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梅 姜涌斌 徐小炮
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 包括肥胖、血壓升高、血糖升高和血脂紊亂,它既有上述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又有自身的一些特征,更為復雜[1],是多種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在同一個體異常聚集的病理狀態(tài)[2]。MS與中風和冠心病呈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3],MS患者心血管事件發(fā)病風險高于非MS患者[4],是冠心病發(fā)病的獨立危險因素[5]。MS與不良生活方式、膳食等許多因素有關(guān),可以通過早期干預來預防和控制[6]。我院體檢人群以上海地區(qū)各事業(yè)單位職工、企業(yè)管理和技術(shù)人員等高學歷人群為主,多從事腦力勞動,生活條件相對優(yōu)越,工作壓力大。該人群MS的患病情況可能有別其他人群。本研究利用該人群作為研究對象,了解其MS患病率特點,為降低MS的發(fā)病,改善MS癥狀,提供針對性的、簡單可行的策略。
1.1 研究對象 以2017年1月至12月來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身高、體質(zhì)量、腰圍、臀圍、血壓、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血糖、血脂、尿酸及肝腎功能等各項檢查完整。本研究共納入研究對象9 277例,平均49.40歲,其中,男6 384例,平均年齡49.37歲,女2 893例,平均年齡49.47歲。
1.2 研究方法
1.2.1 體格檢查 身高、體質(zhì)量:受檢者脫鞋、帽、外衣(限單衣單褲),身高以千克(kg)為單位,身高、腰圍和臀圍均以厘米(cm)為單位。安靜休息5 min后采用臺式水銀柱式血壓計測量坐位右上臂肱動脈血壓。
1.2.2 實驗室檢查 體檢者晚餐后禁食10~14 h,次日清晨留取小便、采集靜脈血液進行尿常規(guī)、血液生化、血常規(guī)等相關(guān)指標檢測。
1.2.3 診斷標準 MS的診斷[7]依據(jù)2004年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代謝綜合征協(xié)作組的診斷標準(CDS),具備以下4項組分中的3項或全部者:體質(zhì)量指數(shù)≥25 kg/m2;空腹血糖≥6.1 mmol/L及(或)飯后2 h血糖≥7.8 mmol/L,及(或)已確診為糖尿病并治療者;血壓≥140/90 mmHg(1 mmHg=0.133 kPa),及(或)已確診為高血壓病并治療者;空腹三酰甘油≥1.7 mmol/L,及(或)空腹血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0.9 mmol/L,女性<1.0 mmol/L。
1.3 統(tǒng)計分析 采用軟件SPSS 20.0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均數(shù)的比較采用t檢驗,中位數(shù)的比較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共性因子的提取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年齡、性別MS及其各組分患病率比較
2.1.1 不同年齡、性別MS患病率比較 根據(jù)CDS診斷標準,研究對象中MS患者1 454例,非MS患者7 823例。MS總患病率為15.67%,其中男性患病率20.50%,女性患病率5.01%。χ2檢驗結(jié)果顯示,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將研究對象按年齡分為6組,除年齡<30歲組和≥70歲組外,其余各年齡組男性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0.05)。男性在30歲之前、女性在50歲之前MS患病率都很低,30~69歲的男性MS患病率高于女性,70歲以上男性與女性患病率差異不大。χ2趨勢檢驗結(jié)果顯示,不論合計人群,還是男性或女性,MS的患病率均隨著年齡的增長呈現(xiàn)增高的趨勢(P<0.05,見表1)。
2.1.2 不同年齡、性別MS各組分患病率比較 肥胖患病率為40.76%,其中男性為50.20%,女性為19.91%;高血壓患病率為28.45%,其中男性為33.94%,女性為16.32%;高血糖患病率為15.58%,其中男性為18.92%,女性為8.19%;血脂紊亂患病率為35.95%,其中男性為44.56%,女性為16.94%(見表2)。χ2檢驗結(jié)果顯示,男性肥胖、高血壓、高血糖和血脂紊亂的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0.05)。將研究對象按照年齡分為6組進行分析,結(jié)果顯示,除年齡≥70歲組外,70歲以下各年齡組男性肥胖和高血壓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0.05);40~49歲組、50~59歲組和60~69歲組男性高血糖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0.05);男性所有年齡組血脂紊亂的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0.05)。χ2趨勢檢驗結(jié)果顯示,無論合計人群,還是男性或女性,肥胖、高血壓、高血糖和血脂紊亂的患病率均隨著年齡的增長呈現(xiàn)增高的趨勢(P<0.05)。
