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麗娟,劉 娟,張曉冉,任曉麗,趙蘭蘭,李 倩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內分泌科(成都 610075)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是一種內分泌疾病,在中醫(yī)理論中屬于“癭癥”,根據(jù)患者臨床癥狀不同,可以細分為“心悸”“癭瘤”等,臨床表現(xiàn)為體重下降、心悸,病因在于“喜怒不節(jié),憂思過度”[1-2]。臨床以藥物治療為主,西醫(yī)常用藥物包括甲巰咪唑、丙基硫氧嘧啶等,通過抑制激素分泌起到治療效果,但藥物產(chǎn)生的不良反應限制其應用,所以發(fā)展中醫(yī)藥治療越來越被重視[3-4]。本研究旨在討論丹梔逍遙散加減對甲亢患者的療效。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甲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男9例,女36例;年齡17~72歲,平均(36.16±3.13)歲;病程1~16個月,平均(5.36±1.02)個月;心悸19例,乏力10例,消瘦6例,多汗5例,無明顯癥狀5例。對照組:男7例,女38例;年齡19~76歲,平均(35.58±3.23)歲,病程1~14個月,平均(5.44±0.97)個月;心悸17例,乏力12例,消瘦5例,多汗7例,無明顯癥狀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西醫(yī)學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癥診斷標準,參照《中國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5],滿足以下標準即可診斷:促甲狀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降低,紅細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加快,游離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xiàn)T3)和游離甲狀腺素(Free thyroxine,F(xiàn)T4)升高,三碘甲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和甲狀腺素(Thyroxine,T4)升高。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辨證為肝郁脾虛證。主證:頸前腫大,神疲乏力,胸悶,病情隨情志波動;兼證:消瘦,失眠;舌脈:舌淡,苔薄白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脈沉細。排除標準:對本研究所用中西醫(yī)藥物過敏;合并惡性腫瘤;合并精神性疾病,不能描述自身癥狀;妊娠或哺乳期婦女;依從性差,未按時服藥或復診者;甲亢性肝損傷或白細胞、粒細胞減少者。
2 治療方法
2.1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口服甲巰咪唑(國藥準字H44020714)10 mg/次,3次/d,治療期間每2周檢查血清FT3、FT4水平、肝腎常規(guī)、尿常規(guī)情況,患者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后,每4周減藥1次,每次減少5~10 mg。減至最低有效劑量時維持給藥,共治療3個月,停藥之前需要抽血復查甲狀腺功能,確認恢復正常即可停藥。
2.2 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丹梔逍遙散加減治療。方劑組成:丹皮、黑山梔各20 g,白芍、薄荷各15 g,當歸、柴胡、白術、茯苓各10 g,干姜、甘草各6 g。四診合參后隨癥加減用藥,心悸、失眠加牡蠣15 g,丹參、炒酸棗仁各10 g;多食者加石膏6 g;消瘦無力者加黨參、黃芪各10 g,枸杞、熟地黃各8 g;手抖者加蒺藜、鉤藤各10 g。煎法用量:1劑/d,用常溫純凈水1000 ml,浸泡30 min,煎至200 ml,早晚2次溫服100 ml,治療3個月,西藥減量情況同對照組。
3 療效評價標準 按照中醫(yī)癥狀積分的加減評估,主癥:頸前腫大,神疲乏力,胸悶,病情隨情志波動根據(jù)無癥狀、輕度、中度和重度分別計0、2、4、6分;次癥:消瘦,失眠根據(jù)癥狀計為0、1、2、3分。顯效: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減少≥90%;有效:中醫(yī)癥狀積分減少≥30%;無效:中醫(yī)癥狀積分減少<30%。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人數(shù)×100%。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2~3 ml,離心機3000 r/min分離,-20 ℃冰凍保存待測,ELISA檢測血清降鈣素(Calcitonin,CT)、骨鈣素(Serum osteocalcin,BGP),化學發(fā)光法檢測甲狀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檢測FT3、FT4、總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otal triiodothyronine,TT3)、總甲狀腺素(Total thyroxine,TT4)、促甲狀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治療后6個月,采用生活質量量表(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7]對兩組患者生理功能和角色、精神健康、一般健康、情感角色、活力、社會功能、軀體疼痛的生存質量評估。觀察兩組患者惡心、腹瀉、頭暈等不良反應。
