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軍 黎用朝 劉三雄 劉利成 李小湘 胡敏 劉邦華 李曉楣
摘 要:松雅早1號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與湖南桃花源農業(y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選育的早秈稻中熟常規(guī)水稻新品種,該品種具有堊白低、米質好、豐產性較好,穩(wěn)產性好、耐低溫能力強等特性。2020年通過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主要介紹了該品種的選育過程、產量表現(xiàn)、主要特征特性及關鍵栽培技術。
關鍵詞:低堊白;優(yōu)質稻;松雅早1號;選育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60X(2020)07-0013-02
Abstract: Songyazao No.1 is a new conventional early indica rice variety with medium maturity, which is bred by Hunan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and Hunan Taohuayu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chalkiness, good rice quality, high yield, good stability and strong low temperature resistance. In 2020, it was approved by Hunan Crop Variety Approval Committee. The breeding process, yield performanc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ke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were introduced.
Key words: low chalkiness; high quality rice; Songyazao No.1; breeding
隨著現(xiàn)代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居民消費觀念開始轉變,加之國內外市場競爭的加劇,到了20世紀80年代,湖南省的水稻生產逐漸暴露出稻谷總量大、稻米品質差、生產效益低等問題。為此,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水稻品質改良計劃。多年來,湖南省高檔優(yōu)質晚稻的研究開發(fā)成績顯著,但早秈稻米品質一直較差,加上近年農村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和用工成本的不斷增加,農民種植早稻的積極性越來越低,早稻實際種植面積在逐年下降[1-2]。另一方面,2010—2019年,連續(xù)10 a湖南省沒有常規(guī)早秈稻品種通過審定。
項目組針對市場上缺少米質優(yōu)良的早稻常規(guī)稻品種這一現(xiàn)狀,重點研發(fā)低堊白常規(guī)早秈稻品種,歷時10 a,創(chuàng)制了一批優(yōu)異早稻資源的同時,力爭培育出米質優(yōu)良的早稻品種。優(yōu)質常規(guī)稻新品種松雅早1號,系湖南省水稻研究所與湖南桃花源農業(y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lián)合選育的中熟早秈稻新品種,2020年通過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審定,該品種具有堊白低、米質好、豐產性較好,穩(wěn)產性好、耐低溫能力強等特性。
1 選育過程
2009年在長沙用“湘早秈45號”作母本,用湖南早秈材料R8(“湘早秈32號/華航31”)作父本雜交。經過9代定向選育定型穩(wěn)定株系,取名為“松雅早1號”。2018—2019年參加湖南省湘種聯(lián)合體試驗,2018—2019年在湖南長沙、常德等地區(qū)及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基地試種。2019年申請植物新品種權,申請?zhí)枺?0191004656。2020年3月通過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審定(湘審稻20200013)。
2 產量表現(xiàn)
2.1 區(qū)域試驗
2018—2019年參加湖南省湘種聯(lián)合體試驗,平均產量495.0 kg/667m2,比對照株兩優(yōu)819增產0.1%;日產量4.48 kg,比對照低0.11%。其中2018年湘種聯(lián)合體試驗(湘種18-10),平均產量513.6 kg/667m2,與對照株兩優(yōu)819相當,增產不顯著;日產量4.78 kg,比對照高0.43%。2019年湘種聯(lián)合體試驗(湘種19-8),平均產量476.4 kg/667m2,比對照株兩優(yōu)819增產0.2%,增產不顯著;日產量4.17 kg,比對照低0.64%。
2.2 生產試驗
