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乎
歷史上有些詭異的事情:
有些皇帝一生兢兢業(yè)業(yè),忙得幾乎沒有個人生活,史書評價他們?yōu)椤扒Ч乓坏邸钡?,但在某些人口中,他們卻是另一個樣子,覺得他們配不上這樣的評價,一旦提起他們,必然要破口大罵。這些君王的代表是秦始皇、漢武帝。
另一些皇帝正好相反,比如東漢光武帝劉秀和宋太祖趙匡胤。倒不是說他們不作為,他們也做得很好,只是沒有秦始皇、漢武帝的作為宏大。但后人說起這哥倆兒,總是忍不住豎起大拇指,發(fā)自肺腑地夸劉秀是完人,夸趙匡胤寬宏大量,簡直是天選之人。
然而從一組數(shù)據(jù)中就可以看出區(qū)別:秦始皇的遺產(chǎn)用了2200年,漢武帝把王朝推向四海,而東漢和北宋的實際壽命只有160多年。
秦始皇、漢武帝被罵出狗血卻功業(yè)輝煌,劉秀和趙匡胤被當作小心肝寵愛,王朝卻命運多舛。看來人人都說好的領導,未必是好領導;大家都在罵的人,也未必不是好皇帝。
挨罵的皇帝有一個共同特征,那就是動了別人的奶酪。
比如秦始皇。由于關東六國的變法不徹底,戰(zhàn)國末年依然是分封占主流,秦始皇卻奮六世之余烈,把關東六國打得稀里嘩啦,一統(tǒng)天下——他居然把分封徹底廢除了,一句軟話都沒有,各路學者大臣怎么勸都沒用,可這得砸掉多少人的富貴啊。
而且秦朝各地的郡守和將軍都是秦人,其他重要官職也不許六國遺民染指,對于世代富貴的關東六國來說,這是絕對不能忍的。
秦始皇折騰權貴也就算了,窮百姓的日子也不好過。什么修馳道、筑長城、打匈奴、戍邊塞……百姓不能好好在家種田,日子很苦的。所以秦朝滅亡后,史書承認秦始皇的功業(yè),但也要把他的錯誤說清楚,甚至有很多夸張的成分,再經(jīng)過民間野史的添油加醋,秦始皇這個暴虐無常的非人類形象就很豐滿了。
西漢漢武帝也一樣。本來各地諸侯王的日子過得很滋潤,要權有權要勢有勢,每天唱著“我的地盤我做主”,可經(jīng)過漢武帝的整頓基本蔫掉了。在此之前的幾十年,長安朝廷一直由開國功臣執(zhí)掌,大家輪流坐莊玩得美滋滋,漢武帝卻非要搞內廷架空大臣,還要提拔一堆寒門子弟,到了漢武帝晚年,哪還有什么開國功臣啊。
這樣一來,略輸文采的秦皇漢武,砸了無數(shù)人的飯碗,以至于后人不僅在史書中給他們差評,還編了很多段子消遣他們,意思很明了,他們都是壞人,千萬不能學。然而,秦皇漢武雖然承受了多年罵名,但秦漢的真正強大,也是從他們開始的。
相比之下,那些受人愛戴的皇帝,就一定是好人嗎?
