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靜霞 耶俊康
摘要:目的:對心電圖應用于高鉀血癥診斷中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高鉀血癥患者124例,根據(jù)其血鉀濃度的不同分為Ⅰ組(41例)、Ⅱ組(41例)、Ⅲ組(42例),濃度分別為5.5~6.9 mmol/l、7.0~10.0 mmol/l、>10.0 mmol/l,對以上患者均進行心電圖診斷,并分析其特征表現(xiàn)及診斷異常率。結果:Ⅱ組患者的心電圖異常率顯著高于Ⅰ組,Ⅲ組患者的心電圖異常率顯著高于Ⅰ組、Ⅱ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即血鉀濃度不同和心電圖異常表現(xiàn)之間的關系為正相關關系;血鉀濃度不同心電圖臨床特征表現(xiàn)也不相同。結論:心電圖應用于高鉀血癥診斷中的臨床效果較為滿意,但是不同血鉀濃度患者的心電圖表現(xiàn)也不相同,血鉀濃度越高,心電圖診斷正確率也越高,即二者存在正相關關系。
關鍵詞:心電圖;診斷;高鉀血癥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lectrocardiogram (ECG) in the diagnosis of hyperkalemia.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four patients with hyperkalemia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group Ⅰ (41 cases), group Ⅱ (41 cases), and group Ⅲ (42 cases)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serum potassium concentration. The concentrations were 5.5-6.9mmol/L, 7.0-10.0mmol/L, > 10.0mmol/L, respectively. All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by ECG,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nosis abnormal rate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abnormal rate of ECG in group Ⅱ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Ⅰ; and the abnormal rate of ECG in group Ⅲ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s Ⅰ and Ⅱ.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at is to sa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fferent serum potassium concentration and abnormal ECG manifestations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CG were different with different serum potassium concentration.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CG in the diagnosis of hyperkalemia is satisfactory, but the ECG performance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erum potassium concentrations is also different. The higher the serum potassium concentration, the higher the accuracy of ECG diagnosis ;that is,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Keywords: ECG; diagnosis; hyperkalemia
一、前言
高鉀血癥這種電解質(zhì)紊亂情況是臨床上一種發(fā)病率較低的急癥,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患者有可能會出現(xiàn)心動過速、心室顫動、心跳驟停等嚴重情況,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1]。因此選取一種有效的方法來進行早期診斷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院將心電圖應用于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間收治的高鉀血癥患者的診斷工作中,效果確切,現(xiàn)進行如下報道:
