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強大的國力支持下,唐代服飾文化空前繁榮。由于唐朝實施開放的政策,各行業(yè)通過引進和吸收,都在某種程度上進行著改革與創(chuàng)新。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服裝行業(yè),也表現出了中外服飾文化的大交流與大融合。特別是在服裝形制上大膽開放,袒膚露胸,欲遮還羞;服裝圖案上由簡潔演變?yōu)榧姺泵?服裝色彩上由簡樸漸趨瑰麗多彩。唐代服飾整體風格表現出形制開放、華麗豐美、奇異紛繁,成為中國服裝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對唐朝以后乃至當代服裝設計潮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唐代;服飾文化;借鑒
【中圖分類號】K24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標號】2096-8264(2020)48-0065-02
唐代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中巔峰的時代,是當時中華各民族和亞洲各國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各種文化思潮和新鮮事物涌入,人們思想開放,胸懷包容。因此,唐代漢族服飾也吸納了中外各民族服飾的特點,在形制、圖案、色彩、設計理念呈現出交流、融合的多民族性。這種多民族性是歐亞洲各民族與漢族在思想和文化方面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和相互借鑒的結果。唐朝盛世對服飾的追求影響著唐代以后乃至現代服裝設計潮流。分析唐代服飾的成因、文化特點,唐代服裝文化與現代服裝設計繼承與發(fā)展的關系,顯得很有必要。
一、唐代服飾形成的成因
唐朝政治開明,社會穩(wěn)定,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唐朝經濟高度發(fā)展,文化藝術繁榮昌盛;對外經濟貿易發(fā)達。由于國泰民安歷經時間較長,唐朝成為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各種民族文化與中原漢族文化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如佛教壁畫引入到中原,引發(fā)了人們瑰麗渾穆的社會審美;北方石刻與雕刻進入南方,經過中原文化的吸引,產生了精致細膩的審美韻致;中原的絲織、絹繡、書畫在異域經過吸收,也沾染其他民族的文化基因。
唐朝經濟繁榮。農業(yè)上發(fā)明了曲轅犁、水力筒車,農業(yè)生產力有很大提高。商業(yè)繁榮,中期以后創(chuàng)新推出了“錢莊”等具有儲蓄、借貸等類似私人銀行類的金融民間組織;手工業(yè)發(fā)達,創(chuàng)造了花釉瓷、絞釉絞胎瓷、釉下彩繪瓷及三彩釉陶等,出現了緯絲顯花等印花工藝。這種印花工藝不斷完善,并與紡織、絲綢技術同步發(fā)展,為唐朝服飾色彩、紋飾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更好的物質基礎。
正因為唐代政治開明,思想開放,和平統(tǒng)一時間較長,社會休養(yǎng)生息,經濟連續(xù)穩(wěn)定長足發(fā)展,才容納和造就形制開放、華麗豐美、奇異紛繁的唐裝。
二、唐代服飾的文化特點
唐朝數代皇帝采取對外和親政策,對內安撫,重視和平盛世的建立,出現了中外文化大交流與大融合的高峰,服飾文化也空前繁榮,人們銳意進取,“無所顧忌地引進和吸收”“無所顧忌地改革與創(chuàng)新”。
(一)唐代服裝形制開放大膽,摒棄舊俗
