意識到了失態(tài),眼神立刻收了回來,裝作念佛阿彌陀佛,貪財?shù)那榫w怎么能表現(xiàn)得這么明顯。張員外承諾事情辦成錢馬上給你。這里兩個人同時笑了,這個笑要處理得夸張一些,兩個人各取所需,笑得都很開心,但是笑到一半,尼姑又開始裝了,阿彌陀佛,這個笑又出格了。在全折的前半場,凈虛主要的情緒體現(xiàn)只是貪財。
與前半場高高在上的人物特征呈現(xiàn)對比的,是凈虛見到王熙鳳之后。這一次,她是來求王熙鳳辦事的,在兩個人的對手戲中可以體現(xiàn)出,她像供佛一樣供著王熙鳳,極力討好,和方才完全是兩幅面孔。而在求王熙鳳辦事的過程中,王熙鳳起初并不肯幫她,在這里,她動了一些腦筋,使用了一些手腕,作為一個見慣了人世紛紛久經(jīng)沙場的老庵主,她的圓滑和手腕就體現(xiàn)了出來。這里的人物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念白上,“果真應了一句傳言……”,在這里她連哄帶騙,抓準了王熙鳳的人物性格,從細節(jié)著眼,激怒了王熙鳳,順水推舟用激將法促使王熙鳳答應了她的請求,又拍馬屁在她面前買了人情,十足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連一貫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王熙鳳都感嘆“你也只揀我受用的說”。一盞茶的功夫,將需要辦的事搞定,卻也足見老太太為人處世的功力。
她處事圓滑卻也并不害人,最后事情辦成,還多落得兩千兩銀子,老太太揚揚得意,卻不給人以厭煩之感,反倒略有些可愛的情態(tài)。嘗試這樣一個極有特點,不同于我一貫熟悉類型的老旦人物,對我獨立理解和塑造人物,拓寬戲路,理解不同的表演特點,都是大有裨益的。經(jīng)過《弄權》這折戲的創(chuàng)作,以及之后多年的表演打磨,我對于老旦這個行當,對于角色的塑造表演,都有了更深一步的體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