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鵬 張 偉
(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4)
本工程基坑內疏干井、減壓井及基坑外觀測井以管井降水為主,并輔以基坑內集水坑明排基坑降水深度控制在坑底以下1m;在DK1+795~DK1+885及DK2+482~DK2+550 處基坑深度小于4m,且基底不在1—3 粉土層,采用輕型井點降水。降水井實管和沉淀管為鋼管。井點埋設深度L=h+7m(h=基坑深度),基坑開挖前20 天開始降水,開始降水后,應及時觀測水位動態(tài)變化。
(1)土層分布。在本工程中,施工現(xiàn)場的土層分布情況如表1 所示。
表1 隧道工程施工現(xiàn)場土層分布詳情
(2)水文地質條件。受到當?shù)貧夂驐l件的影響,地表水相對比較匱乏;地下水的補給來源為灌區(qū)滲透以及河流側滲補給。地下水的流向為西北向東南,因為工程所在地的年均降雨量較少,加之氣溫高,蒸發(fā)強烈,致使地下水水質呈現(xiàn)出較為明顯的垂直分帶性。施工場地的地下水位年均變化幅度在0.5-1.0m 之間。
本工程中,隧道基坑的右側與XX 路相鄰,為避免隧道明挖施工中引起右側地表沉陷,經(jīng)過研究之后,決定采用人工挖孔排樁作為基坑圍護結構,單樁插入深度為6.0m,在樁頂設置冠梁,樁身設置腰梁和預應力錨索,支護方式為土釘墻支護。具體的施工要點如下:
(1)樁孔開挖。本工程中,人工挖孔樁采用的是跳挖法,當開挖高度達到1.0m 后,支立模板灌注護壁混凝土,粉質粘土段,采用插板法進行開挖。
①在對樁孔進行開挖前,測量人員應當進行準確地定位放樣,在樁中心位置四周埋設護樁,首節(jié)樁孔挖好后,應及時支立模板,以樁位中心點對模板位置進行校正,灌注混凝土形成護壁[1]。施工完畢后,應當對護壁的厚度進行檢查,看是否與設計要求相符。人工挖孔樁施工允許偏差如表2 所示。
表2 人孔挖孔樁施工允許偏差(mm)
②樁孔開挖后必須及時進行護壁混凝土灌注,當天挖好的樁孔應當在當天完成灌注。對混凝土進行灌注的過程中,可以使用插入式振搗棒進行振搗密實。當護壁混凝土達到一定的強度之后,可對模板進行拆除,終孔前,必須將護壁上的污泥和孔底殘渣、積水清除干凈,并在質檢合格后,方可進行封底,下放鋼筋籠,灌注樁身混凝土。
(2)鋼筋籠安裝。本工程中,鋼筋籠在現(xiàn)場進行制作,一次加工成型,主筋通過對焊的方法進行連接,箍筋與主筋之間以點焊的方式進行連接。施工中應當確保相鄰主筋的接頭錯開[2]。制作好的鋼筋籠,通過汽車吊進行安裝。
(3)灌注樁身混凝土。鋼筋籠下放就位后,應當及時進行樁身混凝土灌注,施工中作業(yè)人員應當嚴格按照規(guī)程要求進行操作,以此來確保樁身混凝土的灌注質量。
本工程中,對隧道基坑進行開挖時,采用的是分層開挖的方法,具體的施工技術要點如下:
(1)前期準備。在進行隧道基坑開挖前,需要做好如下準確工作:依據(jù)相關資料,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及具體的操作規(guī)程,針對施工中可能出現(xiàn)的滲漏水以及邊坡失穩(wěn)等情況,制定合理可行的應急措施[3];準備土方開挖所需的施工機械設備,并對所有設備的性能進行檢查,防止施工中因設備問題導致工期延誤的情況發(fā)生;在基坑周圍挖設排水溝,確保施工中地表水不會流入到基坑內,同時,在基坑中設置集水溝和深井,用水泵將井內的水抽排至施工現(xiàn)場外的沉淀池內進行集中處理。
(2)土方開挖。在本工程中,隧道基坑土方開挖使用挖掘機,挖出的土方通過自卸式汽車進行外運。為確保隧道基坑開挖安全、有序進行,應當避免對基底造成過大的擾動。開挖時,可通過鋼板樁進行支護。
