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梵凈山-鎮(zhèn)遠-西江-荔波-天眼-黃果樹)
推薦路線:
遵義會議會址→江口梵凈山→銅仁(周逸群故居,中南門古城)→鎮(zhèn)遠(和平村,周達文故居,青龍洞)→雷山(西江千戶苗寨)→荔波(鄧恩銘故居,小七孔)→平塘(中國天眼)→安順(王若飛故居,黃果樹瀑布)
推薦理由:
本條線路以黃果樹瀑布、西江千戶苗寨、荔波小七孔、鎮(zhèn)遠古城、銅仁梵凈山等經(jīng)典景區(qū)為基礎,穿插沿線紅色文化旅游資源,旅途中不僅有秀美的自然風光、多彩的民族風情,還有崢嶸歲月留下的紅色記憶。英勇的革命先輩們曾在這片土地上浴血奮斗,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紅色故事。讓我們沿著這條線路,來一場重溫歷史之旅。
周邊美食:
安順裹卷、西江魚醬火鍋、石阡苔茶、遵義石佛洞牛肉干、荔波脆皮香豬、銅仁豆花魚、鎮(zhèn)寧蜂糖李、鎮(zhèn)遠青毛茶
行程建議:
5晚6日
景點簡介:
周逸群、周達文、鄧恩銘、王若飛……一個個閃光的名字,穿越歷史的硝煙,展示著共產黨員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讓我們走進紅色故居,接受革命精神洗禮。
周逸群故居
周逸群(1896年—1931年),出生于貴州銅仁市,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秀黨員,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宣傳家、活動家,早期中國共產黨軍隊的締造者之一,中國共產黨三大革命根據(jù)地之湘鄂西革命根據(jù)地和湘鄂西紅軍的創(chuàng)建者之一。1931年5月,在湖南岳陽賈家涼亭附近遭國民黨軍伏擊,英勇犧牲,時年35歲。
周逸群烈士故居座落在銅仁城區(qū)共同路18號,占地總面積約1160平方米,初建于清末。院內房屋皆為典型黔東民居式樣。整個院落錯落有致,古樸幽雅,周逸群的童年、青少年時期皆在這里度過。1918年,周逸群親建正屋一幢,次年東渡日本留學后,其妻、子居于此。
周逸群烈士故居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貴州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周達文故居
周達文(1903年—1938年),貴州省鎮(zhèn)遠縣人。1923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后經(jīng)范鴻、李大釗介紹加入共產黨。先后在北京俄文法政專門學校以及莫斯科東方大學、中山大學、列寧學院等處學習和工作,擔任過重要的黨內外職務,受到中共中央、蘇共中央和共產國際的器重。1927年,周達文就中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國際形勢等問題,寫信向斯大林求教,他的激情也得到了斯大林的贊賞。斯大林很快給周達文回了信,這篇《答邱貢諾夫的信》,后來收錄在《斯大林全集》第九卷中。1938年,在斯大林“肅反”時被殺害。1958年,蘇聯(lián)為周達文平反昭雪。1988年,中共中央追認周達文為革命烈士。
周達文故居亦稱“周公館”,位于鎮(zhèn)遠縣衛(wèi)城和平街南側,原系周達文祖父周炳元于光緒初年修建的住宅。周達文故居占地1250平方米,是一座四合院,四周為高大的風火墻,內設前后天井,建有前廳后廳和廂房。前廳大門掛有伍修權同志書寫的“周達文故居”金字匾。正堂中央安放著周達文大理石塑像,左邊為居室,有古式木床、木柜等;右為展覽廳,有圖文并茂的展板和展柜,較詳細地介紹了周達文生平和中共鎮(zhèn)遠地下支部,還展出了斯大林寫給周達文的信、周達文的自傳和中共鎮(zhèn)遠地下支部成員的像片等。周達文故居也是中共鎮(zhèn)遠地下支部舊址。
鄧恩銘故居
鄧恩銘(1901年—1931年),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始人,山東地區(qū)學生運動、工人運動的卓越領導者。鄧恩銘是中國共產黨一大13名代表中唯一的少數(shù)民族(水族)代表。16歲離開家鄉(xiāng)赴山東求學,考上山東省立一中,在“五四運動”中被推選為學生自治會負責人,接著與濟南第一師范的學生會領袖王盡美等人先后成立了馬克思主義學會、山東共產主義小組,從而成為黨的“一大”“二大”“五大”代表,還參加了共產國際在莫斯科召開的遠東共產黨和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會議。曾經(jīng)擔任中共青島市委書記,1925年8月出任中共山東省委書記。曾到毛澤東主持的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講課。1928年12月,因叛徒告密鄧恩銘不幸被捕。于1931年4月5日在濟南緯八路刑場英勇就義,時年30歲。
鄧恩銘故居坐落于荔波縣城北向陽路21號,故居內還保存著鄧恩銘少年時代用過的木床、桌子、椅子、凳子、石磨、藥碾、八掛鐘等遺物。鄧恩銘故居先后被中組部、中宣部、貴州省人民政府授予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貴州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貴州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
王若飛故居
王若飛(1896年-1946年),出生于貴州安順,杰出的共產主義先驅、中共領導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著名的“四八”烈士。
青年時代,王若飛曾參加過辛亥革命和討伐袁世凱運動。1922年6月,王若飛與趙世炎、周恩來等發(fā)起成立“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積極從事馬列主義的宣傳。1923年由法國共產黨黨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先后任豫陜區(qū)黨委書記,中共中央秘書長,江蘇黨委省農委書記,并作為中共代表團代表之一,與毛澤東、周恩來赴重慶談判,同國民黨政府簽訂了著名的《雙十協(xié)定》。
1946年4月8日,王若飛乘飛機回延安,因飛機失事于山西興縣黑茶山不幸遇難,終年50歲。
王若飛故居位于安順市若飛大道北道中段東側,王若飛出生和居住過的地方,也是紀念和展示王若飛同志光輝事跡的專題性紀念館。(責任編輯/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