1 兩組患者近期療效比較 見表1。治療結束后,兩組參考中醫(yī)癥狀積分對患者頸前腫大,神疲乏力,胸悶、消瘦,失眠等癥狀進行評估,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χ2=4.939、P<0.05)。
表1 兩組患者近期療效比較[例(%)]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骨代謝指標比較 見表2。治療后,兩組CT、BGP低于治療前,PTH高于治療前(P<0.05)。治療后,試驗組CT、BGP低于對照組,PTH高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骨代謝指標比較
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甲狀腺功能指標比較 見表3。治療后,兩組FT3、FT4、TT3及TT4水平低于治療前,TSH高于治療前(P<0.05)。試驗組治療后FT3、FT4、TT3及TT4水平低于對照組,TSH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甲狀腺功能指標比較
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見表4。試驗組治療后,SF-36生活質量量表中生理角色、生理功能、活力、一般健康、社會功能、情感角色、精神健康、軀體疼痛8個方面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率比較 治療后試驗組患者出現(xiàn)2例頭暈、1例惡心和1例腹瀉,不良反應率為8.89%;對照組患者出現(xiàn)2例頭暈、2例腹瀉和1例惡心,不良反應率為11.11%,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患者的治療分為藥物、手術和131I治療,有研究表明,僅有約44%的患者接受131I治療后無后遺癥,87%的患者經(jīng)甲狀腺全切術后出現(xiàn)甲狀腺功能減退,所以手術治療、131I治療因其不確定性較高,應用受限[8-9]。同時,單純接受西藥治療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患者約有13%的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如肝損傷等,不利于患者恢復。近年來,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在控制患者病情進展和改善臨床癥狀上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10]。
甲亢在中醫(yī)理論中屬于“癭癥”,根據(jù)患者臨床癥狀不同,可以細分為“心悸”“癭瘤”等,多位學者的研究指出,臨床癥狀結合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查結果,可以很好的對甲亢患者進行辨證治療[11-13]。筆者根據(jù)長期臨床經(jīng)驗,擬用丹梔逍遙散加減對肝郁脾虛型甲亢患者進行治療,其中丹皮清熱活血,白芍溫經(jīng)止痛,白術主益氣健脾,黑山梔、茯苓瀉火利尿,薄荷行氣疏肝,當歸活血潤腸,干姜散寒消痰,甘草用于調和諸藥,諸藥共奏活血化瘀、疏肝健脾?,F(xiàn)代藥理學表明,丹皮中的牡丹酚新苷等成分有中樞抑制作用,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抗凝血;白術主要含有揮發(fā)油,有保肝、抗菌等作用;白芍可補血保肝;黑山梔、茯苓保護消化系統(tǒng),降溫抗菌;當歸中的微量元素在鎮(zhèn)痛、抗炎方面表現(xiàn)優(yōu)異[14]。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療程結束后,試驗組治療有效率更高,與既往研究結果相同[15],說明丹梔逍遙散加減治療甲亢有增效作用,可以緩解患者頸前腫大等癥狀,推測與湯藥活血化瘀、疏肝健脾的功效相關。有文獻報道稱,甲狀腺激素分泌異常會影響骨代謝相關指標,CT由甲狀腺濾泡旁細胞分泌,有促進骨生成和穩(wěn)定血清鈣磷水平的作用;BGP是一種蛋白類激素,反映新生成骨細胞的活動狀態(tài);PTH是由甲狀旁腺細胞合成,與CT作用相反的一種激素;以上3種均是常見的骨代謝指標。治療后,試驗組CT、BGP低于對照組,PTH高于對照組,說明從骨代謝指標角度證明試驗組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得到了有效改善。本研究中,試驗組治療后FT3、FT4、TT3及TT4水平低于對照組,TSH水平高于對照組,說明丹梔逍遙散加減可以幫助患者激素水平回到正常狀態(tài),這與湯藥中白術、茯苓等有效成分疏肝理氣的效果有關,在調節(jié)機體免疫的基礎上增強肝細胞的抗氧化能力,進而調節(jié)甲狀腺激素水平和骨代謝指標。本研究利用SF-36生活質量量表評估兩組治療6個月后的生活質量,發(fā)現(xiàn)試驗組8個維度的得分均高于對照組,說明丹梔逍遙散加減治療可以顯著改善甲亢患者的生活質量,這與其調節(jié)甲狀腺功能、改善臨床癥狀的功效密不可分。最后,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提示西藥聯(lián)合丹梔逍遙散治療是一種較為安全的治療方式,
綜上所述,丹梔逍遙散加減治療可改善甲亢患者骨代謝指標和甲狀腺功能指標,進一步提升患者治療有效率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