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坤紅
(扶溝縣計劃生育服務站美容科,河南 周口 461300)
黃褐斑是面部黃褐色素沉著引發(fā)的一種皮膚科疾病,多發(fā)于女性群體。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藥物治療女性黃褐斑。其中,維生素C 有助于減退色素[1]。但黃褐斑具有頑固性的特點,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療程長,效果也具有一定局限性[2]。近年來,中醫(yī)針灸在黃褐斑治療中取得了較大進展。穴位埋線即根據(jù)針灸理論刺激穴位、調(diào)和氣血的一種治療方式。本研究分析穴位埋線結(jié)合維生素C 對女性黃褐斑患者的影響,旨在為臨床應用提供依據(jù)?,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 年10 月至2019年10 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女性黃褐斑患者共70 例的臨床資料,依據(jù)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觀察組(穴位埋線結(jié)合維生素C 治療,n=36)與對照組(維生素C 結(jié)合維生素E 治療,n=34)。觀察組年齡(32 ~54)歲,平均年齡(43.02±9.34)歲,病程(2 ~12)年,平均病程(7.01±3.36)年,發(fā)生部位:僅顴頰部24 例,累及前額8 例,累及上唇4 例;對照組年齡(34 ~54)歲,平均年齡(43.12±9.50)歲,病程(1 ~12)年,平均病程(6.62±3.45)年,發(fā)生部位:僅顴頰部20 例,累及前額9 例,累及上唇5 例。經(jīng)統(tǒng)計學將兩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 參照《中國黃褐斑治療專家共識》[3]中的相關(guān)標準確診;② 近1 個月內(nèi)未接受過任何祛斑治療;③ 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 近2 個月內(nèi)服用過避孕藥等影響內(nèi)分泌的藥物;② 合并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或內(nèi)分泌疾?。虎?合并肝腎功能障礙;④ 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⑤ 伴有其他皮膚科疾病。
1.2 方法 對照組口服維生素C 片(江西新贛江藥業(yè),國藥準字H36021448),200mg/次,3 次/d;口服維生素E 軟膠囊(安徽悅博生物制藥,國藥準字H20003638),100mg/次,1 次/d。連續(xù)治療3 個月。觀察組口服維生素C 片,方法同對照組。采用穴位埋線治療,選取三陰交、肝俞、脾俞與面部局部穴位,常規(guī)消毒后選用1cm 左右的3-0 蛋白線穿進5 號針頭,快速垂直進針,直刺進入穴位約20mm,得氣后通過針芯將蛋白線埋入穴位,三陰交采用直刺法,肝俞、脾俞采用朝向脊柱的斜刺法,面部穴位采用圍刺法或平刺法,刺入(12 ~15)mm,確保蛋白線被完全埋入皮下。穴位埋線1 次/周,4 周為1 個療程,連續(xù)治療3 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① 治療結(jié)束后進行隨訪調(diào)查,分別于治療前1d 與治療結(jié)束后的第1 個月月末,采患者靜脈血4ml,離心處理分離出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卵泡刺激素(FSH)、促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② 分別于治療前1d 與治療結(jié)束后的第1 個月月末,記錄兩組患者的黃褐斑面積及嚴重程度(MASI)[4]評分,評估范圍包括右顴部、左顴部、前額與頦部,顏色深度按無到最大記(0 ~4)分,均一性按無到最大記(0 ~4)分,各部分評分=0.3(顏色深度得分+均一性得分)×占面部面積百分比,總分為各部分評分之和?;颊叩梅钟邉t癥狀愈嚴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 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以(±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nèi)用配對樣本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FSH、LH、E2水平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的FSH、LH、E2水平比治療前低,且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MASI 評分對比 治療后,兩組MASI 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的MASI 評分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黃褐斑是一種常見于女性群體的皮膚科疾病,主要癥狀是面部皮膚有黃褐色或深褐色的斑片。目前,西醫(yī)藥物療法是治療女性黃褐斑的主要方式。其中,維生素C 能阻礙黑素的合成,維生素E 則能清除自由基,預防機體內(nèi)的不飽和脂肪酸氧化,二者可起到協(xié)同作用,促進色素減退,改善皮膚癥狀[5、6]。但相關(guān)研究發(fā)現(xiàn),黃褐斑的發(fā)生與雌激素水平的增高具有密切關(guān)系[7、8]。因此,維生素C 等藥物治療黃褐斑的療效具有一定局限性。
表1 治療前后兩組FSH、LH、E2 水平對比(±s)
表1 治療前后兩組FSH、LH、E2 水平對比(±s)
組別 n FSH(U/ml) LH(U/ml) E2(p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4 18.78±7.96 18.56±7.83b 8.84±4.53 8.63±4.21b 334.46±12.16 329.89±11.45b觀察組 36 19.21±8.05 10.12±4.03a 8.96±4.48 6.35±2.59a 335.27±12.33 267.57±10.63a t 0.225 5.717 0.111 2.746 0.277 23.614 P 0.823 0.000 0.912 0.008 0.783 0.000
表2 治療前后兩組MASI 評分對比(±s,分)
表2 治療前后兩組MASI 評分對比(±s,分)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t P對照組(n=34) 13.63±3.78 8.42±2.20 19.227 0.000觀察組(n=36) 13.82±3.71 5.11±1.62 25.005 0.000 t 0.212 7.196——P 0.833 0.000——
近年來,中醫(yī)治療黃褐斑取得了一定進展。許斌等[9]的研究報告即指出,中醫(yī)針灸可有效改善黃褐斑患者的皮膚癥狀。祖國醫(yī)學中,黃褐斑屬于“黧黑斑”的范疇,其病機為肝脾腎功能失調(diào),而情志抑郁等因素可導致肝氣不舒、氣機阻滯,患者氣血不暢,不能上榮于面,故出現(xiàn)面部皮膚癥狀[10、11]。因此,治療原則應為調(diào)理臟腑、調(diào)和氣血。穴位埋線以針灸理論為基礎,通過針具、藥線在穴位內(nèi)刺激經(jīng)絡,起到調(diào)理臟腑、調(diào)和氣血的效果。目前,關(guān)于穴位埋線對女性黃褐斑療效的報告較少,而本研究結(jié)果則顯示治療后MASI 評分低于對照組。MASI 是評價黃褐斑癥狀的可靠標準,具有較高信效度,其評分與癥狀嚴重程度呈正比[12]。因此,本結(jié)果提示穴位埋線結(jié)合維生素C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皮膚癥狀。肝俞有疏肝理氣之用,針刺脾俞可健脾益氣,以滋氣血生化之源,三陰交為三陰經(jīng)交會之穴,有益肝腎、補脾胃、調(diào)氣血之用,上述穴位配合面部局部穴位使用,可奏調(diào)理肝脾腎、通暢氣血之功效[13、14]。治療后,觀察組FSH、LH、E2水平比對照組低。FSH、LH、E2均屬雌激素,而黑色素細胞對雌激素具有較高敏感性[15]。由此可以推測,穴位埋線可通過降低雌激素水平,減少黑素的合成,進而改善患者的面部皮膚癥狀。但穴位埋線是通過何種機制調(diào)節(jié)患者雌激素水平,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加以驗證。
綜上所述,穴位埋線結(jié)合維生素C 對女性黃褐斑的療效確切,能有效調(diào)節(jié)激素水平,減小黃褐斑面積與控制嚴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