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行
在山林清新的暗香中醒來,眼前的層林籠罩在霞光中。環(huán)視四周,我身處崎嶇的山路邊。忽然天色轉(zhuǎn)陰,一陣急雨不期而至,風卷起地上的塵土亂飛,雨點打在樹葉上啪啪作響。隔著隱形防護罩,我看見山路的轉(zhuǎn)彎處,走出了一群步履匆忙的行人。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shù)都在左躲右閃、狼狽不堪地避著雨,唯有一位40多歲的中年男子,拄著一根竹杖,氣定神閑地緩步走著,雨點密密地打在他高大的身軀上,他卻似渾然不覺。他臉上一片紅潤,大概是剛剛痛飲了一壇杜康的緣故吧。驟雨初歇,只見他緩緩地轉(zhuǎn)頭回望,低吟道: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帲瑲w去,也無風雨也無晴?!?/p>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跳出腦海時,我激動地抬腕查看穿越顯示:
時間: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
地點:黃州(今湖北省黃岡市)
我準確地穿越到了宋朝,如愿遇見了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的蘇軾。
我一鍵收起隱形防護罩,上前作揖問道:“閣下可是東坡居士?”他邊轉(zhuǎn)頭邊應聲,然后驚詫地上下打量我的夾克衫、牛仔褲和雙肩背包。我忙說自己來自遙遠的未來,今日穿越到此。好客的蘇軾便邀我同行。一路上,我說未來的人能上天、能入地,還能跨海;他講宋朝的海上絲綢之路、交子、活字印刷術(shù)……我們相談甚歡,余興未盡,蘇軾便留我于雪堂小住。
翌日晨起,我換上宋朝的衣服來到中堂,見蘇軾手拿畫叉從房梁勾下竹筒,從竹筒中拿出一個小包,然后將畫叉交給隨從收起。我記起了,他因生活拮據(jù),把積蓄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又把每月的1份分成30小份,每天用一小份。他把錢存在一個竹筒里,掛在房梁上,每日一取。我上前問安,他帶我前往街市吃早餐。來到街市,到處飄著面餅的香味。街市上有各色小吃店、各種日用百貨店,玉帛、名香、珍貴藥材、古玩奇物、保健飲品等一應俱全,商業(yè)繁華一點都不輸現(xiàn)代。在返回的途中,我發(fā)現(xiàn)有人站在人來人往的集市里售賣A4紙大小、刊登有最近政治新聞與社會奇聞的“小報”,原來在宋朝就有報紙行業(yè)了。
從街市回到雪堂,恰逢北宋著名的書法家兼山水畫家米芾、致仕回鄉(xiāng)的董鉞和著名的道學家、畫家、釀酒專家楊世昌結(jié)伴來訪。晚宴上,我了解到雖然北宋時期商業(yè)發(fā)達,但是因書籍印刷成本高,書本難得,讀書成本高,人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蘇軾提出了要想辦法讓更多的人學到知識的建議。
夜深人靜,一個想法在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出來:如果使用先進的印刷術(shù),降低印刷成本,就能讓更多的人讀到書、學到知識了。與眾人說了我的想法后,大家利用我從現(xiàn)代帶去的微型資料查詢機,開始進行規(guī)劃設計。
60多個日升日落后,蘇軾的臉龐變得黝黑,米芾和楊世昌渾身散發(fā)著松脂的香氣,我和董鉞的身上掛滿木刨花,看著眼前印刷速度提高了數(shù)倍的完美樣品,我們同時發(fā)出了歡呼。自此,蘇軾又建起了名為“書香堂”的印刷廠,包括活字鑄造間、油墨生產(chǎn)間和排版印刷間。因為加工費用低、印刷速度快,訂單雪片似的紛至沓來。在商業(yè)繁榮的宋朝,印刷品除了書籍,還有廣告、宣傳單、報紙、說明書等。一時間“圣賢書”成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了尋常百姓家。蘇軾家房梁上的竹筒不見了,餐桌上也不只有“東坡肉”了;米芾留下來潛心研究書畫;董鉞也決定安家于此;楊世昌暫停了云游,轉(zhuǎn)而教蘇軾釀造蜜酒。4個博學多才的人編寫了教育書籍,利用“書香堂”印制成千上萬冊的教科書,免費發(fā)給黃州的老百姓。聽我說起遙遠的未來都是免費的義務教育,人人識字、有文化,蘇軾便在雪堂旁邊建了“東坡學堂”以普及文化知識。黃州的老百姓不分年齡大小和男女老幼,都可以免費學習。
臨皋亭下的江水不舍晝夜,公元1082年7月16日,是我的穿越之旅結(jié)束的日子。傍晚,蘇軾、楊世昌和我提著綿竹蜜酒與食肴泛舟長江。蘇軾與楊世昌談起舌戰(zhàn)群儒的諸葛亮、橫槊賦詩的曹操、英姿勃發(fā)的周瑜,感慨而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穿越近千年與蘇軾共同度過的一個月夜里,我將蒸汽機的圖紙和說明書鄭重地放在了書桌上。我知道西方世界強大是從近代科學技術(shù)大爆炸開始的,我也知道中國的科技發(fā)展在宋朝就已經(jīng)領先了當時歐洲幾百甚至上千年,比如活字印刷術(shù)、計里鼓車、紡織機等等,宋朝人同時還在數(shù)學、天文學、建筑工程學、冶金行業(yè)、航海技術(shù)和陶瓷燒制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蒸汽機是西方人瓦特的發(fā)明,但在宋朝時中國就完全具備了制造蒸汽機的技術(shù)條件:漢朝時就已經(jīng)掌握了傳動機械原理;宋朝時發(fā)明了比較精密的雕刻設備,類似今天的機床;再加上宋朝精湛的燒瓷技術(shù),這就保證了可以生產(chǎn)足夠精密的汽缸和活塞;至于燃煤燒水沸騰原理,也早就掌握了。將這一切綜合起來就可以制造出蒸汽機。我將蒸汽機技術(shù)資料留給了蘇軾,我知道那個為民造福的蘇軾,在有了印刷機和蒸汽機后一定會不遺余力地培養(yǎng)人才、推廣新科學技術(shù)。期望新思想和新技術(shù)的推廣,能夠使宋朝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都更開明、更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我期待著工業(yè)革命提前700年在宋朝開始,那時宋朝會成為屹立于東方的強國,中國將改寫世界歷史!
我給蘇軾留言道別:“我要繼續(xù)下一段旅程了,后會有期!”
午夜時分,我?guī)е鴷邕_樂觀的蘇軾留給我的記憶——黃州的山川草木、赤壁的濤聲、承天寺的夜色、東坡草堂的詩意生活,按下了穿越返程的按鍵……
(指導教師:魏姝恒)
(本文獲第十五屆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遼寧賽區(qū)一等獎,原文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