在本工程中,隧道主體結構的施工是重點環(huán)節(jié),直接關系到隧道的整體質量,為此必須對該環(huán)節(jié)予以重視。具體的施工技術要點如下:
(1)混凝土墊層施工。在對混凝土墊層進行施工前,作業(yè)人員應先將軟土、泥漿等清除干凈,然后采用分段法,對墊層進行施工。如果坑內有水,應施作排水溝和集水井,對水進行抽排;當坑底滲水情況比較嚴重,且存在動水壓力時,應在減壓后,鋪設墊層,澆筑封底混凝土,并在底板混凝土強度達到70%以上后,停止抽水,對集水井進行封閉。
(2)隧道底板施工。隧道底板采用的是鋼混結構,按照設計要求,對鋼筋進行綁扎和安裝,隨后便可進行底板混凝土澆筑。在本工程中,底板混凝土采用泵送的方式進行澆筑,通過插入式振搗棒進行振搗密實。對底板混凝土進行澆筑的過程中,應當對自由傾落高度進行控制,若是超高,則應使用串筒或是溜槽輔助施工;混凝土振搗的時間應當控制在10-30s 左右,當混凝土泛漿且無氣泡產(chǎn)生時,便可停止振搗[4]。
(3)側墻與頂板施工。在本工程中,隧道頂板的施工采用是滿堂支架灌注混凝土的方法,模板為鋼膜,側墻模板為大塊模板,混凝土均為商品砼。在支立模板時,應當確保牢固、穩(wěn)定,不得存在松動、變形等情況,模板的拼接縫應當嚴密,以免漏漿,安裝模板前,應當均勻涂刷脫模劑。模板安裝完畢后,應當及時進行混凝土灌注,并在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進行拆模。
1)采用井點降水,使水位降至基坑底0.5m 以下,使動水壓力的方向朝下,坑底土面保持無水狀態(tài);
2)沿基坑外四周打鋼板樁,深入坑底下面一定深度,增加地下水從坑外流入坑內的滲流路線和滲水量,減小動水壓力;
3)采用化學壓力注漿或高壓水泥注漿,固結基坑周圍粉砂層,使形成防滲帷幕;
4)往坑底拋大石塊,增加土的壓重和減小動水壓力,同時組織快速施工;
5)清除管涌部位所有流動土,且向下挖30cm,回填粒徑不小于10cm 的碎石,上面再鋪砂加石。
1)調整和控制開挖順序及開挖深度;
2)根據(jù)位移情況,可以采取增加支撐頂力與增加支撐的辦法。
1)坑內加載;
2)采用雙液注漿的基坑內土體加固;
3)加快墊層封底施工,減少基底暴露時間;
4)做好坑內降水和排水工作,防止坑內積水。
1)停止基坑外降水,或采取回灌措施;
2)在圍護結構外施以壓密注漿進行隔水;
3)對圍護結構和支撐變形,進行加固措施。
1)輕微滲漏處理:
水泥土止水帷幕發(fā)生滲漏時,采取“疏堵結合”的“膨脹”堵漏法。具體步驟:A、修挖滲漏縫隙,注意修挖時控制里大外小的洞隙,便于安裝膨脹材料。B、根據(jù)已修挖的洞隙尺寸,把膨脹材料裝入塑料袋中,沿定向膨脹方向用美工刀劃幾個口。以便膨脹材料吸水膨脹。C、安裝膨脹材料,膨脹材料與孔洞間不留縫隙,必要時進行支撐加工。
嚴重滲漏處理措施:采用單管雙液自下而上的注漿處理。
(1)基坑內滲漏部位做好標記,基坑內局部填土壓實。B、在標記處止水帷幕外側布置注漿孔位,孔中心間距不大于50cm,孔排距不大于25cm,梅花形布置3 排注漿孔,注漿深度與止水帷幕接近,水灰比0.8~1 配制水泥漿。C、采用雙液注漿機進行水泥漿及水玻璃溶液混合壓漿。從而實現(xiàn)止水效果。
綜上所述,城市明挖隧道施工是一項較為復雜且系統(tǒng)的工作,由于其中涵蓋的內容既多且雜,從而使得施工難度有所增大,一旦某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都可能影響隧道的整體質量。為此,作業(yè)人員應當了解并掌握相關的施工技術要點,并在實際工程中進行合理運用。同時,明挖隧道施工過程會受到地下水的影響,所以,應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地下水進行控制,確保明挖隧道按質、按量、按時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