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代富
在一個陽光燦爛的秋日,我來到黔東南黎平縣少寨村,站在被陽光照射的暖暖的村口,只見美麗的八舟河兩岸茂密的樹林披掛斑斕彩妝,一座木板橋扁擔(dān)一樣橫跨于波光鱗鱗的河面上,連接起兩岸風(fēng)光。村民擔(dān)著柴火、背著背簍,或騎著摩托車從橋上匆匆過往;游人們不時佇立橋頭游玩拍照;河岸邊,不少人在悠閑垂釣。
這座看似普通的木板橋就是當(dāng)?shù)刂摹凹t軍橋”之一。
在侗鄉(xiāng)黎平有大大小小十余座“紅軍橋”,其中最出名的有三座:一是洪州草坪村的紅軍橋;二是高屯八舟紅軍橋;三就是眼前這座高屯少寨紅軍橋。
少寨“紅軍橋”誕生的故事
1934年12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進入貴州黎平,在黎平古城翹街召開了紅軍長征以來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史稱“黎平會議”。會議肯定了毛澤東向貴州進軍的正確主張,作出了在川黔邊區(qū)建立根據(jù)地的決定,從而為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奠定了基礎(chǔ),揭開了偉大歷史轉(zhuǎn)折的序幕。會后,中央政治局采納了毛澤東放棄到湘西去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合的原定進軍計劃,改向國民黨軍力量薄弱的貴州腹地進軍,到黔北去建立川黔邊新根據(jù)地的正確意見,實現(xiàn)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黎平戰(zhàn)略轉(zhuǎn)兵,在生死關(guān)頭,挽救和改變了黨和紅軍的前途與命運。
12月19日,中央紅軍先頭部隊紅三軍團第六師,從黎平城北上出發(fā),向貴州腹地黔北進軍,經(jīng)過高屯少寨時,看到進入少寨必經(jīng)之路的橋破敗不堪,破敗的橋梁難以保證后面中央紅軍大部隊的通行,同時也嚴(yán)重影響當(dāng)?shù)厝罕姷某鲂泻蜕a(chǎn)生活。為順利渡河,同時也為了解決當(dāng)?shù)囟编l(xiāng)群眾的出行難題,第六師決定安排一部分戰(zhàn)士在少寨駐扎休整,同時負(fù)責(zé)完成整修橫跨于少寨寨前河流上的這座木板橋。
彼時,因國民黨反動造謠宣傳,害怕被“拉壯丁”的少寨及附近村寨的青壯年村民全部逃往山上躲避,留在家中的僅有老、弱、病、殘的貧苦群眾。紅軍就挨家挨戶做群眾工作,向留在寨中的村民宣傳紅軍是窮人的隊伍,宣傳打土豪、分田地、公買公賣等革命道理,紅軍還打開地主的糧倉、把糧食財物分發(fā)給貧苦村民。
時值寒冬臘月,天氣陰冷,河水冰冷刺骨,紅軍指戰(zhàn)員一部分砍伐樹木,一部分跳入齊腰深冰冷的河水中,打樁固定架橋。少寨村民看見寒冬臘月里,紅軍不取分毫,還為村民架橋修橋,認(rèn)識到紅軍真正是為貧苦村民著想的一支隊伍。于是在地方父老的組織下,村民紛紛拿上工具,扛著自家木板、木枋等,冒著嚴(yán)寒跳進冰冷的河水中,與紅軍將士一起建成一座寬1.5米長80多米的新木橋。為了紀(jì)念紅軍的愛民恩德和義舉,紅軍走后,少寨村民便把此橋稱作“紅軍橋”。至今,在黎平縣境內(nèi),類似少寨情況的這些紅軍橋,一方面繼續(xù)承擔(dān)著村民生活起居、勞動生產(chǎn)中的交通通道,同時也成為當(dāng)?shù)丶t色文化旅游勝地,吸引游客前往。
紅軍橋,見證軍民魚水情