二、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間收治的高鉀血癥患者124例,根據(jù)其血鉀濃度的不同分為Ⅰ組(41例)、Ⅱ組(41例)、Ⅲ組(42例),濃度分別為5.5~6.9 mmol/l、7.0~10.0 mmol/l、>10.0 mmol/l,Ⅰ組中男性、女性患者人數(shù)分別為22例和19例,年齡25~69(53.58±3.28)歲;心肌梗死、腎功能不全尿毒癥、中毒外科手術、糖尿病酮癥酸、擠壓綜合征患者分別為3例、20例、7例、9例及2例。Ⅱ組中男性、女性患者人數(shù)分別為23例和18例,年齡23~71(52.98±3.33)歲;心肌梗死、腎功能不全尿毒癥、中毒外科手術、糖尿病酮癥酸、擠壓綜合征患者分別為2例、18例、8例、10例及3例。Ⅲ組中男性、女性患者人數(shù)分別為22例和20例,年齡22~70(53.02±3.31)歲;心肌梗死、腎功能不全尿毒癥、中毒外科手術、糖尿病酮癥酸、擠壓綜合征患者分別為4例、19例、9例、8例及2例。3組患者在基線資料做t檢驗或檢驗,差異不明顯,P值大于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比。
1. 納入標準
(1)自愿參與本次實驗,并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2)本次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
(3)存在惡心嘔吐、頭暈等臨床癥狀。
(4)符合高鉀血癥相關診斷標準。
2.排除標準
精神異常,藥物過敏,免疫功能障礙,不配合研究者。
(二)方法
對本次研究中的124例患者采用MAC 1200ST型十二導同步心電圖進行檢查:指導患者平臥在檢查床上,由專業(yè)的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心電圖檢查,對患者心律、心率、T波、ST 段變化及異常情況進行記錄,由專業(yè)的醫(yī)師對檢查結果進行審閱并診斷;對患者進行實驗室檢查:叮囑患者清晨空腹,抽取患者外周靜脈血,以3000 r/min 的速度對血液樣本進行5 min的離心處理,進行血清分離后,對血清K+濃度采用離子電極法進行測定,如果測定結果> 5.5 mmol/L,則判定為高鉀血癥[2];所有患者的檢查結果需要多次重復測定,并需要多名專業(yè)醫(yī)師來進行復查工作,避免因體外溶血、實驗室誤差等情況對檢查結果的準確性造成影響。
(三)評價指標
對3組患者的實驗室診斷正確率和心電圖診斷正確率進行計算并對比;觀察3組患者的心電圖臨床特征表現(xiàn)并總結其規(guī)律。
(四)統(tǒng)計學處理
對研究相關數(shù)據(jù)結果進行完整的收集,并統(tǒng)一導入版本為SPSS23.0的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檢驗來進行2組總有效率(%)的比較,用t檢驗來進行2組正態(tài)計量數(shù)據(jù)的比較。檢測P值大小,以0.05(α值)為判斷標準,如果所檢測P < 0.05,則表示數(shù)據(jù)兩兩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三、結果
(一)對比3組診斷結果
心電圖檢查后,Ⅰ組、Ⅱ組、Ⅲ組中心電圖異常的患者分別為19例、30例、42例,心電圖異常發(fā)生率分別為46.34%、73.17%、100%,由此能夠看出,隨著血清鉀濃度增加心電圖異常發(fā)生率逐次增加,并且Ⅱ組患者的心電圖異常率顯著高于Ⅰ組,Ⅲ組患者的心電圖異常率顯著高于Ⅰ組、Ⅱ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詳情見表1.
(二)對比3組患者心電圖臨床特征表現(xiàn)
本次研究中的124例患者經(jīng)心電圖檢查后顯示其心電圖均呈現(xiàn)出高聳直立的T波,Ⅰ組、Ⅱ組、Ⅲ組血清鉀濃度不同的三組患者的心電圖T波振幅并不是平行的關系;Ⅰ組患者的心電圖表現(xiàn)為:偶爾會高尖T波,形狀為帳篷狀;Ⅱ組患者的心電圖表現(xiàn)為:ST段存在下移趨勢,P 波呈現(xiàn)出下降或消失趨勢,T波高尖;Ⅲ組患者的心電圖表現(xiàn)為:QRS 波群比較寬、緩慢,并且逐漸和T波融合,形狀為正弦波狀。
四、討論