中國傳統(tǒng)封建禮教嚴格,對婦女出行露面束縛重重,“笑不露齒、站不依門”。進入唐朝,人們思想逐漸開放,重視婦女這一特殊群體對美的追求,婦女的穿著打扮有了革新性的變化。唐朝女子衣裝曠世開放,初唐宮中流行低領露胸的服飾?!遏⒒ㄊ伺畧D》中女子袒胸露背,肌膚如凝,披羅紗、著長裙、飄逸俊秀,完全摒棄了封建禮教下的女子形象。唐代永泰公主墓的壁畫里,更生動地刻畫了一個梳高髻、著長裙、露胸披紅帶、上身不穿內衣、僅著黃色窄袖短衫、腰垂紅腰帶的唐代婦女形象?!胺坌匕胙谝砂笛薄白鴷r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慣束羅裙半露胸”即是對唐朝女子思想開放,追求服飾審美的寫照。
唐代出現追隨時尚潮流的風氣。唐代時尚主要由宮廷、貴婦、聲色技藝娛人行業(yè)來引領風騷。由于思想開放,封建社會嚴格的階級等級及禮儀約束全然轟塌。如石榴裙是唐朝女子極為流行的服裝款式,其色如石榴之紅,從宮中傳出后民間女子紛紛追仿,便有“石榴花,發(fā)街欲焚,蟠枝屈條皆崩云,千門萬戶買不盡,剩將兒女染紅裙”描寫的;如百鳥裙,是用多種飛禽羽毛捻成線織成的裙子,做工考究,官家女子推崇效仿,以致為織裙而搜集材料,出動大量人力,搜山蕩谷,致奇禽異獸掃地無遺;太平公主著紫衫、玉帶、皂羅折上巾、佩帶弓箭等,全副男裝出現在公眾場所,影響了后世女穿男裝的思想潮流。
(二)服裝圖案奇異紛繁
由于唐代絲織紡工藝、絲綢印染技術的發(fā)展,使服裝紋飾發(fā)展有了更大空間。往往以真實的花、草、魚、蟲進行紋飾創(chuàng)作,但傳統(tǒng)的龍、鳳圖案并沒有被排斥。服飾圖案設計趨向自然。這些圖案裝扮在服裝上,清新自然,華貴富麗?!傲_衫葉葉繡重重,金鳳銀鵝各一叢,每翩舞時分兩向,太平萬歲字當中。”這也是現代中國風服裝元素。
唐代服飾圖案設計也經歷一個繼承與發(fā)展的過程。借鑒了兩周服裝圖案設計的嚴謹;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寬博舒展;漢代時期的簡潔厚重與明快;魏晉時期追求的灑脫飄逸。唐代服飾圖案更加多樣化,更加華貴絢麗、奇異紛呈,達到歷史上的高峰,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三)服飾色彩豐富鮮艷
色彩是構成服裝審美的最主要元素之一。唐代服裝在色彩的選擇和搭配達到非常精細化程度。唐代將制作服飾染料分成六個基色:青、絳、黃、白、皂、紫。在官方經營的織染署中以顏色劃分,下設二十五個作,每個作又有不同色階的專業(yè)化生產流程。
唐代服裝重視色彩的美化功能。唐代在服裝色彩上,主要用色以紅、紫、黃、綠色為主,尤以紅為主流。杜甫詩“野花留寶靨,蔓草見紅裙”、萬楚詩“眉黛奪得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張萱用朱紅、朱黃、草綠、翠綠、石青、白等顏色,將人物描繪在《搗練圖》上。這些著色相互搭配,既富麗華美,又明快活潑?!峨絿蛉擞未簣D》中的服裝色彩以粉紅、胭脂紅、淺黃、 蟹青、赭石、花青等多色為主,艷麗奪目。
三、唐代服飾文化對現代服裝設計的借鑒及啟示
唐代服飾的繁榮取決于那個時代的思想開放,是加強對外經濟貿易、文化交流結果?,F代社會進一步擴大開放,追求經濟全球化與唐代政治、經濟視野異曲同工。繼承傳統(tǒng),創(chuàng)新未來。在服裝設計領域,唐代服裝文化對現代服裝設計至少有以下幾點借鑒及啟示。
(一)現代服裝設計要秉承唐代服飾的開放性
唐代對外采取友好邦交策略,與西北突厥、回紇,西南吐蕃、南詔,東北渤海諸少數民族都有密切友好交往。唐代建立了絲綢之路等海陸交通要道。陸路的交通網絡能西至印度、波斯、地中海;海路商船通航可至朝鮮、日本。由于對外文化采取開放、包容、吸收的態(tài)度,與世界各國建立了密切的經貿往來,所以唐代的文明包容了許多前朝不敢想的活躍思想和社會氛圍。