劉秀在年輕時就立下志愿:“仕官當作執(zhí)金吾,娶妻當娶陰麗華?!逼鸨院鬄榱死瓟n隊友,他不得已立郭圣通為皇后,可后來還是廢掉郭圣通,扶持陰麗華做皇后。
他對云臺二十八將也很好,對他們沒有太過分的苛責,大體上一輩子相安無事。對天下豪強,他也沒怎么管。其實劉秀一開始是想丈量田地的,但是由于豪強反對而作罷,除了零星處罰幾個犯錯誤的人,總體來說其樂融融。此外,東漢的功臣們也是豪強的一部分?;适液秃缽娀ハ嗦?lián)姻,東漢的皇后基本出自陰、竇、梁、鄧等幾家人,三公將軍不外乎出自幾家大豪強。劉秀也踐行了有錢大家賺的思路,大家捆綁在一起,能過一天是一天。
而在趙匡胤治理下的北宋,和此時的東漢也有相似之處。
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以后,依靠各路諸侯的支持,開開心心回到開封稱帝,為了保住皇位,他最大的“惡行”就是杯酒釋兵權。他正大光明地承諾:“你們回家多買點田地和美女,多生兒子多留家產(chǎn),不好嗎?干嗎非要苦哈哈地上班呢?!焙芏嘟妼㈩I都回去了,只留下不會威脅皇位的小字輩繼續(xù)干活。
趙匡胤攻破南方各國以后,基本保留了官員和土豪,為了控制南方,北宋不得不增加官職數(shù)量,用來安排開封派去的人。所以從一開始,北宋朝廷就不強勢。把北宋折磨到死的冗官、冗兵、冗費,也在開國之初就可窺見端倪。趙構幸虧成了漏網(wǎng)之魚,要不然靖康之變后,北宋就沒了。
然而,結果呢?從東漢立國到董卓進京,總共164年;從趙匡胤“陳橋兵變”到“靖康之變”,總共167年。劉秀和趙匡胤的美名,其實是以國運衰落為代價的,他們個人美名背后是千萬人的尸骨和血淚。
相比之下,朱元璋在這方面做得還不錯。
朱元璋做了一輩子苦哈哈,當皇帝后最愛的翡翠白玉湯,是當年要飯時嘗過的美食。他的后花園里沒有花,只有蔬菜。南方上供好吃的大米,他留點種子撒在后花園,第二年就不用官員上供了。
朱元璋對百姓有菩薩心腸,苦口婆心地告訴他們怎么種棉花,怎么維護自己的權益,甚至給大明百姓開通上訪綠色通道。此外,他對麾下將士也不錯。多年追隨朱元璋出生入死的將士,基本都得到了豐厚的報酬,張居正、戚繼光的祖上都是封賞的受益人。
可貴的是,朱元璋不是老好人。對元朝遺留的腐敗風氣以及不法的驕兵悍將,他掀起“四大案”嚴厲整頓,終洪武一朝,基本把江山刷新了一遍。倒不是為朱元璋殺功臣翻案,他的手段是太過激烈,不應該提倡,但他對于人和事的有效管理是沒錯的。
朱元璋鐵腕管理明朝31年,到朱棣時期已經(jīng)取得萬國來朝的成就,鄭和下西洋、北伐蒙古、修《永樂大典》、疏通河道……不到50年已經(jīng)威加海內。相比同樣白手起家的劉秀,朱元璋時期的進度條快多了。漢初搞無為而治,很多事情都放手不管,真正具備朝廷尊嚴要到80年后了。和“不作為”的劉秀、趙匡胤相比,朱元璋在位時明朝的氣質和精神面貌,也不可同日而語。因為有些事情,不是想不想做的問題,而是坐到這個位置上就必須做。
說到底,不論之前是什么人,一旦做了皇帝便站在天下人的對立面,“孤家寡人”不是一句空話。這個位置上要的是有效管理,而不是嬉皮笑臉的和事佬?;实酆拖聦佟澳愫梦液么蠹液谩保雌饋硪粓F和氣,但換來的往往是工作推不下去。而那些能做事敢做事的人,總是伴隨著罵名滾滾,但從另一方面看,他們也時刻伴隨著鮮花和掌聲。用在皇帝身上,則是譽滿天下,謗滿天下。
對于皇帝來說,有人罵不代表是壞人,沒人罵也不代表是好人,唯一的評價標準是功業(yè)。只有既擁有“菩薩心腸”,又擁有“金剛怒目”,在不同場合、不同事情用不同的面孔,才稱得上是一個合格的皇帝。所以啊,被部下或敵人夸獎的皇帝,不一定是好皇帝,被破口大罵的,卻有很大概率是,畢竟不看廣告看療效!