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海
(黑龍江省林業(yè)和草原第一調查規(guī)劃設計院, 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龍江森工林區(qū)行政區(qū)域屬于黑龍江省,位于黑龍江省的中南部及東部,地理位置處于東經127°00′56″~134°05′00″、北緯43°25′00″~49°08′24″之間,坐落于小興安嶺、完達山、老爺嶺、張廣才嶺等山脈。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0~3℃,年降水量500~700mm,無霜期100~130d。林區(qū)江河密布,松花江貫穿其中,是烏蘇里江、綏芬河以及松花江主要支流牡丹江、湯旺河、拉林河的發(fā)源地。該區(qū)的地帶性植被為紅松闊葉混交林,代表性針葉樹種有紅松、落葉松、云冷杉、紫杉,闊葉樹種有蒙古櫟、水曲柳、胡桃楸、黃波羅、椴樹、白樺、山楊、檸筋槭、白牛槭等。林區(qū)森林資源豐富。
龍江森工林區(qū)經營總面積10098111.0hm2,林地面積10046963.85hm2,森林面積8684992.21hm2,森林覆蓋率86.01%。全區(qū)活立木總蓄積1033001464.20m3,森林蓄積1011477160.40m3。在森林中,天然林面積7829852.82hm2,天然林蓄積900723509.0m3;人工林面積855139.39hm2,人工林蓄積110753651.40m3,其中人天混面積402757.54hm2,人天混蓄積50030515.80m3。
在森林面積中,純林面積1758750.02hm2,占比為20.25%,混交林面積6926242.19hm2,占比為79.75%?;旖涣种?,針葉混交林面積424070.73hm2,占比4.88%,針闊混交林面積1777057.53hm2,占比20.46%,闊葉混交林面積4725113.93hm2,占比54.41%。
2018年龍江森工森林資源二類調查結果顯示,在森林面積中,喬木林平均郁閉度0.2~0.39面積196600hm2、蓄積11510100m3,占喬木林面積的2.26%、蓄積的1.14%;平均郁閉度0.4~0.69面積5724100hm2、蓄積631613200m3,占喬木林面積的65.91%、蓄積的62.44%;平均郁閉度0.7以上面積2764300hm2、蓄積368353800m3,占喬木林面積的31.83%、蓄積的36.42%。
0.2~0.39郁閉度區(qū)間:2005年面積1094300hm2、2010年面積1024000hm2、2015年面積806400hm2;0.4~0.69郁閉度區(qū)間:2005年面積4204700hm2、2010年面積4294300hm2、2015年面積4102200hm2;0.7以上郁閉度區(qū)間:2005年面積2764700hm2、2010年面積2726200hm2、2015年面積3251100hm2。各年度喬木林郁閉度區(qū)間面積、蓄積情況,詳見表1。
表1 喬木林各年度郁閉度面積、蓄積統(tǒng)計 單位:hm2、m3Tab.1 Statistics on the Area and Accumulation of Crown Density in Arboreal Forest by Year Units: hm2, m3
0.2~0.39郁閉度區(qū)間:由2010年的1024000hm2減少到2018年的196600hm2,減少827400hm2;0.4~0.69郁閉度區(qū)間:由2010年的4294300hm2增加到2018年的5724100hm2,增加1429800hm2;0.7以上郁閉度區(qū)間:由2010年的2726200hm2增加到2018年的2764300hm2,增加38100hm2。0.4~0.69郁閉度區(qū)間數量變化較大,喬木林合理郁閉度林分增加,0.7以上郁閉度區(qū)間數量變化雖小,但其所占比率也不算少。
龍江森工林區(qū)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以來,經過20年的森林資源保護和建設,林區(qū)天然林資源逐步恢復,森林質量有所回升、結構有所好轉、功能有所增強,森林資源呈現(xiàn)良好發(fā)展態(tài)勢。然而,與林區(qū)生態(tài)安全屏障和木材戰(zhàn)略儲備基地的地位,以及經濟社會發(fā)展和生態(tài)建設對森林多種功能的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林區(qū)的森林資源結構、樹種組成等仍然不盡合理。一是森林質量不高,每公頃蓄積量116.46m3,與林區(qū)的林地生產潛力相比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二是林分過疏過密的問題比較突出,過疏過密的面積占34.09%,森林經營的壓力仍然較大;三是林區(qū)森林結構不盡合理,原生植被消失殆盡,占0.31%,仍處于次生林演替的不穩(wěn)定群落階段。
因此,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培育,提高科學經營水平,構建高效穩(wěn)定的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和森林產品生產系統(tǒng),推進林業(yè)生態(tài)體系和產業(yè)體系協(xié)調發(fā)展,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仍是林區(qū)林業(yè)產業(yè)和生態(tài)建設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1)針對郁閉度0.5以下、林下更新差的林分,要在林中空地、冠下等進行人工補植補造適宜樹種,使之形成一定的更新層。
2)對郁閉度低、林下更新差,但天然下種能力強或周邊有母樹的林分,實行人工促進天然更新,然后加強幼苗幼樹撫育,使之盡快成長起來,從而增加林分的郁閉度,提高林地生產力。
3)針對幼中齡林密度過大的問題,要按照森林撫育規(guī)程制定的標準,適時進行割灌除草、修枝、透光、疏伐、生長伐、衛(wèi)生伐等撫育經營,為保留木提供足夠的營養(yǎng)空間,以解決種間、種內競爭激烈、影響目的樹生長及人工林被壓的問題。
4)在各種撫育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保留、保護林下經濟、藥用植物,保留珍貴樹種及目的樹種的幼苗幼樹,杜絕冠下低、矮的各種植被一掃光的做法出現(xiàn)。
5)原重點公益林在天然林保護過程中禁止一切生產經營,封禁十多年致使林分密度過大、生長不良,生態(tài)功能下降。這部分林分需在嚴格保護下、在不破壞生態(tài)功能的前提下適度經營,維護、提高其生態(tài)效能。
6)積極調整林分結構,改善林分生長環(huán)境,調整林木競爭關系,提高林木生長量和林分質量。對郁閉度較低的近熟林采取人工超前更新、人工促進天然更新等措施;對郁閉度較高的成過熟林采取漸伐更新、擇伐更新等措施,加快推進天然林、人工林科學經營。按照森林的科學發(fā)展規(guī)律、可持續(xù)經營的思路,加大森林資源培育力度,尤其是加強各郁閉度的中幼齡林綜合撫育,有效的提高林地生產力,增強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提高公頃蓄積量、公頃生長量、樹高及平均胸徑等,降低高密度森林的郁閉度,提高低密度森林的郁閉度,使合理郁閉度森林面積增加,全面提升森林質量。
在森林經營上,要改進森林經營方法,拓展森林經營對象,以切實可行的經營措施、全新的經營理念,全面加強森林撫育經營,精準提升森林質量;科學編制各種森林經營方案,并按照森林經營方案實施森林經營,更好、更快的提高森林經營水平,使龍江集團森林經營的專業(yè)水準提到更高的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