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教育報》2020年3月9日02版報道: 受疫情影響,盡管全國學校當下仍未開學,但廣大中小學生均停課不停學,采取多種形式讓時間不虛度、學習不掉線。疫情限制的只是他們的戶外活動,束縛不住他們對知識的向往和對成長的渴望。在當前的特殊時期,學校無法開展正常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便成為一種必然選擇。但要達成共識的是,自主學習并非只讓孩子自己學,父母不管不問,抑或老師單純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做。自主學習有著內在的科學體系,是與傳統(tǒng)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自主規(guī)劃學習目標、學習進度,且能選用適合的學習平臺或方式,如閱讀、聽書、研究、觀察、實踐等手段,使知識與技能、情感與價值觀均得到升華。 相對來說,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最需要練就的是自主學習能力,尤其是利用互聯(lián)網教育資源進行學習的能力。因此,疫情期間讓孩子的學習更有效率、更為持久,家庭和學校都要花心思下力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既最大限度不耽誤疫情結束后正常的學校教學進度,也讓學生學有所獲,不辜負大好光陰,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彎道超車,但自主學習能力并不容易練成,需要從小磨煉,在不斷試錯中提升。家長與其做孩子學習的旁觀者、監(jiān)督者、批評者,不如做一個共學者、參與者、輔助者,加入孩子的學習過程,與之共同研究解決有趣的現實問題。學校則重在轉變應試思維,讓教學豐富多元。同時,學校不妨多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引導學生建立學習共同體。眼下雖然學生不能聚在一起,但借助遠程連線,集思廣益,協(xié)力研究現實問題,勢必能全面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始終是父母的心事、家庭的大事,也是學校教育的重點。但學習說到底是孩子自己的事,當教育教學朝著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向努力,孩子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計劃,知道哪一種學習方式更適合自己、如何評價自己的學習效果,就能一點點走上軌道,找到學習的動力、信心與成就感,并終身受益。自主學習能力還牽涉著孩子的自我管理、生涯規(guī)劃等能力,彼此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是水漲船高的關系,甚至還會反哺孩子的情感發(fā)育,助力其更清楚地認識事物,對自我、社會、國家有更深理解,進而準確校正自己的行為,正確看待學習與生活、理想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關系。而做到這一點,將有更多孩子堅定為國家為民族奮斗終身的信念,中國教育的未來也將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