松雅早1號(湘種生19-8)2019年參加湘種聯(lián)合體6點統(tǒng)一生產試驗,平均產量472.2 kg/667m2,比對照株兩優(yōu)819增產4.6%;日產量4.30 kg,比對照高6.2%。
3 主要特征特性
3.1 全生育期
該品種參加湘種聯(lián)合體2018—2019年試驗,平均全生育期110.8 d,比對照株兩優(yōu)819長0.2 d。其中2018年生育期107.4 d,比對照短0.6 d。2019年生育期114.2 d,比對照長1.0 d。在湖南省作早稻栽培種植,一般全生育期106~111 d。
3.2 米 質
2018年湖南省種子協(xié)會送樣經農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湖北)檢測:出糙率77.0%、精米率63.7%、整精米率52.0%、粒長6.6 mm、長寬比3.3、堊白粒率16%、堊白度5.0%、直鏈淀粉含量18.3%、膠稠度50 mm、堿消值6.5級、透明度1級。米質檢測結果達到部頒標準三級優(yōu)質稻。
3.3 抗病性
稻瘟病抗性多點鑒定委托湖南省植物保護研究所、湖南亞華種業(yè)科學院和湘西自治州農業(yè)科學研究院進行。2 a的苗葉瘟平均6.4級,穗瘟平均7.0級,穗瘟損失率平均5.0級,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shù)5.9,年度稻瘟病抗性見表2。白葉枯病抗性2 a平均6.0級,其中2018年7.0級,2019年5.0級。
3.4 主要農藝性狀
松雅早1號株高82.1 cm,莖稈中粗。長勢繁茂,分蘗力強,株型集散適中,劍葉中長,葉下禾,后期落色好,稃尖無芒。有效穗24.0萬穗/667m2,每穗總粒數(shù)98.2粒,實粒數(shù)80.5粒,結實率82.0%,千粒重25.7 g,苗期耐寒性好。
4 關鍵栽培技術
松雅早1號分蘗力強、穗粒性狀均勻、 植株矮,生產上適宜直播、拋秧或機插種植。
4.1 適時播種
在湖南省作雙季早稻栽培,一般3月20—30日播種,軟盤拋秧大田用播種量4.0~5.0 kg/667m2,一般用434孔軟盤55~60盤。 機插用種量大田用播種量5.0~6.0 kg/667m2,一般用盤28~30盤。
4.2 嚴格種子消毒
浸種前用清水浸泡,濾去空、秕、病粒及雜質,然后用80%強氯精或者45%米鮮胺浸種消毒10~12 h,80%強氯精每10 g對10 kg水可消毒種子4 kg,45%米鮮胺每10 mL對20 kg水可消毒種子10~15 kg。
4.3 適時拋或栽秧
拋秧秧齡25~28 d、葉齡4.5~5.5葉左右拋栽,拋秧密度2.0~2.5萬株/667m2。機插秧一般秧齡不超過25 d,機插行株距30 cm×18 cm或30 cm×16 cm。
4.4 肥水管理
中等肥力稻田常規(guī)施肥量為純氮7~8 kg/667m2,五氧化二磷5~7 kg/667m2,氯化鉀6~7 kg/667m2。施肥以基肥為主,堅持“前穩(wěn)、中控、后促”施肥原則;在水漿管理上,做到前期淺水,中期輕擱,后期采用干干濕濕灌溉,切忌后期斷水過早,一般在收割前7 d左右,以免影響結實和米質。
4.5 病蟲防治
機插前大田用丁草胺進行封面,施追肥時拌“直播凈”進行除草。關注病蟲害預報,選用生物農藥和高效環(huán)保藥劑防治。關鍵做好第一次二化螟的防治。在稻瘟病輕發(fā)區(qū),要做好稻瘟病的預防工作[3-5]。
5 討 論
水稻是湖南省的主要糧食作物,部分早稻種植季節(jié)病蟲害少,如果稻米品質好,可以少打藥而以早米為主糧。目前湖南早秈稻品質差主要表現(xiàn)在早秈堊白性狀差。堊白是影響稻米品質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嚴重影響稻米的外觀品質、加工品質、蒸煮品質和營養(yǎng)品質,直接關系稻米的商品性和市場價值。但堊白的遺傳比較復雜,而且表型受環(huán)境的影響[6]。因此改良堊白性狀是湖南省早稻優(yōu)質育種的主攻方向之一。低堊白早秈稻育種,培育優(yōu)質早秈稻品種是調整結構,農民增收,恢復早稻種植面積,糧食增產增收,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策略。
根據(jù)項目組的經驗與實踐,在早秈稻品種選擇時,欲想獲得低堊白材料,建議雜交育種時,采用親源來源相對較遠的材料,并且其中一個親本以廣東、廣西長粒型、低堊白晚稻材料為佳。
參考文獻:
[1] 閔 軍,黎用朝,劉三雄. 湖南高檔優(yōu)質稻品種選育主要進展與發(fā)展對策[J]. 中國稻米,2008(2):16-19.
[2] 劉利成,閔 軍,劉三雄,等. 湖南優(yōu)質稻品種品質指標間的相關性分析[J]. 中國稻米,2015,21(1):30-33.
[3] 朱忠恬,朱智勇. 高產糯稻郴早糯1號的選育及栽培技術要點[J]. 湖南農業(yè)科學,1996(1):17.
[4] 王孔儉,鄧 飛,朱 浩,等. 常規(guī)早秈稻金早239的選育與應用[J]. 浙江農業(yè)科學,2019,60(1):30-31.
[5] 鄭維威,朱智勇,譚永明. 早秈糯稻香糯24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 湖南農業(yè)科學,2006(6):18.
[6] 張志英,趙現(xiàn)偉,嚴慶東,等. 低堊白常規(guī)早秈育種現(xiàn)狀與改良策略[J]. 農業(yè)科技通訊,2018(5):26-30.
(責任編輯:肖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