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張珺
芭蕉樹下,兩名小學生專心致志地下棋;垂柳樹旁,一位姑娘兩手托腮望著遠方……夏日里,這樣一組以“小巷記憶”為主題的手繪墻畫出現在古城的一些街頭巷尾,吸人眼球。濃濃的江南風情、滿滿的兒時畫面,喚起了許多老居民溫情記憶,也吸引了一些喜歡深度游的游客駐足。而經過進一步采訪了解到,這組墻畫大多出自一位蘇州本土畫家之手。
用畫筆勾勒心中之畫
正蘇州自古為鐘靈毓秀之地,環(huán)太湖之濱,誕生出很多享譽畫界的大家。吳門畫派曾在五百年前獨領畫壇風騷。當代江蘇諸多名家中,李俊成是一位勤奮而善于思考的蘇州畫家,他的人物畫作品吸收了吳門畫派的傳統,做到詩書畫結合,又學學沈周、唐寅、任伯年、張大千等大師的技法,曾多次參加國內大展,并屢屢獲獎,作品廣受好評。今年55歲的李俊成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老蘇州。他性格安靜,喜歡遐想,自幼便熱愛藝術。1984年李俊成從蘇州工藝美校畢業(yè)后,在蘇州扇廠學習畫扇面,從事人物扇面設計,打下了深厚的筆墨基礎。工作之余他悉心畫畫,廣涉各種美術形式,專攻中國傳統人物畫,和當前許多畫家求成心切、急功近利不同,李俊成在熱鬧的生活之外,更具有了一點“恬淡孤獨”“善處冷淡”的精神。他說,“純凈的美使人寧靜,生活和大自然中美好的東西太多,這些美好的東西,使自己激動、感動、忘情。只有將這些美好的東西在心底沉淀,畫作才能傳遞出深度的美,畫出人物的內心”。藝術所表達的是畫家的心境,李俊成的作品大多傳達著安靜恬然的意境。他始終懷著真善美的追求,憑借著天道酬勤的努力,以流暢飄逸的線條,精謹細膩的筆法,用畫筆尋找著心中最美的國畫。
小巷充盈的生活情調
小橋流水、粉墻黛瓦的古城,恬淡閑適、清新雅致的老蘇州生活都是他靈感的來源和創(chuàng)作的對象。在最近一次小巷采風中,他對二郎巷里的墻面產生了興趣?!白鳛橐晃焕咸K州,寧靜悠長的二郎巷一下子勾起了我兒時的回憶?!崩羁〕烧f,“粉刷一新的墻壁看著比較單調,如果能夠結合蘇州元素創(chuàng)作幾幅墻畫,一定能為居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溫馨感?!痹谂c二郎巷社區(qū)聯系后,他買來丙烯顏料,搭起梯子,以“小巷記憶”為主題創(chuàng)作了這組作品。荷花、鳥籠、木板凳、石拱橋、紅燈籠……墻畫一亮相,就讓小巷居民特別驚喜。
家住二郎巷的吳曉梅說:“現在吃的好,居住環(huán)境優(yōu)美,錢也夠花,我現在的生活就是我想象中的小康生活。”來蘇旅游的張先生也很感興趣,“一面墻上繪滿了老蘇州的生活場景,與小巷的情調特別契合,很有美感?!崩羁〕蛇€透露,就在去年,他為雙塔街道一個小區(qū)創(chuàng)作了兩組園林題材的墻畫,也受到了居民的歡迎。
墻畫中的老蘇州味道
古城區(qū)其他地方也悄然出現了許多充滿蘇州味道的墻畫,濃濃文藝范成為街頭巷尾一道亮麗的風景。比如有一組以“老蘇州慢生活”的墻畫。遛鳥、釣魚、賞梅、“斗雞”、“講張”……滿滿都是老蘇州的味道。還有,近百米以“桃花塢”為主題的墻畫也驚艷亮相,粉色桃花掩映著粉墻黛瓦的民居,給人以無限遐想;在護城河邊外墻的墻畫中,濃綠的荷葉襯托著粉色的荷花與居民樓融為一體,從路邊隔河相望格外美觀。
對此,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教授袁牧認為,國內不少城市建筑上都有手繪墻畫,在不破壞城市整體風貌的基礎上,適當地在建筑物上增添一些美學元素,是城市活力和生命力的體現,“目前古城區(qū)正在進行文明城市環(huán)境提升工作,街頭的手繪墻畫多數都融合了本土元素,這些都是蘇州古城的特質,既能夠彰顯古城的魅力,也能夠為市民和游客增添無限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