K+這種陽離子是一種影響心肌細胞動作電位的離子,臨床上高鉀血癥的判定標準為血清K+濃度> 5.5 mmol/L,這種常見的電解質(zhì)紊亂類型疾病具有發(fā)病急促、病情重、預后差等特點,嚴重影響到了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3]。正常情況下,人體在攝入鉀鹽后會進行新陳代謝,隨著尿液排出體外的鉀大約會有80.5%左右[4]。一般情況下,如果患者存在K+攝入量過高、細胞內(nèi)外K+攝入量過高、腎功能不全或者腎功能衰退情況時,患者會出現(xiàn)高鉀血癥。血清鉀濃度測定時目前臨床上診斷高鉀血癥的一項重要方法。由于高鉀血癥患者K+分布異常等原因會引起患者出現(xiàn)心臟電生理活動變化,因此對患者進行心電圖檢查會存在一定的改變。由于高鉀血癥初期并不具備明顯的癥狀,如果沒有進行及時有效地治療或者控制不理想,則會嚴重損害患者的肌肉、神經(jīng)以及心臟[5]。
血清鉀濃度在正常人體中的范圍為3.5~5.5 mmol/L之間,人體中存在于細胞之中的血清鉀有97.6%左右,而血清鉀在細胞外的含量特別低[6];對于腎功能不全、腎功能衰退等疾病患者,會出現(xiàn)酸中毒、溶血性疾病、腎臟鉀排量減少等嚴重情況;但是如果在短時間內(nèi)鉀補充過量,則有可能會引起血清鉀的濃度升高的情況。鉀這種陽離子在人體細胞中非常重要,如果患者體內(nèi)血清鉀濃度> 5.5 mmol/L時,細胞膜對鉀的通透性會大幅度增加,從而導致鉀離子快速外流,繼而引起膜電位復極;3期復極時間會呈現(xiàn)出大幅度縮短的情況,坡度也會突然變陡,對患者進行心電圖檢查時會出現(xiàn)高尖T波,并且呈現(xiàn)出帳篷樣,QT間期會出現(xiàn)縮短情況[7]。如果患者體內(nèi)血清鉀濃度> 6.5 mmol/L時,靜息膜電位負值會呈現(xiàn)在逐漸減少的趨勢,當慢慢靠近閾電位時,會呈現(xiàn)出0位相上升速度逐漸降低的情況,進一步減緩了心室內(nèi)傳導速度,對患者進行心電圖檢查時會出現(xiàn)T波高聳狀態(tài),QT間期會逐漸延長,QRS時間也會出現(xiàn)增寬趨勢[8]。如果患者體內(nèi)血清鉀濃度> 7.0 mmol/L時,會進一步降低膜反應性,房室傳導也會出現(xiàn)逐漸減緩的趨勢,P-R間期、QRS時限、P波時限均呈現(xiàn)延長趨勢,P波振幅會出現(xiàn)降低,ST段出現(xiàn)下移情況。但是對于心臟類疾病以及外科手術等引起的高血鉀癥而言,很難對心肌細胞內(nèi)鉀的濃度進行及時地反饋,因此這類疾病的心電圖檢出率相對較低。這主要是由于該疾病是因細胞損傷引起的,細胞內(nèi)鉀離子會逐漸地向細胞外部轉移,從而引起“假性高血鉀”癥,這也是心電圖檢查無明顯反饋的原因。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Ⅱ組患者的心電圖異常率顯著高于Ⅰ組,Ⅲ組患者的心電圖異常率顯著高于Ⅰ組、Ⅱ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即血鉀濃度不同和心電圖異常表現(xiàn)之間的關系為正相關關系;血鉀濃度不同心電圖臨床特征表現(xiàn)也不相同,Ⅰ組患者的心電圖表現(xiàn)為:偶爾會高尖T波,形狀為帳篷狀;Ⅱ組患者的心電圖表現(xiàn)為:ST段存在下移趨勢,P波呈現(xiàn)出下降或消失趨勢,T波高尖;Ⅲ組患者的心電圖表現(xiàn)為:QRS波群比較寬、緩慢,并且逐漸和T波融合,形狀為正弦波狀。
綜上所述,心電圖應用于高鉀血癥診斷中的臨床效果較為滿意,但是不同血鉀濃度患者的心電圖表現(xiàn)也不相同,血鉀濃度越高,心電圖診斷正確率也越高,即二者存在正相關關系,因此心電圖檢查能夠為高鉀血癥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科學的依據(jù),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黃麗嫦,謝再漢,舒予靜,李飛,賀曉薇.心電圖診斷低鉀血癥的臨床應用價值[J].罕少疾病雜志, 2013,20(06):23-24.
[2]李晴,劉玄長,劉鳴,曹蕾,祝芬.改良高鉀血癥相關心電圖標準對慢性腎臟病患者高鉀血癥的診斷價值[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2019,35(09):830-831.
[3]鄭先菊,譚華炳.高鉀血癥致心臟驟停、心肺復蘇前后心電圖演變1例[J].實用心電學雜志, 2010,19(04):301-302.
[4]吳祝霞.探討高鉀血癥的心電圖臨床診斷表現(xiàn)及臨床應用價值[J].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 2018,5(30):91-92.
[5]李晴,富春,劉鳴.心電圖T波改變對慢性腎臟病患者高鉀血癥的預測價值[J].實用心電學雜志, 2018,27(02):107-108.
[6]郭永軍,孔媛媛,關永東,楊祥,鄧素貞,陳潔文.高鉀血癥患者血鉀水平與心電圖R/T比值的相關性分析[J].嶺南急診醫(yī)學雜志, 2018,23(01):37-38.
[7]張桂艷.心電圖診斷高鉀血癥的臨床應用價值探討[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6,16(62):29-30.
[8]鐘柳梅,馮石蓮.急診心電圖與護理干預對高鉀血癥的快速評價作用[J].心電圖雜志(電子版), 2016,5(0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