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安冉
在吳中的太湖新城,有一座智慧工地,在太湖新城這座“國家級智慧試點城市”里的智慧工地,究竟是什么模樣?
干凈整潔的工地、安靜的施工環(huán)境,有條不紊的施工現場……這些只是表象,在表象的背后,有一個運籌帷幄的“大腦”,正在掌控著工地全局。工地上的違規(guī)行為能及時被發(fā)現,哪里的設備出現了問題會即時報警,如果塔吊之間有碰撞風險預警監(jiān)控系統會發(fā)出警報,甚至工地里的噪音超過了指標也會被“聽到”,粉塵超標也會被“聞到”……吳中太湖新城吳郡小學項目施工現場,被高科技武裝的“智慧工地”智慧滿滿。
智慧工地的N個側寫
傳統工地是被動“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智慧工地則是主動“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2019歲末,吳中區(qū)住建局在太湖新城吳郡小學項目舉辦了“綠色、智慧工地”觀摩交流活動,讓觀摩者體會了一次來自智慧工地的“超強大腦”運作。
在辦公區(qū)域內記者看到,電子監(jiān)控顯示屏上實時顯示著監(jiān)控設施捕捉到的數據,為數眾多的攝像頭報警設備,實現了對項目各個區(qū)域的無死角監(jiān)控防護,真正是在辦公室里就實現“運籌帷幄”。
通常在一個工地里,如果有幾個塔吊都在運行的話,那就要好好注意安全了。據介紹,塔吊在運行過程中,塔吊司機與吊鉤之間有時會存在視線遮擋的情況,存在較大安全風險。而智慧工地的視頻監(jiān)控系統可以實現塔吊作業(yè)可視化,通過傳感設備,實時采集塔吊的載重、吊鉤高度、小車幅度、大臂回轉角度、風力風向等信息,并對超載、位置限位、群塔防碰撞進行預警,提醒塔吊司機按章操作,有效解決了塔吊司機工作時的視線盲區(qū)問題。不僅如此,群塔施工時,塔吊作業(yè)的可視化還可以實時注意到周圍塔吊的工作狀態(tài),確保安全。
施工電梯安全監(jiān)控系統,則是通過傳感器采集施工電梯的運行高度、運行速度、負載重量以及開門情況等實時數據,判斷電梯是否正常運行,在發(fā)生危險時會發(fā)出語音報警,同時將預警信息推送至服務器,實現數據共享,這樣一來,管理人員就可以實時監(jiān)控施工電梯運行情況,為工地現場施工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智慧用電管理系統,對施工方來說,也是益處多多,可以通過智能電表有效監(jiān)控工人寢室及辦公室用電情況,還可以通過智慧工地管理平臺及時發(fā)現用電浪費情況,遠程關閉電源,達到節(jié)約用電的目的。
智慧,也能夠讓我們的工地更加綠色環(huán)保。智能遠程控制系統,通過無線網絡,可遠程控制塔吊、圍墻、霧炮等噴淋設備的開啟和關閉,讓節(jié)能和揚塵控制操作更加簡單便捷,關鍵是,不出辦公室便可遠程開關設備,大大提升了項目管理效率。
還有卸料平臺超載預警系統,在原卸料平臺基礎上創(chuàng)新設計,在平臺內設置重量傳感器,將傳感器與顯示器及聲光報警裝置鏈接,當作業(yè)人員在裝料過程中超過額定重量時,報警裝置會自動發(fā)出聲光報警,及時提示現場作業(yè)人員立即糾正,如持續(xù)報警,系統將自動記錄違章信息,實時監(jiān)控卸料平臺工作數據 ,并將數據通過GPRS傳輸至云平臺和移動端,基本杜絕了卸料平臺超重堆碼材料的違章行為。
模架超載預警系統,則在安全方面給工地做了智慧加持。在高支模、外架等危險性部位安裝安全數據監(jiān)測系統,通過高精度傳感器采集相關數據信息,智慧管理平臺根據實時采集的信息做出安全報警和規(guī)避危險的措施。
工地上的圍欄,一般起到的是安全警示作用,智慧圍欄安防系統,可以對工地上的臨邊洞口進行拆除預警,當現場圍欄被拆除,可視化系統會發(fā)出警報,同時傳感器會發(fā)送信息到云端,服務器發(fā)送短信給相關管理人員,提醒他們到現場復查,并及時消除隱患。
門禁管理系統實行實名制并刷臉進場,可有效防止工人未經安全教育就上崗作業(yè),確保每天出入現場的人員情況以及出勤情況,并杜絕民工工資糾紛。
……
為傳統工地裝上現代“智慧大腦”