唐代的包容態(tài)度,使人們在思想與心靈得以放飛。在藝術領域上,創(chuàng)作視野更加開闊,心有所向,神有所馳。因此在服飾設計的藝術表達上,更是借鑒異域民族服飾流派和風格,大膽創(chuàng)新,百花齊放,形成了唐代恢宏的服飾文化氣象?!按笪幕尘皼Q定服飾社會效應的趨向和水準,然后自然而然地貫穿到人們的著裝意識和著裝行為中,從而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成為服飾社會性的內因。”唐代正是因為有打破傳統(tǒng)、世風開放的“肚量”, 才有了“慢束羅裙半露胸”“綺羅纖縷見肌膚”的潑辣大膽;才有了不受封建禮教束縛、女著男裝。這些別出心裁的服裝,源自追求新奇、崇尚異樣的文化心理,也只有在盛唐包容的大背景下才能產生。
(二)現代服裝設計要秉承唐代服飾的多元性
服裝是社會、經濟、文化的晴雨表。唐朝政府建立的友好邦交的國家就有三百多個。各國使團都會定期組織朝拜。各國的使者云集長安后,把他們的文化的種子傳向中華大地。同時燦爛的中國文化,通過他們傳向世界各地。唐朝對異國衣冠服飾的兼收并蓄,吸收外來物料、生產技巧和形制風格,使唐朝服飾文化鮮艷奪目,呈現多元性。
唐代多數時期崇尚佛教信仰,玄奘西方取經后,人們受佛教哲學的影響,形成了“萬物有情、萬物皆有生命”的哲學觀念。“艷情常由常情歡樂而生,以光彩的服裝為其靈魂。正如世間凡是清白的、純潔的、光彩的或美麗的都以‘艷’表示”。在這一哲學思想的指導下,使唐代服飾的整體色調由簡單古樸演繹成華美明麗,充滿了佛教式的異域風情,一改前朝的服色風格。
由于唐朝采取開放政策,與西域、吐蕃等邦交密切。異域服裝的華美進入了人們的審美視野。“渾脫帽”“時世妝”經過唐代服裝大師們取舍,胡服風格的漢裝盛行。在胡服的影響下,盛唐以前婦女摒棄了寬松飄逸的服裝,流行以小窄袖為主的服裝。隨后穿胡服、跳胡舞,胡人文化生活也逐漸融入唐代人生活當中。
唐代服裝在服裝禮制上,也是上承歷代冠服制度,下啟后世衣冠之徑道,有森嚴的等級和嚴格的規(guī)定。唐朝服裝禮制與亞洲諸國服飾禮制交流融合后,也兼容并蓄,廣采博收。無論官服或民服,男裝和女裝,都表現出多元性。
(三)現代服裝設計要借鑒唐代服飾的社會功能性
自古以來,統(tǒng)治階層就很重視、建立體現社會秩序的服飾文化。唐代由于服裝材質,絲織印染等技術的成熟,“嚴內外,辨親疏”“人有差等”具有社會功能性的服飾有了更好的表達介質。
唐代盡管社會風氣開放,但對服裝中傳統(tǒng)的“禮”“儀”“等級尊卑”等觀念更加周全細密。唐代建立了一套完備的等級秩序,采用各種材質和圖案表達社會等級。武則天別出心裁地將文官、武官服裝進行分類:武官袍繡獅、麒麟、虎、豹等瑞獸,體現威猛感;文官袍繡雁、鷹等神禽,以示儒雅。從服飾上來看,不僅體現出職位、等級等森嚴社會秩序,而且還標明了各領域的官員應當具備的性格特點。唐朝服色為小吏青色、士卒黃色、商販皂色,赤黃服裝除皇帝以外,其他人都是禁止穿的,民服多用青色。
唐代服裝文化反映了大唐繁榮昌盛的社會面貌。唐代服裝的形制上大膽開放,袒膚露胸,欲遮還羞;服裝圖案上由簡潔演變?yōu)榧姺泵?服裝色彩上由簡樸漸趨瑰麗多彩。這些獨特的審美及漸進過程,使唐代服裝文化成為中國古服裝文化的里程碑。即使在現代文明高度發(fā)展的今天,它所表現出來的勇于創(chuàng)新、追求完善仍值得學習。
參考文獻:
[1]祖倚丹,張紅雨.論唐代服飾文化的政治特征[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2003.
[2]包莉秋,李琴芳.“云想衣裳花想容”——從詩詞中女裝的描寫看唐代審美情趣之變遷[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5.
[3]錢旭林.現代服裝設計中的中國風[J].服裝學報,2018.
[4]李珊珊.中國歷代服飾的演變[J].魯行經院學報,2003.
作者簡介:
張坤,男,湖北襄陽人,本科學歷,主要從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