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 年3 月,全國科技大會隆重召開。鄧小平在這次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一部分”等著名論斷。也正是這次大會,不僅吹響了“向科學進軍”的口號,而且誕生了一顆作為全民偶像的科學巨星——陳景潤!
“文革”中,陳景潤遭受多年的批判,扣在他頭上的帽子是“白專道路典型”,批判他“混進數(shù)學研究所,領了國家的工資,吃了人民的小米,研究什么‘1+2’,1+2 不就等于3 嗎?”后來,中科院將陳景潤的“1+2”論文報送毛主席、周總理,毛主席親自“救了陳景潤”,周總理也安排陳景潤當上了四屆人大代表。
1978 年1 月,《人民文學》刊發(fā)了作家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隨后轉載,“怪人陳景潤”轟動全國。1978 年3 月18 日,全國科學大會隆重開幕。這次會議上,陳景潤被安排在主席臺就座,并向大會作報告。在報告中,陳景潤說:“要向科學技術現(xiàn)代化進軍,必須苦戰(zhàn)?!?978年,新中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國內外評論說:“陳景潤成了中國科學春天的一大盛景”。自此,全國掀起了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潮,陳景潤也成為無數(shù)青少年的偶像,許多孩子在被問到“長大以后干什么”時,很多都會響亮地答道:“當科學家!”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陳景潤的成功之道:屈居于6 平方米小屋,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用掉幾麻袋的草稿紙,攻克了世界著名數(shù)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世界級的數(shù)學大師阿威爾曾這樣贊揚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陳景潤于1978 年和1982 年兩次收到國際數(shù)學家大會請他作45 分鐘報告的邀請。這是中國人的自豪和驕傲,他所獲得的殊榮,為從“文革”中重新抬頭的千千萬萬知識分子樹起了一面光輝的旗幟,召喚著億萬青少年奮發(fā)向前。
陳景潤在參加全國科學大會之時,他的身體不太好。鄧小平接見陳景潤之后,對他關懷備至,會議結束后,陳景潤被送入北京解放軍309 醫(yī)院高干病房。1977年11 月從武漢軍區(qū)派到309 醫(yī)院進修的由昆,和同伴們一起去看望了這位世界名人,這真是緣分。陳景潤過去一直是生活和工作都只有數(shù)學、連句話都不說的人,此時40 多歲的陳景潤見到由昆,卻親切地和由昆打招呼。后來由昆被派到陳景潤的病房當值班醫(yī)生,由昆十分關心這位數(shù)學家,兩人日久生情,在組織的幫助下結了婚。
陳景潤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也在出名后得到改善。鄧小平說,陳景潤這樣的科學家,“中國有一千個就了不得”。并親自批示:一周之內,給陳景潤解決三個問題:住房、愛人的調動和配備一個秘書。在陳景潤夫人由昆的回憶中,陳景潤就像個孩子:“特單純,遇到高興的事能跳起來。他一點也不古怪,不像別人猜測的那樣,他的性格古板呀,不近人情呀,統(tǒng)統(tǒng)沒有?!睆哪情g6 平方米的宿舍搬進一室一廳的單元房后,陳景潤在家里養(yǎng)花,還在陽臺上種蔥、蒜、西紅柿。
1984 年4 月27 日,陳景潤在橫過馬路時,被一輛疾駛而來的自行車撞倒,后腦著地,釀成意外的重傷。身體本來就不太好的陳景潤,受到了幾乎致命的創(chuàng)傷。雖然一度有好轉,后來又不幸誘發(fā)帕金森氏綜合征。此后,陳景潤只得長期在病房生活。1996 年3 月19 日,陳景潤因病經搶救無效逝世,終年63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