彈指一揮間,86年過去了。86年間,這些紅軍橋,不知經(jīng)歷過多少次大水沖毀,但在當(dāng)?shù)卮迕褡园l(fā)的精心整修和維護下,如今依舊靜靜地佇立在碧波蕩漾的溪河上,見證著侗鄉(xiāng)黎平的巨大變遷。為保護紅軍橋,86年來,當(dāng)?shù)厝罕娒磕甓家园l(fā)對該橋進行維護整修。“我17歲的時候,就參與救護紅軍橋了?!?4歲的吳錫焰老人說,只要下大雨,當(dāng)?shù)厝罕娨姾铀疂q起來了,就會派人到河邊去值守,水漲起來距離橋面只有一尺多的時候,群眾便會趕來收橋(拆橋),水退去一兩米后再重新架起。收起和架橋時,全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會出動。有時候半夜發(fā)雨水,來得突然,村干部就敲鑼喊大家起來救橋。
最讓吳錫焰老人難忘的是,1996年,連發(fā)了三次大水,人們把橋收好,水退了后就把橋梁再度架起,可是幾天后,又來了一場大雨,大家只好重新收橋?!澳且荒?,連續(xù)收橋架橋三次,但全寨群眾都沒有怨言?!?014年,少寨的紅軍橋被大水沖毀,事發(fā)后,當(dāng)?shù)厝罕娋栀Y捐物,投工投勞,很快一座嶄新的紅軍橋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凹t軍橋是紅軍留下來的寶貴財富,我們有責(zé)任,也有義務(wù)保護好她?!眳清a焰老人說?,F(xiàn)在,少寨紅軍橋旁依然留有村民們所立的石碑,記錄著這段紅軍與村民的魚水深情。
除了這段感人的紅軍與侗鄉(xiāng)百姓的情誼外,少寨村還是一個風(fēng)景如畫的田園村寨。少寨村坐落在一個寬敞的壩子上,寂靜的八舟河在寨前靜靜流淌,倒映岸邊蔥綠的樹林。寨內(nèi)房屋鱗次櫛比,錯落有致,木制干欄式建筑與旖旎的田園風(fēng)光交相輝映,顯得格外古樸典雅。寨后的少寨山是寨子的一道屏障,山中的三個溶洞在舊時是庇護寨中人躲避戰(zhàn)亂的藏身之所,如今則成了游人們觀光探險的好去出。
少寨山脊右邊的叫綰鳳洞,左側(cè)的叫綰鸞洞,兩洞相通,故稱“姊妹洞”。綰鳳洞內(nèi)溪水潺潺,鐘乳石形態(tài)各異,似柱、似筍、似觀音、似菩薩,更有梯田層層等,可謂奇絕,因而又被稱為“仙人洞”。綰鸞洞洞口狹小,洞內(nèi)鐘乳石似寶塔、似鼓樓、似獼猴、似雄獅,惟妙惟肖,整個溶洞群,洞中有洞,洞洞相連,美輪美奐。河對岸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鬼斧神工般的桂花臺。桂花臺絕壁懸?guī)r、竹林插曳、藤蘿垂懸、桂樹成蔭,臺下河水清亮,倒影婆娑。古人洪飴孫曾作《游少寨詩》贊道:“林光千里碧萬重,花氣沁骨春顏紅;孤峰入云更杳靄,峭石倒水皆凌空?!蓖瑵髮W(xué)丁文魁教授到了少寨也感嘆:“從未見到過如此美麗的山水田園風(fēng)光”??梢娚僬欠驳镊攘?。
離去時,紅軍橋旁連接大路和木橋的水泥臺階來了一群漿洗衣物的婦女。她們把腳踩在沒入河水的臺階上邊勞作邊說笑,如鏡面般的河水就此蕩起漣漪,一圈圈擴散開來。橋上時不時有村民經(jīng)過,大家伙笑著互相招呼,還有人熱情邀請我們?nèi)ゼ抑凶隹?。正是這種平淡的日常給人以溫暖的力量,不知不覺沉醉其中,洗凈內(nèi)心的浮躁,重歸于平靜。我想,我還會再來少寨村。(責(zé)任編輯/孫晉楠)
小貼士:
交通攻略:
乘高鐵至從江站,乘坐大巴到達黎平縣城后再轉(zhuǎn)乘前往德鳳鎮(zhèn)的客車。
美食推薦:
酸湯魚、腌魚、糯米飯
鄉(xiāng)村特色:
紅軍橋、八舟河景觀、高屯天生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