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文艷
(新野縣人民醫(yī)院,河南 南陽 473500)
混合痔是肛腸科常見疾病之一,常發(fā)生在肛門同一方位齒線上下,靜脈曲張形成團塊,不具有明顯分界線。不良飲食以及日常生活習慣均是促使混合痔發(fā)生的危險因素,該病的常見臨床表現(xiàn)有疼痛、便血、肛門部腫物、肛門墜脹、異物感等,有時會伴有局部分泌物以及瘙癢等癥狀[1]。目前臨床主要通過手術治療該病,療效確切,但創(chuàng)傷較大,且大多患者會產生緊張等不良情緒,不利于術后恢復[2]??梢姡o予混合痔患者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對促進預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理念,可降低機體應激反應,保持內環(huán)境穩(wěn)定,促進恢復[3]。本研究給予混合痔患者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對其術后疼痛及創(chuàng)面愈合的影響進行觀察?,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月,收治的80 例混合痔患者為觀察對象,通過單盲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0 例。對照組男17 例,女23 例,年齡(34 ~72)歲,平均年齡(45.65±5.68)歲,病程(2 ~5)年,平均(3.11±0.56)年;實驗組男18 例,女22 例,年齡(33 ~71)歲,平均年 齡(45.57±5.70) 歲,病 程(1 ~5) 年,平 均(3.15±0.63)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 所有患者均符合《痔瘡臨床診治指南》[4]中混合痔的診斷標準;② 治療依從性較好;③ 患者、家屬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 具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② 合并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者。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操作:術前禁食、禁飲4h 以上,護理人員宣教疾病相關知識及治療方案;術中輔助醫(yī)師手術;術后給予飲食指導,清潔切口。實驗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術前:叮囑患者禁食、禁飲,術前2h 指導患者流食進餐,給予其緩瀉劑服用,進行腸道清潔;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溝通,給予其鼓勵,以緩解其內心緊張情緒。術中:按照醫(yī)師要求進行操作,采用微創(chuàng)手術方式,給予常規(guī)骶裂孔麻醉,對患者輸液之前,護理人員需進行預熱,保證患者處于保暖狀態(tài)。內痔患者先對其進行消痔靈處理,分離痔核組織,結扎縫合;外痔核處理在肛緣外側進行切開,對痔核清理后,使皮瓣固定在基底的創(chuàng)面上,術畢在肛門內置入藥栓、細乳膠管、紗布(含紫草油)。術后:叮囑患者術后保持6h 臥床休息,護理人員評估患者狀態(tài),給予其個性化運動指導,鼓勵患者適當下床活動。飲食指導:術后6h 禁食,之后食用流質型食物,指導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待病情穩(wěn)定后可適當正常飲食;護理人員對其腹部進行按摩,并保證保暖狀況;護理人員根據(jù)情況,采用合理方式助其排尿,特殊情況給予導尿處理;根據(jù)情況給予適當抗生素、止痛藥治療;術后根據(jù)患者文化程度,采用適當方式向其進行健康宣教,告知術后注意事項、不良反應等知識,提高其對疾病的認知,并給予心理輔導;術后(4 ~7)d 評估患者病情,根據(jù)病情指導出院,叮囑復診時間。
1.3 評價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疼痛持續(xù)時間、肛門排氣時間等相關指標;對比兩組術后1d、3d、5d 疼痛情況。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5]進行評定,總分為10 分,分數(shù)越高則患者疼痛程度越嚴重;以創(chuàng)面水腫程度為標準,對比兩組術后1d、3d、5d 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3 分:創(chuàng)面邊緣的皮膚突起在肛周圍>1/2 圈;2 分:創(chuàng)面邊緣的皮膚突起在肛周圍>1/4 圈;1 分:創(chuàng)面邊緣的皮膚突起在肛周圍<1/4 圈。分數(shù)越低,創(chuàng)面愈合越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和例數(shù)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術后恢復指標對比 實驗組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疼痛持續(xù)時間以及肛門排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術后恢復指標對比(±s,d)
表1 術后恢復指標對比(±s,d)
組別 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 疼痛持續(xù)時間 肛門排氣時間對照組(n=40) 12.40±1.87 4.23±1.35 14.52±3.21 實驗組(n=40) 8.56±2.13 2.26±1.30 8.31±1.52 t 8.568 6.648 11.058 P 0.000 0.000 0.000
2.2 疼痛程度對比 術后1d、3d、5d,實驗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VAS 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VAS 評分對比(±s,分)
組別 術后1d 術后3d 術后5d對照組(n=40) 4.89±1.01 3.75±1.02 2.87±0.42 實驗組(n=40) 4.07±0.97 2.35±0.49 1.85±0.43 t 3.703 7.825 10.732 P 0.000 0.000 0.000
2.3 兩組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 術后1d、3d,兩組創(chuàng)面愈合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5d,實驗組創(chuàng)面愈合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對比(±s,分)
表3 兩組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對比(±s,分)
組別 術后1d 術后3d 術后5d對照組(n=40) 2.32±0.87 1.58±0.50 1.32±0.42 實驗組(n=40) 2.11±0.61 1.41±0.41 1.02±0.31 t 1.250 1.663 3.645 P 0.215 0.100 0.001
混合痔若早期得到有效治療,一般預后較好,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會伴發(fā)貧血、痔核嵌頓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質量[6]。臨床常通過手術方式治療該病,但手術具有一定創(chuàng)傷,容易出現(xiàn)感染等不良反應,同時混合痔病情嚴重,患者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失去治療信心,進而影響治療效果[7]??梢?,給予患者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對促進其預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是一種加快患者恢復的新型護理理念,其應用了多模式化的圍術期護理,在臨床應用中取得較好的效果[8]。該模式護理基本可分為3 個方面,即術前、術中和術后。術前護理人員需對患者禁食、禁飲,對其進行腸道清潔,并給予緩瀉劑干預,可有效減少患者術后發(fā)生早期排便情況,避免創(chuàng)面發(fā)生水腫,加快創(chuàng)面的愈合[9]。該模式護理人員還注重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術前給予其鼓勵,緩解緊張等負面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降低應激反應,提高手術效果。術中在輸注液體時,進行預熱,保證患者體溫狀態(tài),有利于避免低溫對其生命體征的影響,降低手術風險,促進術后恢復。此外,術后護理人員對患者狀態(tài)進行評估,根據(jù)不同情況,制訂個性化康復訓練計劃,指導患者進行床上伸展運動,并鼓勵其進行早期下床活動,以促進患者腸胃運動。術后護理人員嚴格控制患者飲食,采取流食到半流食的方案,可減少食物對腸胃的刺激,護理人員對患者腹部進行按摩,可加快排尿,預防尿潴留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此外,該模式護理術后給予患者止痛藥及抗生素干預,可減輕患者疼痛感,預防感染;術后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文化程度,采用恰當方式向其宣教,有利于提高其對疾病認知,促進預后[10]。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疼痛持續(xù)時間以及排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且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術后5d,實驗組創(chuàng)面愈合評分低于對照組,表明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可促進術后恢復,減輕患者疼痛。
綜上所述,給予混合痔患者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可減輕術后疼痛程度,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有利于加快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