千百年來,堆磚砌瓦,塵土飛揚,建筑行業(yè)似乎都沒有太大的改變。建筑行業(yè)是毋庸置疑的支柱產業(yè)之一,同時,建筑業(yè)也是一個安全事故多發(fā)的高危行業(yè)。如何加強施工現場安全管理、降低事故發(fā)生頻率、杜絕各種違規(guī)操作和不文明施工、提高建筑工程質量,是一項重要課題。在此背景下,伴隨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化手段、移動技術、智能穿戴及工具在工程施工階段的應用不斷提升,智慧工地建設應運而生。
智慧工地管理系統基于傳感器、嵌入式系統和無線通訊物聯網技術,應用于施工現場安全隱患預警管理,系統實現了塔吊各種限位、防碰撞、安全防護欄桿拆除報警、模架超載預警、卸料平臺超載預警等功能,使施工現場主要危險源預警管理集成平臺化,大大降低了傳統安全管理的風險漏洞,實現精準管理,實現對工地的可視化、遠程智能化管理。
要想真正做到“智慧”,需要把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信息化手段變成更有靈性和溫度的智慧模式。吳郡小學的智慧工地管理平臺,來自蘇州比愛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這是一家集智慧工地軟硬件開發(fā)和銷售、創(chuàng)優(yōu)創(chuàng)觀摩精益管理咨詢服務、BIM技術咨詢服務、工程信息化咨詢服務為一體的科技創(chuàng)新公司。張超是蘇州比愛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也是一名資深工程師,他介紹,智慧工地是基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基礎之上的,BIM是一種三維設計,跟建筑物直接發(fā)生關聯,是以建筑工程項目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作為模型的基礎,進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過數字信息仿真模擬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從被動“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到主動“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BIM的應用對“智慧工地”建設顯得尤為重要,以BIM為基礎的智慧工地,也讓工業(yè)4.0在建筑行業(yè)的實現成為可能。
信息化是智慧工地的基礎,5G時代的到來,也給智慧工地帶來了強有力的信息化支撐。智慧工地在5G加持下,信號覆蓋更廣,傳輸速度更快,可以更好地避免施工方案更新不及時帶來的風險。
吳中智慧工地的養(yǎng)成及實踐
在吳郡小學項目現場,裝上了智能管控平臺,就像是裝上了智慧大腦,東吳建筑項目經理丁小建介紹:工地是動態(tài)的,派再多的人去到現場也跟不上動態(tài)的變化,有了智慧管理就讓人安心多了,實時的數據和設備情況都一目了然,有效地減少了安全事故的發(fā)生。相對于傳統的工地,智慧管理也讓施工方對工人的了解加深了,人臉識別門禁系統、民工進場安全交底等等,有效保障了施工方和工人雙方的權益。以前用水用電都需要有人去現場統計,現在在操控室就可以直觀地看到用水用電的數據,發(fā)現哪里的水電沒有及時關閉,還可以遠程操控開關,最關鍵的工地質量控制點,智慧平臺也可以給出合理的建議,可以說是管理得到了進一步規(guī)范。
2015年6月16日,住建部發(fā)布《推進建筑信息模型指導意見》指出,到2020年末,就企業(yè)而言,甲級的勘察設計院和特級一級的房屋建筑施工企業(yè)必須具備BIM的集成應用能力;就項目而言,90%的政府投資項目要使用BIM。吳中住建相關部門積極響應,并出臺了《關于推進數字工地智慧安監(jiān)試點建設的實施方案》,推進智慧工地項目,吳郡小學項目是蘇州6個智慧工地試點項目之一,也是吳中區(qū)在智慧工地養(yǎng)成中的積極實踐。
吳中住建局蒯楠介紹,之所以選擇吳郡小學作為試點,跟項目地處吳中太湖新城不無關系,智慧工地概念跟太湖新城的智慧城市理念相呼應,讓智慧工地真正成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2020,還將會有更多的工地裝上“智慧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