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說“君無戲言”,意思是君主的話就是圣旨、圣命,不可以更改。但身為法蘭西帝國君主的拿破侖,卻因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到處許諾,最終給法國帶來不小的麻煩。
1797年3月,拿破侖偕同妻子約瑟芬到盧森堡參觀第一國立小學。在那里,他們受到全校師生的熱烈歡迎和盛情款待。學生們?yōu)樗麄儽硌菥使?jié)目,教師們向他們致意,這一切使得拿破侖非常滿足。隨后,他對全校師生發(fā)表演講,說:“為了答謝貴校對我的盛情款待,我今天向貴校獻上一束玫瑰花,并且承諾,只要法蘭西存在一天,每年的今天,我都會派人送給貴校一束等價的玫瑰花,作為法蘭西與盧森堡兩國友誼的象征!”說完,他將一束價值3個金路易的玫瑰花贈給了該校校長奧杰森。拿破侖離開后,奧杰森將拿破侖的演講資料和照片整理后,作為珍品放進了學校檔案室。
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拿破侖回國后忙于應付戰(zhàn)爭和此起彼伏的事件,早已將送玫瑰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凈,更別說兌現(xiàn)承諾了。
可盧森堡第一國立小學的師生把這一承諾記在了心里,直到拿破侖去世163年后的1984年底,他們舊事重提,一紙訴狀將法國政府告上了國際法庭,認為有必要讓法國人記住他們心目中的偉人曾經(jīng)許下“贈送玫瑰花”的諾言,并提出兌現(xiàn)要求:要么自1797年起,用3個路易作為一束玫瑰花的本金,以5厘復利計算全部清償;要么在報刊上公開承認他們的偉人拿破侖當年不過是在吹牛。
法國當然不愿因為此等小事?lián)p害他們偉人的聲譽,便打算還清欠債了事。孰知,官員們一計算,這個當初只有3金路易的玫瑰花債務,經(jīng)過近200年的利滾利,竟變成了137萬多法郎的巨額數(shù)字。
法國人這回不敢說大話了,他們斟酌后,做了一個小心謹慎的答復:“第一,馬上給盧森堡第一國立小學建一座現(xiàn)代化的教學大樓,這所小學的畢業(yè)生將來如果愿意到法國留學,一切費用將由法國政府提供;第二,以后無論在精神上還是物質上,法國政府將堅定不移地支持盧森堡的中小學教育事業(yè),以彌補當年拿破侖的食言之過?!敝链耍粓隹缭搅私?00年的等待終于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其實,拿破侖因為管不住嘴巴惹下的麻煩不止這一件。
1800年,拿破侖率4萬大軍赴意大利對奧地利作戰(zhàn),途經(jīng)瑞士一個叫布爾日圣皮爾的村莊時,因軍備需要,法軍砍掉了該村一些樹木,運走了一批木料,消耗了該村一些糧食和飼料。臨走前,拿破侖親筆寫了一張借據(jù),表示今后一定會賠償。后來拿破侖又忘掉了此事,該村村民的后代卻一直保存著這張借據(jù),一保存就是100多年。
法國政府得知后,當然不能坐視不管,于1982年付給該村45萬瑞士法郎的支票,替拿破侖還了債。1983年,當法國的密特朗訪問瑞士時,該村村民出于某種原因,又將錢退還給了法國。密特朗則表示,一定要想辦法償還這筆舊債。
第二年5月19日,時值拿破侖率軍通過該村184周年紀念日,法國駐瑞士大使遵照密特朗指示,向該村贈送了一座拿破侖騎在馬上的銅像,并遞交了密特朗的一封親筆信,最終以這種友誼的方式結清了這筆債務。
“有時,許諾就在一瞬間,踐約卻需要永遠”。拿破侖身為一個風云人物,卻沒有讀懂這句話,在這兩件事上,堪稱標準的“坑后代,沒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