2.2 MS組分聚集情況與因子分析
2.2.1 MS患者異常組分聚集情況 9 277例研究人群中無MS組分異常者占35.58%;具有一項MS組分異常者占27.38%;具有兩項MS組分異常者占21.36%,具有三項異常者占12.07%,具有四項異常者占3.60%;其中男性無異常組分至四項組分異常的構(gòu)成比分別為24.61%、28.46%、26.43%、15.70%、4.81%;女性構(gòu)成比為59.80%、24.99%、10.20%、4.08%、0.93%。
1 454例MS患者各個異常組分的聚集情況(見表3)。在所有組合形式中,肥胖、高血壓及血脂紊亂組例數(shù)最多,占總病例的41.40%;男性患者中,此組合占42.40%,女性患者中占32.41%,均為例數(shù)最多的組合。
2.2.2 MS患者的因子分析 MS患者合計人群因子分析提取4個共性因子,肥胖因子、血壓因子、血脂因子和血糖因子,方差累積貢獻率為72.20%;分性別分析,男性和女性均提取了4個共性因子,方差累積貢獻率分別為71.43%和71.31%(見表4)。男性患者因子分析提取的共性因子與合計人群相同, 方差貢獻率分別為29.34% 、17.16%、14.55%和10.37%。女性患者前兩位的共性因子也是肥胖因子和血壓因子,方差貢獻率為28.96%和15.72%,其余2個共性因子與男性不同。三酰甘油在男性患者中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共存于因子3中,而女性患者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組成因子3,三酰甘油與血糖組成因子4。
表1 不同年齡、性別MS 患病率比較(n)
表2 不同年齡、性別MS 各組分患病率比較[n(%)]
表3 MS 患者異常組分聚集情況[n(%)]
表4 MS 患者旋轉(zhuǎn)成分矩陣
本研究顯示上海地區(qū)體檢人群MS患病率為15.67%,低于國內(nèi)許多研究[5,8-9]。李文敏等采用Meta分析方法綜合分析了2014—2017年我國居民代謝綜合征患病率的相關(guān)文獻,結(jié)果顯示,我國居民代謝綜合征患病率為21.90%(男性21.30%,女性21.00%)[9]。一項覆蓋我國大陸地區(qū)31省市的大型研究結(jié)果顯示我國成年人MS患病率高達33.9%(男性31%,女性36.8%)[5]。不同地區(qū)飲食特點不同,不同人群生活習慣的差異以及診斷標準的不同,都可能影響MS的患病率。本研究人群文化程度相對較高,健康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相對較多;屬于中高等收入人群,定期參加健康體檢,有機會和能力獲得更多優(yōu)質(zhì)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從而能夠及早發(fā)現(xiàn)自身健康問題和疾病,有針對性地改變不良的行為習慣,減少健康危險因素,可能會使得該人群患病率較低。
不同性別MS患病率的差異至今尚無統(tǒng)一定論。有研究[5]認為女性MS患病率高于男性,也有研究[9-10]認為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還有研究認為不同性別之間的患病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8]。而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女性患病率明顯低于男性。激素水平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可導致性別之間出現(xiàn)差異[11]。男性雌激素水平低于女性,且工作壓力大,過度疲勞,長期精神緊張,應酬較多,吸煙飲酒等不良習慣較女性多,缺乏運動,作息不規(guī)律等可使其MS患病率高于女性。另外,本研究人群70歲以上女性患病率明顯升高,可能是女性絕經(jīng)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所致;而男性患病率有所下降,原因為離退休后,男性應酬減少,社會壓力得能到緩解,有足夠的時間關(guān)注自身健康問題,增加鍛煉,生活習慣有所改善,故患病率不再持續(xù)升高,與女性患病率基本持平[12]。
本研究人群最常見的MS組合形式為肥胖、高血壓和血脂紊亂,MS各個組分中,肥胖的檢出率最高。因子分析結(jié)果顯示,男女性方差貢獻率最高的因子均為獨立的肥胖因子,可見肥胖是組成MS最重要的因子[13]。肥胖能誘導機體出現(xiàn)胰島素抵抗,繼而出現(xiàn)糖脂代謝異常、高血壓等多重異常聚集[14]。肥胖既是MS最常見的組分,也是MS其他組分的危險因素,降低期望壽命降低,增加多種癌癥、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15]。研究表明,肥胖人群體質(zhì)量的減輕能夠明顯改善MS的血脂、血壓及血糖等指標[16],減少飽和脂肪攝入、減肥和保持理想體質(zhì)量是MS重要的預防和治療策略[17]。因此,控制肥胖是降低MS患病率的絕佳選擇[18]。
綜上所述,上海地區(qū)體檢人群男性MS患病率高于女性,肥胖是MS的主要因子,為預防MS的發(fā)病、改善MS的癥狀,應強化對男性的健康教育,加強肥胖者的體質(zhì)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