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權,黃建常,莫麗貞
(東莞市中堂醫(yī)院,廣東 東莞 523220)
尖銳濕疣在臨床中是較為常見的、具有極高傳染性的傳染疾病。該病主要發(fā)病原因是于人乳頭瘤病毒感染[1、2]。目前臨床中治療該疾病方式為電灼、激光等物理治療,或干擾素、5-氟尿嘧啶等藥物治療,抑或手術切除治療[3、4]。本研究主要探討咪喹莫特乳膏聯合電灼治療尖銳濕疣的有效性,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5 月東莞市中堂醫(yī)院50 例尖銳濕疣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患者按照單雙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25 例與對照組25 例,使用咪喹莫特乳膏聯合電灼治療的觀察組男性患者13 例,女性患者12 例,最大年齡48 歲,最小年齡19歲,中位年齡(27.65±3.14)歲,病程13 天至5 個月,平均病程(1.35±0.24)個月;使用電灼治療的對照組男性患者14 例,女性患者11 例,最大年齡49 歲,最小年齡18 歲,中位年齡(26.38±2.97)歲,病程15 天至6 個月,平均病程(1.21±0.53)個月。組間患者基線資料經統計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 5%醋酸白實驗結果呈陽性;② 符合尖銳濕疣臨床診斷標準;③ 對本研究藥物與治療方式無過敏史。排除標準:①患者在接受本治療前3 個月內使用其他藥物或治療方式;② 存在出血性疾病患者;③ 哺乳期、妊娠期患者;④ 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患者。
1.2 方法 患者在治療期間禁止夫妻生活與禁煙禁酒,告知患者術后會有復發(fā)可能性與將會留有瘢痕。對照組患者實施電灼治療,具體流程:指導患者將外陰充分暴露,對電灼部位實施消毒并給予局部麻醉,利用多功能電離子手術治療機對患者進行治療,輸出頭選取手術針式,輸出強度為16 伏,將患者皮損由內到外電灼清除,清除范圍擴充至疣體周圍3mm,清除深度達到真皮層,利用A 波手術針為患者創(chuàng)傷面底部與邊緣止血,包扎,手術完成。手術結束后為患者進行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在患者創(chuàng)傷面處涂抹莫匹羅星軟膏。觀察組患者電灼治療方式與對照組相同,在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過程中,為患者涂抹咪喹莫特乳膏,每48 小時1 次,每次藥物涂抹時長10 小時后進行清洗,1 個月為一療程。
1.3 觀察指標 比較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人乳頭瘤病毒載量與治療后人乳頭瘤病毒載量變化;疣體數量變化與皮損面積變化;比較組間患者治療總有效率。
1.4 療效判定 5%醋酸白實驗結果呈陰性,疣體徹底清除,無新疣體增生視為顯效;疣體脫落50%以上,皮膚基本恢復正常,創(chuàng)傷面50%以上愈合視為有效;疣體脫落50%以下,或出現增生現象,創(chuàng)傷面惡化視為無效。顯效+有效=總有效率。
1.5 統計學分析 選擇統計學軟件包SPSS 21.0 分析數據,以n、%表示計數資料,以(±s)表示計量資料,分別行卡方和t檢驗。以P<0.05 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人乳頭瘤病毒載量變化、疣體數量變化、皮損面積變化 經數據統計,治療前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P>0.05,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治療后患者治療情況良好,但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組間患者治療前后人乳頭瘤病毒載量、疣體數量、皮損面積變化比較(±s)
表1 組間患者治療前后人乳頭瘤病毒載量、疣體數量、皮損面積變化比較(±s)
組別 n 人乳頭瘤病毒載量(riu/co) 疣體數量(個) 皮損面積(mm2)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5 428.24±21.31 132.24±2.35 7.26±1.02 0.64±0.23 124.85±27.81 5.32±1.36對照組 25 429.53±17.35 265.35±2.86 7.24±0.86 1.63±0.82 123.81±28.78 12.64±3.62 t 值 0.234 179.798 0.075 5.812 0.129 9.581 P 值 0.407 0.000 0.470 0.000 0.448 0.000
2.2 臨床療效 觀察組25 例,顯效18 例(72%),有效6 例(24%),無效1 例(4%),總有效率96%;對照組25 例,顯效12 例(48%),有效5 例(20%),無效8 例(32%),總有效率68%。觀察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 6.640,P<0.05)。
尖銳濕疣男性患者易病發(fā)于包皮系帶、冠狀溝、包皮、尿道、陰莖、肛門周圍和陰囊部位,女性患者易病發(fā)于外陰、陰道、宮頸、肛周,常見兩個部位同時發(fā)生[5]。其臨床癥狀初期為淡紅或污紅色粟狀大小贅生物,隨著病情發(fā)展表現為菜花樣贅生物,伴有瘙癢與惡臭[6]。單純利用電灼治療尖銳濕疣雖有一定效果,但復發(fā)率較高[7],近年來,臨床中廣泛應用咪喹莫特,該藥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非核苷類異環(huán)胺類藥物,可有效加快病毒細胞死亡速度,是一種新型的免疫調節(jié)劑,自身無抗病毒作用,但可有效將尖銳濕疣根治[8]。電灼聯合咪喹莫特治療尖銳濕疣效果顯著,可有效降低患者人乳頭瘤病毒載量與疣體數量及皮損面積,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